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京东有点忙。有媒体报道了“白拿”业务被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中、再是白条业务频现“盗刷”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京东有点忙。有媒体报道了“白拿”业务被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中、再是白条业务频现“盗刷”事件,并且京东系7家公司涉嫌“二清”已被中国支付协会查实。

不过好在,3·15晚会上,央视并没有点名京东。

白拿业务下线,或涉及互金专项整治

最近,京东金融关闭了旗下“白拿”频道,原因或涉及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

京东“白拿”业务形式为:用户购买一定数额的定期理财,可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换取相应的商品。

由于消费者投资的钱要到期才能获取全部收益,所以投资者贷款购买了相应商品。

发放贷款的是京东关联公司委托中融信托设立的一只单一资金信托,京东关联公司则是受益人。

等投资到期时,消费者在京东金融平台上投资的收益再用来还这笔贷款。

后媒体报道称,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月发文,对京东“白拿”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后,决定将京东“白拿”纳入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中。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复杂产品工作机制,商请银监等部门对“白拿”相关方出具处理意见。

上述文件只是作为监管部门商请银监等职能部门共同对某涉嫌违规产品进行定性,也非直接下发处罚通知。

不过由于京东“白拿”产品背后涉及到的机制复杂,该事件仍引起一阵热议。

白条业务频现盗刷事件,或与信息泄露有关

白条可谓是京东金融的明星产品,它是“先消费后付款”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据华夏时报报道,今年1月17日,有一位京东用户下班回家看到手机收到来自京东的短信,包括验证码、白条短信、购物信息等,其登录后台后发现已有十条送货订单,这次经历让她的白条被盗刷了2896元。

事件至今一直未解决,京东方面的说法是“调查、确认、处理”等。

目前,新浪微博、知乎、天涯、贴吧、聚投诉等地有大量白条被盗的帖子,地方媒体也对这类情况有多次报道。

而被盗刷的白条违约金、利息每天都在增长,催收公司也找上被盗刷者的门。被盗刷者李馨称,其两年前京东白条被盗刷8000元,到现在滞纳金利息已滚到1万多。

由于京东白条盗刷的金额普遍在一万以下,且分布在不同省市,额度小,所以破案难度较大。但也有多名被盗者称,自己与京东反复交涉后,被盗刷的金额清零了,只是维权时间会较长。

京东金融有关负责人士在答记者采访时说:

绝大多数“盗刷”案件,都是因为欺诈份子通过“黑产”网络掌握了用户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以至于通过“撞库”的方式直接登录被盗者的账户。

这个回答不禁让人回想起最近央视的一篇报道。

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了一起重大数据泄露事件,涉及公民数据如姓名、账号、密码、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地址等总共50亿条信息。

据介绍,被泄露的信息中有不少是京东的数据,该犯罪团伙中,主要犯罪嫌疑人郑某鹏曾是京东网络安全部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窃了京东用户的大量数据。

这或为京东白条被盗提供了一些依据,但二者是否有必然联系还待考证。

“京东系”7家公司违规开展支付业务,已被支付协会查实

据中青在线报道,去年举报“京东系”7家公司违规从事支付业务的律师李飞近日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相关邮件回复。

邮件称:经调查,举报所涉及的部分订单交易资金,存在收单机构未直接结算给京东商城平台商户的情况,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去年9月8日,李飞向央行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实名举报京东系7家公司未取得支付结算资质,违规从事结算业务。9月2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回复受理此案。

起因是:李飞发现,但消费者货款并没有即时支付给京东上的第三方卖家,而是支付给京东系7家公司,卖家获得货款必须过一段时间后与京东平台进行二次结算,资金必须借助支付结算工具才能实现流转。

但京东旗下只有一家“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有上述资质。而其他公司并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牌照)。

根据邮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处将对涉事几家公司中是相关会员单位的采取扣缴合规保证金、责令整改等自律措施,非会员单位的将被协会发函,建议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

事件频发似乎让京东陷入多事之秋,但“树大招风”,大型企业的一举一动,无论大小,本身或多或少都会受人关注。但至少,问题还能被披露。

最近,京东金融被报道已成功拆除了vie架构,并寻求5年内在a股上市,其估值已超过500亿元。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标签: 京东, 3·15, 白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