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银行转型 下的文章

跟人聊天讲起自己在银行工作,看着别人羡慕的眼光,那是走路都带风,现在再提到银行,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再也不能躺着挣钱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出现让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逐步被消灭,基本的业务职能被互联网金融机构代替,潜在的客户向外流失等。

跟人聊天讲起自己在银行工作,看着别人羡慕的眼光,那是走路都带风,现在再提到银行,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再也不能躺着挣钱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出现让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逐步被消灭,基本的业务职能被互联网金融机构代替,潜在的客户向外流失等。

近期,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公布,可以看到银行仍处于信贷风险爆发的时期,雪上加霜的又传出银行出现了离职潮。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这些对于银行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

按照这个逻辑理解,银行的客户跑了,业务没了,挣不着钱了,大家对银行的未来很不看好。

但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手握巨量资源的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否会一层不变坐以待毙?

遇上了互联网,银行的转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先提一提利差问题: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消灭利差,并不是说银行就没钱挣了。只不过是银行从之前你们说的躺着挣钱需要变成站着挣钱,有什么问题?反而更硬气,更体现价值,而且未必就不比之前挣得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银行业务的流失,比如储蓄被余额宝分流、结算被第三方支付截断、信贷和理财被P2P挖角等等。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看到这些恰恰是银行未来的机会呢?甚至由于互联网技术上的突破和人家在某些方向上的探索尝试,给银行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

首先,银行有了服务更多人的能力,这也是各大银行提出零售化转型的一个基本前提,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各大银行在存贷汇等服务的提升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更为精细,更重体验,也逐步开始赢回客户的信赖;其次,由于第三方支付带动起来的线上消费和快捷支付普及,实际上为银行在消费端市场的爆发提供了支撑和可能,而这个市场正是银行多年来苦于无从入手的一个市场。目前银行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切入点;还有,互联网公司能跨银行的界,银行同样可以跨互联网公司的界,比如网络购物,比如P2P,比如众筹…这个方面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在尝试。最终金融考量的就是“信用”两字,在一个中长期的对比上银行的优势还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银行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大平台、大数据库,所以为什么非得是“互联网+”,而不能是“银行+”呢?如果从这个视角去看待银行,你还会觉得未来银行的业务在萎缩吗?你还会觉得未来银行没有新的利润点吗?



2014年中国个人金融服务调研结果显示,逾7成中国消费者愿意考虑开办纯互联网银行账户。

年中国个人金融服务调研结果显示,逾7成中国消费者愿意考虑开办纯互联网银行账户。更有意思的是,近7成中国消费者甚至愿意将纯互联网银行作为其主要银行。数字热潮正在中国风起云涌。当被问及“您是否使用过在线金融服务,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或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平台”时,约60%的受访者均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自去年12月23日,浦发银行在上海已经正式推出其“网贷通”POS贷业务,并称此举的意义在于将以互联网思维发展小微金融,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事实上,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分别于2013年左右推出POS贷业务后,多家银行纷纷跟上。在2014年底,建设银行快速贷款上线,采取全流程个人自助贷款,在线申请、实时审批、在线签约以及自助支用和归还。

截止目前,多数银行的互联网贷款实现了在线办理,数分钟就完成贷款业务。有关机构研究表示,“现在许多银行都有POS贷业务,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但互联网时代这项业务的审批速度也会相应提高,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及消费行为正在改变,包括大量利用社交媒体及口口相传等主要渠道无疑在其中作用不小;其次监管机构支持创新,包括允许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以及诸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涌入等都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互联网金融服务正在成为主流,超过60%的银行个人金融客户正在使用这样那样的在线金融服务,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或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平台等。他们看重在线金融所带来的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不过,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研究互联网的业务,当前监管并没有要求出明确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办法或意见,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试图做出一些创新能够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银行人士表示。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在众多方面提出挑战,但也促使传统金融加速转型创新。在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金融机构以前忽视的一些服务应运而生。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在众多方面提出挑战,但也促使传统金融加速转型创新。在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金融机构以前忽视的一些服务应运而生。对后者而言,互联网金融就像枕边的“闹钟”,促使传统金融机构丰富产品供应链,实现物流、信息、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的物理银行概念和时空概念,改变货币金融主权的概念,带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此外,还将突破传统的规章制度,可能改变现有的金融格局,可能改变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改变竞争策略,并改变监管理念。但他也提醒,互联网金融不要过于自信,不要低估金融的复杂性和严肃性,要认清金融的本质,遵守金融的规则,坚守金融的底线。而传统金融千万不能低估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机构以往所忽视的一些服务应运而生,这些服务具有小众、零星碎片和普惠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会影响传统银行部分业务的规模,但对传统银行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换。传统银行业获利靠的是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服务需求,而现在贷款需求者和供给者可借助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手段直接达成交易,使得金融交易脱离中间媒介,这对传统银行服务模式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

此外,传统银行靠向客户销售产品而获利,而互联网平台则可通过流量变现获利。此外,打车软件和抢红包等看似与金融无关,实际上也是场景化的金融,可让银行和客户分离,这对传统银行冲击更大。在马蔚华看来,面对这些挑战,传统银行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提升服务体验;二要努力引入众筹金融服务,让客户参与进来;三要推行平等普惠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目前正有越来越多传统商业银行主动出击,力求实现二者融合。对于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戴兵认为,未来的物流银行、信息流银行会应运而生,银行将进一步跨界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特点。“所以,未来的银行应该是跨界的,融合的,是客户体验至上的银行,会更多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创造客户需求”。

目前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最大的颠覆就是对渠道的重新定义,由物理渠道延伸至虚拟渠道,过去缺乏物理渠道的子行业,如保险、小券商、信托、基金、租赁等将迎来机遇,而在传统渠道占据优势的银行和大券商受冲击较大。未来传统金融企业从事线上业务将主要有两种方式:对于有产品及客户基础的公司可自建线上平台,而股权灵活的小公司可与互联网进行合作。




当下,金融互联网正热,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予客户更多的体验。对于传统金融企业需要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突破。

当下,金融互联网正热,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予客户更多的体验。对于传统金融企业需要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突破。特别是对于匹配客户的需要方面,用户体验至上是互联网的产物。

招商银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加强布局,抢滩互联网金融市场。虽然每家银行的思路都不相同,但传统银行多采用独立开发APP应用是一部分银行采取的策略,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很早就推出了掌上生活APP。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跟着客户习惯走、让客户满意,是加强客户黏度的最有效途径。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中,微信的移动互联特性及庞大的客户黏度已经成为传统金融业“触网”首选。而基于微信5.0的支付应用,信用卡第一梯队的招行、广发等信用卡开通微信银行,并且将更多丰富的服务放到平台上。除了开设线上办理还款、账单查询、即时办卡、积分查询、在线捐赠等多项业务,还将银行的信用卡活动融入微信,还可与智能客服随时沟通。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微信自身积累的大量用户资源,也让金融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升级事半功倍。现在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说,微信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希望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完成更多的金融服务。在移动互联金融的浪潮之下,借力移动互联新科技为客户推出更好的服务、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已经成为各银行布局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