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明白自身资质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查,所以用了些歪门邪道的手法,如今这个社会人人谈到钱人人较为敏感,不少人纷纷抓住贷款这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有些招数可以算是一招见效,有些是昏招,用了后发现自己中了埋伏,沦为贷款被拒的悲剧之中。

很多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明白自身资质很难通过银行的审查,所以用了些歪门邪道的手法,如今这个社会人人谈到钱人人较为敏感,不少人纷纷抓住贷款这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有些招数可以算是一招见效,有些是昏招,用了后发现自己中了埋伏,沦为贷款被拒的悲剧之中。

d88339173a60948ea4a7ddbcae901b8e.jpg

昏招1:材料造假

派虚假材料贷款虽使人“改头换面”,想象中能以良好的个人资质,轻松敲开银行的借贷之门。然而骨感的现实是,若申请材料经不起检验,个人资质终会被打回原形,结果终以徒劳无功收场。

事实上,每一个申请材料的真伪都有迹可循,比如银行流水,只要登录网银查询交易明细,与纸质版的内容核对,便能真假立辨。再比如,工作证明上的内容,可以一通电话追到单位,核实详情。

所以说,用虚假材料申请贷款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申请匹配产品,才是通往成功的阳关道。

昏招2:威逼恐吓

为了通过贷款审批,有人不惜用恐吓手段威逼信审。如此这番枉费心机,却早已注定了贷款失利的结局。一来在不讲人情世故的风控制度面前,一切都讲究个人资质至上,二来信审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角色,如果态度欠佳恐怕是直接拒贷。所以,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都犯了很大的忌讳。

昏招3:谎报贷款用途

消费贷款有明文规定,仅支持用于旅游、装修、购车、留学等领域,不得用于投资、购房等方向。为了投其所好,有人不惜谎报贷款用途,企图拿到贷款。然而,悲剧却在后头,银行规定贷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递交用途类发票,以示“专款专用”,否则将意味着违约,不仅要按合同规定征收罚款,还会在第一时间内清收全部贷款。

这些“以毒攻毒”的办法,对挪用贷款的人来说大多都难以招架,甚至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标签: 贷款申请, 贷款误区, 贷款资料造假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