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平台一窝蜂做消费金融?原因竟然是这个。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线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将资产端的发展重点从b端的非标资产转移到了c端的个人消费金融或者是部分有细分产业作为依托的供应链金融。

最开始很多的p2p在业务模式上为了快速做大交易规模和平台品牌信誉度,往往是挖空了心思找各种线上线下的传统金融机构资产包,或者是小贷、担保、租赁、保理等各种可以进行交易和转移的资产渠道来源,在线上做一定的分拆之后卖给投资者。不过,随着去年整体开展的利率市场化和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的逐步下降,这种以直接寻找b端资产的模式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一方面是像陆金所、网金社这样的互联网资产交易平台开始逐步全面对接各种标准和非标资产,而一般的固定期限类收益产品在收益率上已经大幅下降,对于很多中小平台而言,稳步下降的收益率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平台而言都意味着盈利和收益空间的缩减。

在市场上优质资产包难以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缺乏优质的金融资源整合和资产包包装能力的平台就陷入了经济周期下滑和优质标的“断供”的双重压力。收益下降,用户投资金额减少,新用户流入速度趋缓,而平台代销和通道费收入尚不足以完全覆盖日常运营、it、薪酬以及其他营销支出。在资产端收益下降的状态下,平台可以抽成的息差空间也开始减少,正式因为如此,从今年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些小平台停止业务开发,逐步清退投资者资金准备退出行业。

不过,利率市场化也彻底打破了以前的利率双轨制,让更为c端的用户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潜力。相比于这些b端的资产项目和简单通过平台通道费形式进行盈利的模式不同,消费金融则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差异化的盈利渠道。目前,不论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还是蚂蚁、京东等互金平台,其实都在大力拓展c端的消费金融市场。

最为直接的原因是,c端市场可以自主制定更为弹性的利率价差,在符合每个层次的利率和风险定价的匹配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大的盈利空间。现在一般大企业贷款的年化利率在4-6%之间,而一个c端用户的消费分期产品,综合算下来年化利率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因为这是依据很多平台自身的大数据风控,或者是信用评价体系来拟定的一个风险利率,况且对于很多消费分期产品而言,本身产品单价不是很高,因此即便在年化消费分期利率上承担较高的利率,采用分期的形式也并不会过于透支用户当前的现金流能力。

举一个例子,申请宜人贷普通模式的信用贷10万元,期限为12个月,据其官网显示,总共应还12.255773万元。照此计算,综合费率超20%。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平台给出的理财端的收益率本来就高,并且没有银行的规模优势,为了盈利,还要收取手续费,计算下来,综合成本大多在20%左右,蚂蚁借呗利率会根据客户个人资质来评定,绝大多数客户日利率在万四至万五水平,很优质客户可以达到万三水平,但算下来年化利率依然超过10%。

宜人贷此前将自身的客户资质分为了不同的利率等等级,将借款人分为a、b、c、d四个等级,不同的信用评级给予不同的利息和交易费标准。具体来看,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交易费分别为5.6%、18.5%、26.4%、28.2%,借款人贷款的年利率则为16.9%、27.4%、33.5%、39.5%。可见,和一般的银行信贷利率相比,消费金融领域的个人c端分期付款以及c端的用户消费金融贷款可以通过更为弹性的利率和风险匹配来凸显出利润空间。

可见,目前国内很多平台一窝蜂做个人端的消费金融,除了b端资产出现收益下降以及市场资金充裕带来的资本外溢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希望通过细挖消费金融市场带来的差异化、个性化以及刚需的金融衍生需求,将自身平台的信贷、理财和征信等产品融入进去。

银行对这部分消费金融市场往往称为零售业务,包括零售贷款、理财、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业务等,从几年以来,很多地方城商行纷纷作为发起方之一参与组建了地方性的消费金融公司,其目的主要也在于开辟除银行对公和同业业务以外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因为银行对公批发业务资金成本不断提升,而信贷端的收益水平开始逐年下降,加上不良资产承压。银行业迫切需要找到更多像个人消费金融这样分散、小额、高息的产品来拉升整个业务组合的利率收益水平。

同样的道理,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开始逐步摆脱b端的资产包模式,并且在引入一些细分c端产业链或者是风控模型后,开始开发自营的针对c端用户的个人信用贷款或者是消费金融分期服务,并且依托自身的数据、风控、催收和不良资产管理来达到一个整体平衡的生态循环。也就是在这种相对比较灵活的利率和风险策略下,更高风险敞露的用户需要负担更高水平的借款利率,而信用较好的用户则主要享受较低的信贷和分期利率,如此一来,可以结合每个用户小额、分散以及风控模型的细分特征,实现一种差异化的息差盈利模式。

相对比资产端的大项目和大资金,消费金融虽然早年也因为不良率较高和风险敞露较大而成为银行等机构不愿去普及的市场。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线上数据和线下风控可以有效结合,加上个人征信领域的不断完善,可以从个人消费的潜在用户中筛选出一些较为优质的用户,这样风险和利率相匹配,利率弹性空间也较大,最终也能在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较大的息差空间。而这个息差空间,成为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p2p以及互金巨头们都在开拓和尝试的市场。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标签: 消费金融, 互联网金融, P2P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