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日益明显,实体经济薄弱的特征逐渐显现,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政府及监管层也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政策诱导疏通实体经济的发展。

自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日益明显,实体经济薄弱的特征逐渐显现,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政府及监管层也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政策诱导疏通实体经济的发展。

央行日前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今年以来,在监管层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下,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通过量价工具搭配共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企业融资成本也出现明显下降。

贷款需求复苏

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贷款增长较多,金融机构普遍反映贷款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大了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经济带的信贷支持。

随着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复苏,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信贷资源的投放。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6018亿元。今年前3个月,每个月银行的信贷投放量都超过了1万亿元,分别达到了1.47万亿元、1.02万亿元和1.18万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企业反映,贷款难和银行“惜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在信贷需求回升的同时,今年以来,在监管层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的主动调整下,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数据显示,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2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6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8%,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15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的下降有赖于央行今年以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引导,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等短端利率,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带来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有所缓解。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的企业融资成本与利率水平相比仍较高,降准后资金面显著趋松,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央行也表示,将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信贷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结构。

一季度,央行通过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力度、及时拨付抵押补充贷款、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民生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信贷结构继续呈现可喜的变化。

不过,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银行仍处于风险规避阶段,对一些高风险领域“惜贷”。有分析认为,贷款结构进一步朝向个人贷款和中长期企业贷款转移,反映出银行的去风险化模式以及基建支出的潜在加大。

央行称,下一阶段会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标签: 贷款, 企业融资, 政策引导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