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后,证监会已陆续展开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的相关准备工作,那么保险资金应不应该参与股指期货,应该怎样参与股指期货呢?

继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后,证监会已陆续展开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的相关准备工作,那么保险资金应不应该参与股指期货,应该怎样参与股指期货呢?

笔者以为,监管层应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保险资金积极参与股指期货,不仅对于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是有效避免二级市场风险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不仅有利于保险资金本身,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参与股指期货的安全意义

据报道,平安保险目前在股市可运用资金已达3000亿,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应该说锁定股指期货的主要标的沪深300成分股绰绰有余了;至于中国人寿、太平洋等保险资金则规模可能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保险资金投资股市一条最优化的捷径,就是锁定沪深300成分股,甚至完全可以与相关的300成分基金相类似,这样怎么可能回避股指期货呢?因此,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首先是为安全投资再加一道安全的保障,并将会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稳定力量。这对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更具积极作用。当然,在现实之中,保险资金规模有大有小,并且保险资金进入股市也并非都是以沪深300成分为目标的,这样不是更需要用股指期货来规避或对冲风险吗?

由于目前股指期货主要标的就是沪深300,而以沪深300成份股为目标的投资,不论规模大小,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都应该可以实现整体套利,实际上就是按照沪深300成分搭配的投资组合,都可以从二级市场整体套现,甚或从场外整体套现。这样保险资金在股市里面按照沪深300的成分所作的投资组合,既可以选择从市场整体套现出来,也可以选择吸引场外资金并套现出来,在股指相对稳定、投资赢利的条件下,这些选择可能对参与股指期货的要求要低一些,也就是说,保险资金主要是被动地受益于股指期货的。但如果是保险资金要长期投资股市,并且其套现沪深300成分的投资组合也主要是体系内资金循环呢?这种前景必然要求保险资金长期立足股指期货领域,并做好更充分的长期准备。

参与股指期货的宏观意义

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的宏观意义,就是一定会优化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而保险资金作为稳定的长期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只会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从国际范围来看,凡是锁定股指期货标的的投资组合,或者是跟踪重要指数、以指数成分为标的的投资组合,都是众多衍生品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这样的投资组合本身既是相对安全的,而且也可以由此出发创新或衍生出更多投资空间,并吸引相当规模的资金。目前嘉实300对整个市场是开放的,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股指期货的能力不足,那么投资嘉实300基本上就类似于投资“袖珍型”的股指期货了,一旦嘉实300开辟了做空机制,这种“袖珍型股指期货”的意义就更为典型,甚至还可以从此出发创新更多的投资产品。

保险资金由于规模更大,那么类似于嘉实300这样的投资组合其所具有的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就更大一些,甚至保险资金可以由此出发更为广泛地开展券商和基金业务,而这种方向是必然要求股指期货来对冲风险。如果保险资金在这个方向上加快进展的话,那么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参与股指期货对于稳定整个资本市场无疑将是重要的部分,因为保险资金是长期投资、安全投资,而股指期货既然开辟了长期投资、安全投资的空间,怎么会对保险资金设置障碍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保险资金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对冲二级市场风险,最好的选择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成分,并由此出发创新和延伸投资空间,这与巴菲特对赌道指20年后重回12000点是相类的道理。




标签: 证券, 保险资金, 股指期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