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融资 发布的文章

吴定富强调,2010年是保险监管工作十分关键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保险监管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而且在保险业发展的新起点新阶段,保险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监管需要不断完善,努力与之相适应。

吴定富强调,2010年是保险监管工作十分关键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环境,保险监管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而且在保险业发展的新起点新阶段,保险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监管需要不断完善,努力与之相适应。首先,要深刻认识保险监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今年外部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防范保险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保险业发展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国际金融保险监管深刻调整,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次,要准确把握保险发展与监管的规律,牢固树立与行业发展同步的科学监管理念。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强化监管,通过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好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实现保险业的自主良性发展。保险监管主要精力要由市场建设向市场监管转变。再次,要科学研判保险监管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依法监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不断增强依法监管、依法行政的意识,坚持制度、执行与问责相配套,全力构建规范化的监管机制。要完善监管的各项制度,对监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建立明确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制度。要继续推进行政处罚查处分离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严格按照保险法规制度办事,不折不扣地执行监管政策规定,维护监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强化对经营机构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吴定富指出,2010年保险监管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要以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强化约束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理顺偿付能力监管机制,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约束力,改善偿付能力监管手段。

第二,继续强化市场行为监管。财产险监管方面,进一步抓好70号文的贯彻落实,集中力量治理数据不真实问题,重点检查保费收入、赔案赔款、经营成本费用、准备金计提四个方面的情况。人身险监管方面,加强对公司内控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误导,继续开展银保市场专项检查,规范意外险市场秩序,开展精算专项检查,推进保险业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工作。中介监管方面,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专项检查,继续稳步推进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分步理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监管体制机制。资金运用监管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调整投资政策,健全风控机制,改进监管效能,加快开发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实行资产动态风险监管。综合性检查和案件查处方面,拟定相关制度,提高保险稽查和案件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大综合性检查力度,重点做好案件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联动机制。

第三,大力加强法人机构和高管人员监管。加强法人机构监管,其中包括: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加强保险集团公司监管,探索法人机构属地监管。强化高管人员监管,调整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范围和方式,建立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的持续监管机制,强化高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提高保险产品和服务透明度,继续抓好保险知识公众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投诉纠纷处理机制。

第五,继续推进分类监管。今年分类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完善制度,推行差异化监管。在保监会层面,发挥分类监管的差异化监管作用,扶优限劣,将分类监管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完善分类监管制度,统一产、寿险的公司治理和内控监测指标。完善中介机构分类监管制度,推进中介机构分类监管工作。各保监局要对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进行分类评价,对不同类别的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措施。




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正通过产业的并购整合,不断聚集和释放出巨大能量。2009年以来,各行业的并购活动大幅攀升,催生外资保险公司将其海外成熟产品带入中国。

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正通过产业的并购整合,不断聚集和释放出巨大能量。2009年以来,各行业的并购活动大幅攀升,催生外资保险公司将其海外成熟产品带入中国。

去年年初,美亚保险和达信保险经纪推出内地首个“并购保证赔偿保险”,为海外兼并能力和经验不足的企业锁定交易成本,提高成交机会。

达信保险经纪高级副总裁魏钢则表示:“通过并购保证赔偿保险,买方可以提高竞价投标筹码,保证负债融资收购的安全性;卖方可以净身剥离,免除遗留持续责任。”

在今年新一轮并购热潮下,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完全具备海外兼并的能力和经验,并购保证赔偿保险能防范包括卖方隐瞒公司信息而抬高并购目标公司的资产价格,卖方在签署并购协议后实施隐瞒、欺诈或违约,第三方针对并购目标公司提出索赔造成买方损失等风险。



继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后,证监会已陆续展开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的相关准备工作,那么保险资金应不应该参与股指期货,应该怎样参与股指期货呢?

继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之后,证监会已陆续展开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的相关准备工作,那么保险资金应不应该参与股指期货,应该怎样参与股指期货呢?

