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个人信息安全 下的文章

融小妹发现,虽然没有互金行业什么事儿。但是被曝光的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也和互金有关系。

昨晚,央视3·15晚会召开。网上也热议起来,大多数网友觉得,这次央视晚会,力度还不够大,先前很多媒体预测的互金行业的骗局、p2p等乱象都没曝光,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经历了假的3·15。

不过融小妹发现,虽然没有互金行业什么事儿。但是被曝光的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也和互金有关系。晚会现场还情景展示了关于电信诈骗,盗取个人信息。

日常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会出现在各种场合,办贷款、网购、叫外卖、快递等。所以,我们更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贷款时需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1.借贷时挑选正规金融机构,在正式借贷之前,详细参看一下借贷合同和注销信息,有些平台即便你不借款,也无法注销账户,请谨慎填写资料;

2.身份证用途上写明用途。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3. 网络搜索贷款消息时谨防钓鱼网站。对任何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的行为保持警惕。

4.不在来路不明的贷款电话和贷款短信中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这些场景最易泄露隐私

一、火车站出口

下了火车,心情非常愉快,随手把检过的火车票丢在地上。太大意了!火车票上可以有个人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旧车票要妥善处置,最好撕掉扔入垃圾桶,不要随手丢弃。如果有人问你要火车票,说是报销需要,也千万不要给他,万一对方是坏人,利用你的身份做一些不好的事,就糟了。

二、家门口拿快递

“哎,您好,请签收一下!”收到快递,打开箱子当面验收,把宝贝拿回房间,包装箱子被忘在了门口。可能你想着下次出门的时候再扔掉,可这也给了坏人可乘之机。因为箱子上一般都有收件人姓名、住址和电话,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万一落入别人手里,你可能受到骚扰。

三、商场等公共场所

“这里有一个免费的wifi,先连上吧。”遇见不需要密码的wifi就好像在野外遇到鲜艳的蘑菇,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猴急地采摘。这种wifi有很大安全隐患,黑客也很容易通过它破解网络中各个用户的账户和密码。另外,在公共场所,就算是连接有密码的wifi,也尽量不要使用网银或支付宝等app。

四、银行、电信、地产中介营业厅

在这些场合办事一般都要复印身份证。不用或作废的复印件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使用的身份证复印件最好写上“专门用作xx用途”。在打印设备复印完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后,要及时清理机器缓存,不让资料留底。

五、网上投递简历

找工作,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网上投简历,但这也容易让我们丧失警惕。有些不良招聘方竟然要求你填写“家庭关系”、“个人住址”、“身份证号码”等隐私信息,这就要警惕了,少数公司需要这些信息,你要得到官方确认再填写,能不填就不填。

六、朋友圈、qq空间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晒生活,分享自己的幸福,这是我们都有的社交需求。但无意中,我们可能就把个人隐私信息透露出去了。朋友圈、qq空间里鱼龙混杂,说不定就被心机人士抓到了把柄。晒照片,最好用修图软件把关键信息隐去。另外,在和不熟悉的人聊天的时候,也不要泄露个人隐私。

不可不防的还有,经常有人在群里、朋友圈分享“性格测试”、“有奖调查”等活动,我们一定要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轻易点开。如果点开后发现这些测试、调查的问题涉及到个人信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发现了陷阱,赶快安全撤离吧!

延伸:假如我们因信息泄露遭遇被贷款、被办卡 该怎么处理?

如今,我们的身份信息不经意间就会被盗用。我们平时一直会接到推销、卖房之类的电话,这算是轻的,如果被不法分子用作贷款诈骗,那就麻烦了。假如我们遭遇被贷款 该怎么处理?

“被办卡”“被贷款”是怎么回事?

别人假冒您的名义办理贷款,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本人知情,“给,拿我的身份证去办吧”

第二:本人不知情,“我的身份证/身份信息被偷了?”

如何知道自己“被贷款”

建议: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了解自身信用记录,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

发现“被贷款”该怎么办

向放贷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如果本人知情,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千万不要这么做!如果本人不知情,请速向公安报案,说明情况!

