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信贷结构 下的文章

4月份,上海贷款增长平稳,信贷结构有所变化。贷款行业投向相对集中,保障房开发贷款新增明显。

4月份,上海贷款增长平稳,信贷结构有所变化。贷款行业投向相对集中,保障房开发贷款新增明显。4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本外币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当月分别增加109.9亿元和75亿元。4月份,全市保障房开发贷款增加52亿元,同比多增36.9亿元。日前从央行上海总部获悉,4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存款呈季节性回落,储蓄存款分流明显。各项贷款总量增长平稳,信贷投放结构有所调整。

4月份,上海个人存款再度分流,活期存款大幅减少。4月份,全市本外币个人存款减少715.8亿元,同比少减22.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减少773.1亿元,同比多减108.5亿元。按存款品种分,除本外币个人协议存款和个人结构性存款分别增加19亿元和58.2亿元外,其他个人存款均不同程度减少,其中,本外币个人活期存款、个人通知存款分别减少668.3亿元和117.5亿元。




在今年的第一季,开封市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贷款持续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中小企业、三农和民生的金融支持增强。

在今年的第一季,开封市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贷款持续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中小企业、三农和民生的金融支持增强。今年以来,开封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健货币政策,努力促进信贷投放合理增长,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金融活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截至3月末,开封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6.75亿元,比年初增加37.33亿元,增长5.34%;比去年同期增加150.1亿元,增长25.6%,同比增幅在全省排名仍然保持第一。

信贷投放的特点,一是贷款期限结构合理,符合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第一季度,短期贷款增长24.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20.47亿元,在全部新增贷款中占比分别为66.49%和54.84%,既支持了企业的经营性资金及个人消费需求,同时又支持了我市新引进项目等建设资金需求。二是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4.1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7.8%。其中,对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1.62亿元,增幅10.27%,超过全部贷款平均增速4.9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较年初新增18.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8.97%;全市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4113笔、2.74亿元。

通过建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深化银企合作,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等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金融作用的充分发挥。未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好中求快的发展态势。



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陆续公布。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银行贷款投向进一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变化。

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陆续公布。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银行贷款投向进一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变化。与此同时,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信贷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两高一剩”做“减法”:风险暴露迎阵痛

总体而言,银行正在持续压缩“两高一剩”贷款。年报显示,中行1885亿元产能过剩贷款主要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2013年同比下降7.8%;工行2013年末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减少199亿元。

“建行去年加大不良贷款处理力度,优化资产质量,在钢铁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连续13个季度实现贷款余额减少。”建行行长张建国说。

“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与转型,是过剩产能和无效率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也是高能耗行业或企业受到限制的过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这不可避免地会给银行存量贷款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压力。

年报显示,尽管各家银行在过剩产能、房地产开发和融资平台贷款等方面有所调整,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仍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源头”。
交行表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相对突出。2014年交行将继续推进“两高一剩”行业总量压降、结构调整和风险防控。

随着产能过剩行业加快调整,部分行业、地区的信用风险加快暴露。以钢贸行业为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钢贸信贷风险在2013年并没有完全暴露,损失状况最终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出来。

小微贷款做“加法”:短期内面临不良压力

在压缩淘汰落后产能、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贷款的同时,银行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信贷投放有所增加。

年报显示,2013年末,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达到4047亿元,同比增长27.69%,不良贷款率仅0.48%。自2013年起,浦发银行创新推出“微小宝”小微企业专属服务模式,截至今年2月末,其授信余额已超过131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政策因素外,随着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银行越来越主动地将资金投向风险更高的小微企业等领域,以获取更高收益。不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银行方面,开始重视小微金融领域,据了解,在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融资服务平台东方融资网,上游集结了数家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应方,年至少帮助万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交行表示,短期内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但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小微业务发展是交行的既定策略,计划在未来3年将实现小微信贷占比提升2至3个百分点。

曾刚表示,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主要方向,尚处于发展期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可能加剧银行风险。“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前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及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资金配置效率仍待提升

“去年以来,交行集中用好"稀缺"的增量贷款,用在效益好,能撬动非信贷业务、核心负债的项目和区域上,提升综合贡献度。”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交行中小微贷款、中西部地区贷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高一剩”、平台贷款占比则进一步下降。
工行年报显示,2013年工行新增贷款9244亿元,同比增长11.7%,贷款累放额8.7万亿元,同比多放9740亿元,超过当年新增额,显示了盘活存量的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长久以来,企业对资金难以“解渴”,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信贷资源进入到了无法产生盈利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借新还旧,资金仅维持原有债务存续,而没有投放到生产领域中。

