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余额宝业务的快速扩张,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声音开始出现。其中,央视一财经评论员在上周末的一席话引起各方瞩目:“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

伴随着余额宝业务的快速扩张,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声音开始出现。其中,央视一财经评论员在上周末的一席话引起各方瞩目:“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它冲击的是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它就成了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它通过向公众输送一点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了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这位评论员甚至号召要取缔余额宝,云云。

当晚,余额宝方面即通过一段卖萌而又委屈的道白,告知央视的“评论员老师”:其实它的收益并没有那么高,只有千分之六左右。无端把人家的收益放大若干倍,自然也引起公众对“评论员老师”的嘘声一片。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宝”,没有传统的金融牌照,没有自身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只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物理形态上动了传统银行分销渠道的一块“奶酪”,把储户零散的低息资金汇集起来,打通了与货币市躇金的隔离,让散户分享了过去只有垄断牌照拥有者才能分享的“机构银行间市场收益”。在这个循环中,资金只是从A银行流入到B银行,或者从ABCD多家银行分散的储蓄存款归集成另一家E银行的基金类同业存款,肉烂在锅里。在这一过程中,储户过去利率趋零的低利息实现了高收益。难怪许多工薪阶层吐槽说,在余额宝里存个十来万,每天午餐的盒饭钱挣到了。当然,这一过程中,银行的储蓄存款出现了分流,吸储成本增加。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经济体系中,2550家上市公司的利润不及16家银行,中国银行业连续数载逾万亿的年度利润占到全球银行业利润的1/3,银行员工薪酬是社会平均水平的若干倍,“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想不赚钱都难”,其代价是长期的国家管制型定价和牌照垄断。所以,十八大以后民营银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没有哪个国家会以高度管制型的严重金融抑制、以国民福祉的巨大牺牲来维持银行业的超额利润,资金按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利率市朝都做不到,谈何竞争力和创造力?



标签: 互联网金融, 余额宝扩张, 银行储蓄存款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