如何避免“被贷款”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避免“被贷款”。

1.不要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

2.妥善保管身份证及身份信息

3.对外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

4.勿将本人信用报告提供给其他机构

融小妹提醒广大消费者,贷款合同一旦签署,贷款人就承担有完全偿还责任,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办理贷款,不但会触犯法律,还会让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如果身份信息被盗用,要及时报警并联系放贷机构或征信中心及时处理,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

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而种种例外条款、免责规定,往往让消费者问责无门。在此提醒各位持卡人,如对信用卡相关所知甚少,请提前咨询东方融资网专业融资顾问,提前预防以避免利益受损。

毛钱能买新办卡个人信息旧数据“2000元10万条

根据上海某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销售人员提供的线索,记者近日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电话销售”这一关键词,找到约200个有“数据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银行数据”,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交易活跃的群至少有30个。据介绍,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

在其中一个名为“电话销售数据货源”的QQ交流群,记者以求购者身份,很快就从一位卖家处获得了“供试用验真”的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在这份数据中,工农中建交等多家商业银行的200名客户信息均在列,包括持卡人姓名、移动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开户银行。

这些隐私信息是否真实有效?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的持卡人盛某某的电话,经其确认,自己确是在交通银行安徽分行某营业部申请办理了太平洋信用卡。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区某街道、在该市旅游局工作的其他信息,也与其本人提供的身份证明相符。经一一致电确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数十位持卡人也表示,已泄露的客户信息真实有效。

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及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

例如,最新信用卡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已经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条;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则高达5元。借助网络聊天、支付工具,买家从下单到得到这些信息,交易全程仅需数分钟。

一名自称河北籍的微信群卖家表示,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是贵金属、信托等理财机构的电话销售人员。仅他所在的群,每天有400多人商洽买卖。“越是没怎么被打过的电话信息价格越高,最便宜的一份2000元10万条,算下来每条数据只要2分钱。”

银行“内鬼”倒卖合作公司信息“共享”

消费者申办信用卡,商业银行掌握了数亿持卡人的身份证明、电话、住址等信息。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客户相关信息用于本行信用卡业务以外的其他用途。

记者调查发现,种种规定屡成“一纸空文”,导致大量客户信息被泄露:

银行“内鬼”倒卖。知情人士介绍,每条个人信息被提交给银行后,要经过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个环节,经手人员众多。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通报,已于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原职员余某,就曾将掌握的600余份客户信息出售,其中包括客户办卡时留存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

在上海司法机关近年查获的买卖客户信息案件中,工行、农行下属支行员工也曾成为出售资料的源头。

银行转手给“合作公司”。一些信息贩子透露,有相当部分的信息并非银行直接泄露,而来自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

记者以办卡人的身份,走访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营业部,获得的标准信用卡申请合同均显示:个人信息除了被银行使用,还可能被用于合作企业推销业务、与联名商户共享信息。

比如,中行标准信用卡领用合约规定,持卡人需同意将信息披露给联名信用卡的联名服务方、服务合作方,才能申领办卡;农行、建行的标准信用卡合约中,也存在类似条款。在一家国有银行发行的“携程联名信用卡”合同中,银行明确声明,要与机票销售网站共享客户的基本信息。

此外,不少信用卡申请合同还约定,银行对这些合作机构只“督促保护信息”,不对这部分信息的安全承担保密义务。

据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将3.2万份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透露给第三方理财机构,被责令整改。

保密承诺的“例外条款”让消费者不知情就默许转让。

据记者了解,现在办理信用卡的合同基本都是各银行自己的版本,没有统一的格式合同。合同中银行是否要做信息保密承诺以及如何利用客户信息,目前尚无任何规定。

不少消费者反映,办卡时填写的表格密密麻麻,从没仔细看过每一条条款。

事实上,与保险、超市、网站等合作方“共享个人信息”等字样往往置于合同不起眼位置。“信用卡申领合同的条款上百条,内容晦涩,而且你想办信用卡,不管什么条款,就只能签字同意。”正在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办卡的王宇说。

“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中就授权将自己的信息转手,遭泄露信息的消费者如果想追责,这些免责条款反而成了挡箭牌。”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

银行信息泄露该谁担责?

“信息泄露极易诱发金融犯罪。”上海市检察院金融检察处处长肖凯表示,在一些存在漏洞的理财平台,注册会员只需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卡号等信息,即可划转资金。仅2013年,这一漏洞就被犯罪分子利用,在沪盗划资金数百万元。

许峰说:“商业银行及目前处于信息保护灰色地带的种种信用卡合作机构,都应对客户的信息安全负有责任。”现在,如果查出信息泄露行为,也仅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