笔者以为,监管层应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保险资金积极参与股指期货,不仅对于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是有效避免二级市场风险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不仅有利于保险资金本身,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参与股指期货的安全意义

据报道,平安保险目前在股市可运用资金已达3000亿,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应该说锁定股指期货的主要标的沪深300成分股绰绰有余了;至于中国人寿、太平洋等保险资金则规模可能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保险资金投资股市一条最优化的捷径,就是锁定沪深300成分股,甚至完全可以与相关的300成分基金相类似,这样怎么可能回避股指期货呢?因此,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首先是为安全投资再加一道安全的保障,并将会成为股指期货市场的稳定力量。这对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更具积极作用。当然,在现实之中,保险资金规模有大有小,并且保险资金进入股市也并非都是以沪深300成分为目标的,这样不是更需要用股指期货来规避或对冲风险吗?

由于目前股指期货主要标的就是沪深300,而以沪深300成份股为目标的投资,不论规模大小,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都应该可以实现整体套利,实际上就是按照沪深300成分搭配的投资组合,都可以从二级市场整体套现,甚或从场外整体套现。这样保险资金在股市里面按照沪深300的成分所作的投资组合,既可以选择从市场整体套现出来,也可以选择吸引场外资金并套现出来,在股指相对稳定、投资赢利的条件下,这些选择可能对参与股指期货的要求要低一些,也就是说,保险资金主要是被动地受益于股指期货的。但如果是保险资金要长期投资股市,并且其套现沪深300成分的投资组合也主要是体系内资金循环呢?这种前景必然要求保险资金长期立足股指期货领域,并做好更充分的长期准备。

参与股指期货的宏观意义

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的宏观意义,就是一定会优化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而保险资金作为稳定的长期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只会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从国际范围来看,凡是锁定股指期货标的的投资组合,或者是跟踪重要指数、以指数成分为标的的投资组合,都是众多衍生品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这样的投资组合本身既是相对安全的,而且也可以由此出发创新或衍生出更多投资空间,并吸引相当规模的资金。目前嘉实300对整个市场是开放的,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股指期货的能力不足,那么投资嘉实300基本上就类似于投资“袖珍型”的股指期货了,一旦嘉实300开辟了做空机制,这种“袖珍型股指期货”的意义就更为典型,甚至还可以从此出发创新更多的投资产品。

保险资金由于规模更大,那么类似于嘉实300这样的投资组合其所具有的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就更大一些,甚至保险资金可以由此出发更为广泛地开展券商和基金业务,而这种方向是必然要求股指期货来对冲风险。如果保险资金在这个方向上加快进展的话,那么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参与股指期货对于稳定整个资本市场无疑将是重要的部分,因为保险资金是长期投资、安全投资,而股指期货既然开辟了长期投资、安全投资的空间,怎么会对保险资金设置障碍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保险资金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对冲二级市场风险,最好的选择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成分,并由此出发创新和延伸投资空间,这与巴菲特对赌道指20年后重回12000点是相类的道理。




随着经济的复苏,寿险市场走过了2009年的业务大调整的阵痛期。记者从业内多家保险公司获悉,他们在今年仍然会进行“铺机构”的战略,而由此带来的一个话题便是,可预期市场仍会出现一场“挖角潮”和“跳槽潮”。

随着经济的复苏,寿险市场走过了2009年的业务大调整的阵痛期。记者从业内多家保险公司获悉,他们在今年仍然会进行“铺机构”的战略,而由此带来的一个话题便是,可预期市场仍会出现一场“挖角潮”和“跳槽潮”。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个新现象,对优秀代理人实现员工持股计划的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压力要小许多,很多代理人会认真考虑自己的“跳槽”成本,员工持股计划“金手铐”的作用开始陆续显现。

代理人跳槽原因纷繁复杂,有行业本身的原因,比如保险行业人才储备不足,新开业保险公司激进变形的“聘才”策略,代理人制度缺乏约束力,保险公司缺乏长效激励机制等等。特别是新进入市场的保险公司,一味寻求保费规模,普遍采用“短平快”的路线,大肆“聘才”,这是引起大规模跳槽的主要原因。除了行业本身的原因,跳槽还有业务员自身的原因,例如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短期利益的驱使、晋升空间受限等。

