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还旧”类贷款所占比重上升,以及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金形成资金沉淀,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流动性相对宽松是一个总体感觉,资金有的沉淀到设备厂房,有的绕在三角债中,不少被一些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冻住了,没有流动起来,周转率低。”一位银行系统内部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目前,这样的现象在经济下行期间越来越普遍。一方面,从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以及新增贷款等数据来看,进入到实体中的资金量并不少;另一方面,由于“借新还旧”类贷款所占比重上升,以及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金形成资金沉淀,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背后可能引发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关注:在对实体经济更为谨慎的同时,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更为明显。

“借新还旧”贷款难撑实体扩张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13.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15.2%,均比2014年年底有明显增加。与此同时,2015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4年多增1.5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3.1%,比2014年高11.7个百分点。

这种态势在今年也有所延续。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达到2.51万亿元,创下单月最高纪录,随后2月降低到7266亿元。尽管流入到实体中的资金量并不少,实体经济却一直复苏乏力。能源局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这也与近日发布的工业运行数据相吻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部分资金没在实体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有的企业从银行贷了款,但面临还款困难,不论从监管的导向还是银行的实践来看,银行对这样的企业都不好贸然抽贷,操作很多都以“展期”为主,但是这种用于“借新还旧”用途的贷款虽然也形成银行的新增贷款,但和实体经济的扩张实际关系并不大。

虽然难以确切地统计数据,但业内人士表示,“借新还旧”类在新增贷款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尤其是经济形势不好,一些依靠“借新还旧”维生的企业会更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借新还旧”类的贷款背后掩藏着巨大的风险。倘若是这个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就不行了,那么即使银行今年给它续贷,但是这个企业明年极有可能还是无法还款。



标签: 僵尸企业, 国企贷款, 信贷资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