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下的文章

今年以来,金融风险防范多次成为中央级会议的关键议题。尽管过去几年来金融创新成绩不菲,但不少问题也在逐渐暴露。

今年以来,金融风险防范多次成为中央级会议的关键议题。尽管过去几年来金融创新成绩不菲,但不少问题也在逐渐暴露。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近年来,中国各类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含托管资产表外部分),广义的表外业务总额甚至超过存贷款余额。这一数据令人警醒。解决以金融创新为名的“金融空转”“脱实向虚”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列举国内目前面临的重要金融风险时强调,要关注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影子银行”风险、国企债务等问题,这些均与银行业息息相关。

监管层今年早有行动。3月末,银监会部署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对此业内称之为“三三四”大检查,同业和理财业务监管趋严。在此雷霆之势下,多家银行“暂停”多项政策擦边球业务;4月7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强调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切实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上述新政收效明显。9月15日,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同业理财较年初累计减少2.2万亿元。

与此同时,对于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关注加强。银监会在召开2017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类金融业务和新兴金融活动的负面影响仍在扩散,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仍很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此外,对互联网金融、校园贷、非法集资、类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理财、电信诈骗、不良资产、区域性风险等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产品和业务隐患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

铁腕执法,是对金融乱象的严厉打击,堪称金融风险“救火队”,对乱象有极强的震慑作用。这种雷霆之势的监管让2017年有“最严监管年”之称,传递出了监管层整治乱象毫不容忍的决心,也是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的客观要求。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32.25万亿元,相当于53个证券业或15个保险业左右的体量;而银行,也是中国老百姓认为最安全可靠的投资、储蓄所在。毫不夸张地说,银行业的稳定与秩序发展,关乎金融、经济全局。因此,守住银行业风险底线是一场不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的硬仗,既需要问题发生时“救火队”打击乱象的雷霆之势,更需要在日常工作时未雨绸缪,以优化机构管理、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加强监管沟通与协作等方方面面来筑牢风险“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