然而,代理人在跳槽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理性因素,盲目跟风严重。在平日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虽说代理人跳槽的个人意愿总是往高处走,但事实上,甲公司若干人流入乙公司的同时,乙公司也有人正在“仰慕”甲公司而提出辞职。这一现象反映出,不少代理人在“跳槽”时是比较盲目的,而且这种频繁跳槽会引发很多恶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公司稳定持续经营;对于代理人而言,不能接受健全的长期培训,而且“跳槽”后往往需要从零开始;对于客户而言,购买的保单成了“孤儿单”,不能享受正常的保单服务。

平安香港上市后,在平安员工持股的巨大想象空间影响下,保险业掀起了一股员工持股的热潮,国寿、泰康、民生、合众、阳光、信泰等公司纷纷推出相关持股方案,虽然后来由于政策转向,导致国寿、民生退股,信泰等流产,但成功股改的一些公司如泰康、合众等都成功发行了员工持有计划,其中还有很多业务人员也得到了该类计划。

而正是这些公司的代理人,在“挖角风”和“跳槽风”面前,显得格外冷静。以合众人寿为例,自2006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根据规定众多代理人获得了股权。若如该公司官方所说,争取在2015年实现上市的话,若参考当年平安员工持股计划,相信届时有相当不错的收益;但是如果这些持股的代理人跳槽了,那么自然也就失去了继续持股的权利。



一年一度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既像保险顶级高管们的一次聚会,又像在不知疲倦地诠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上周召开的全保会上,北京晨报记者从始终秘而不宣的与会保险高管名单中发现,在233位确认参会的保险公司高管中(不含保险中介公司),已有一成左右,即超过20位董事长或总裁级别的高管的乌纱帽转头成空。

一年一度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既像保险顶级高管们的一次聚会,又像在不知疲倦地诠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上周召开的全保会上,北京晨报记者从始终秘而不宣的与会保险高管名单中发现,在233位确认参会的保险公司高管中(不含保险中介公司),已有一成左右,即超过20位董事长或总裁级别的高管的乌纱帽转头成空。

名单上,有大量外界所熟知的保险高管淡出我们的视线,也有大批新鲜面孔的接盘者崭露头角……这些匆匆来去的身影向我们揭示了2009年在市场颠簸中前行的保险业真实的生存状态。

中华联合引爆“人事地震”

年,第一个引爆保险业高管人事变局的是中华联合。这家经历了数年高速扩张的保险公司年初即被爆出巨亏消息,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令外界触目惊心,其原董事长孙月生于2009年3月中旬被免职,随后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副主任张崇进出任中华联合董事长。张崇进为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参会人名录中首次以新职位亮相的一位保险高管。

随后便是波及各个梯队保险公司的高管换班,这其中,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梯队新华人寿和生命人寿的高管变化最为剧烈。此外,长城人寿总经理亦易人,董利平替换了朱仲群,担任长城人寿总经理之职。大批高管“从天而降”接二连三发生,堪称五年来之最。

保险高管“空降”成风

对于包括新华人寿、生命人寿和中华联合等多家保险商而言,其高管团队中的“舵手”已人去楼空。2009年,新华人寿空缺3年的董事长一职终于落定— — 原任粤海投资董事的康典“空降”为董事长。但与之同步的是,新华人寿的元老、原总裁孙兵决意离去,新华人寿三名老将杨智呈、赵子良和高焕利请辞转投他处。

同样发生人事震荡且高管“空降”的还有生命人寿。2009年,民生人寿总裁段景泉“落地”于生命人寿,担任总经理一职。其上任一个月后,又有11名高管集体请辞事件发生。康典和段景泉两位高管均以新任身份参加了本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

例外的是华泰人寿,殷晓松在2009年12月接替谭硕伦成为总经理。殷晓松四个月前刚获批任华泰人寿的副总经理,其“由副转正”速度之快令外界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