融小妹与大家一起看看微粒贷还有哪些“槽点”,用过的网友都说被坑大了。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打开微粒贷看看而已,没想到微众银行竟然就向央行查询了个人征信记录,并且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从而影响了网友的房贷。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吐槽。今天,融小妹与大家一起看看微粒贷还有哪些“槽点”,小妹看来还不少呢!

槽点1:征信属重要信息 却无明显提示

在手机上点击“微信”-“钱包”-“微粒贷”,接着出现了“微信上可以借钱了”的页面,继续点击“申请额度”,弹出“请先同意微众银行查询人民银行……相关协议”,勾选后即输入密码页面。有机构邀请网友一起体验,除了一位对产品有了解的网友点击条款查看,其余在勾选和输密码的时候表示“有点蒙”。

“我对微粒贷不了解,初次接触很可能就直接勾选了,不会点开看。平时下载软件习惯了直接点下一步,感觉条款都没什么用。”市民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为此,媒体采访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胡继晔教授,胡教授认为:商家在重要事宜上应当重点甚至强制性地提醒消费者予以特别关注,例如在新办信用卡时,申请人须抄写重要条款以达到强制注意的目的,并指出微粒贷在对于重要信息的提醒上,应该以明显方式提醒消费者特别关注。

槽点2:说好的大数据征信呢?

微粒贷产品上线之初,腾讯曾表示主要运用社交网络的海量信息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然而,当市民发现其征信方式仍为人行征信记录后,网友吐槽何来大数据征信?为此记者拨打了微众银行客服电话,客服提示贷款需首先勾选并输入密码同意人行征信,否则无法进行贷款。同意之后由系统进行评估,至于记者问到评估的标准,客服表示具体规则不太清楚。

胡教授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的规定,从法源上肯定了人行征信的权威性。微粒贷通过人行向用户征信是可以的,但这只是基础部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才是其发展的重点。

槽点3:有多少授信额度就有多少发放额度

有市民在使用微粒贷的过程中反映,自己的授信额度是5万元,但只借了500元,在人行征信报告上显示为“发放贷款5万元”。对此记者再次致电微粒贷,客服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微粒贷为循环贷款产品,征信报告中的“发放额度”为产品的“授信额度”。因此,市民微粒贷有多少授信额度,征信报告中就有多少发放金额。

槽点4:还清了贷款却不显示

如果市民曾经在微粒贷贷款且已还清,在向其他银行贷款征信时遭到质疑,微粒贷客服指出,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微粒贷开具证明,证明其还清贷款,从而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贷款。因为在人行的征信报告中,微粒贷的贷款是否还清一栏显示为0,而传统贷款显示为还清贷款四个字。

槽点5:多次征信不利于贷款

在记者问到市民还清贷款后,进行微粒贷二次贷款时,是否还会被征信?客服回答不一定。对于多次征信到底会不会对市民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胡教授表示,会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多次征信于市民而言是一种打扰,但征信和个人信用是两码事儿,归根结底还是个人信用占主导影响。记者从人行获悉,市民每年可免费查询2次个人征信报告,第3次以后每次收取费用25元。



标签: 微信, 微粒贷, 微众银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