在曾刚看来,金融机构应根据收益、成本等调整信贷配置,更多关注相关行业本身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对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会形成倒逼,银行再也不能靠以往拼规模的经营方式来配置资源了。”

兴业银行企业金融总部副总裁林榕辉表示,该行将继续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信贷资产证券化释放出的信贷规模向小微金融、环境金融、国家产业支持的领域倾斜。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服务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的一年,银行必须在有效管控风险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畅通金融血脉,更有效地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经济转型发展。



央行在《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

央行在《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同时,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信贷资金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从去年相关数据来看,中小银行在优化信贷结构过程中显现出了较大的市场活力,而在未来经济转型发展及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需要严防相关风险加剧暴露问题。

贷款同比多增额超大行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生态出现多样化格局。近年来,在社会融资结构调整加速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焕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尤其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传统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同时,不少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开始与东方融资网这类的专业、在线金融服务平台合作,争取更多的优质目标客户。

数据显示,2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年初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2013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贷款同比多增较多,而中小型银行的同比多增额赶超大行。数据显示,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贷款新增40995亿元,同比多增2211亿元;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贷款新增27798亿元,同比多增4596亿元。

对此,专家一致认为是金融市场趋于完善的一种表现。“近年来,中小型银行越来越焕发出市场活力,这是正常现象,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中小型银行本身信贷基数较小,成长空间更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结构的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长加快符合市场趋势。另外,他还认为,去年监管层对于表外融资的管理规范影响了一些表外融资业务发展较为激进的股份制银行,这也是其中一方面因素。

“在政策的引导约束下,部分不规范的表外融资逐渐回归表内,一些股份制银行受此影响较大,从而体现在其信贷数据上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宗良说。

信贷结构优化显成效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大对金融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政策基调贯穿了整个2013年。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政策引导下,着力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成为中小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的共同思路,且从相关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渐显成效。

据央行数据,2013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其中小企业接近12万亿元,小微企业约1.2万亿元。企业整体贷款增速为11.4%,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14.2%,高出企业整体贷款增速近3个百分点,在所有企业贷款中增速最快。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在个人贷款和垫款中占比达到68.94%,不良率有效控制在0.52%;截至2013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累计为超过75万户的小微客户提供各项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在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相继吹响了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集结号。以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的邮储银行为例,该行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三农”融资需求,通过不断丰富融资业务种类,优化融资业务模式,形成了多维度、广覆盖的产品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投放的“两小”贷款余额2900多亿元,占全行信贷资产总规模近20%;涉农贷款余额3882亿元,其中2013年新增2004亿元,增速近107%,超额完成了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

另外,信贷结构的优化,除体现在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外,还体现在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严控以及压缩退出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高风险行业。央行数据显示,部分“两高一剩”限制行业的贷款增速放缓。2013年末,钢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10.7%,建材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3.3%。

未来需严控三大风险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同时,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此,多数市场机构预测,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还将保持中性相对偏紧的态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信贷资金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对此,专家表示,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信贷工作中应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根据资金来源确定放贷规模、速度和期限,防止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和信贷期限错配。

另外,央行提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仍有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会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考验。

“综合分析来看,今年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调整的过程中,而在经济调整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同时面临金融市场化的加速推进。这意味着,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今年更需要关注和防范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鲁政委表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出了新趋势、新特点。有业内人士透露,信用风险正从长三角地区向其他东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区多点扩散,从钢铁、光伏、船舶等行业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

“一些曾在经济高增长的环境下得以隐藏的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这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更加引起重视。”鲁政委说。



因为受实体信贷需求偏弱影响,上半年信贷投放呈环比下滑趋势。而在信贷投放不足的情况下,信贷投放更趋集中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个人贷款,使得其一直以来所存在的贷款集中问题更为凸显。

因为受实体信贷需求偏弱影响,上半年信贷投放呈环比下滑趋势。而在信贷投放不足的情况下,信贷投放更趋集中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个人贷款,使得其一直以来所存在的贷款集中问题更为凸显。贷款集中问题由来已久,通过近几年的不断规范,商行贷款集中度已成功降低至监管红线之下。

因为商行群体庞大,所以目前依然有不少的商城存在着贷款集中度偏高,主要反映在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过高及最大前十客户贷款比例紧逼红线。 事实上,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等一直是我国银行业信贷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则在城商行群体中体现尤为明显,这两个风险高发的贷款领域随时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虽然在监管层“降旧控新”的要求下有所收敛,但近期平台贷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且少数地方平台甚至卷入民间集资,不规范操作在增加。一旦出现大面积违约,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方财政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上半年部分城商行的逾期贷款回收率并不十分乐观,资金成本的高企更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程度,联保导致的资金链风险在中小企业之间快速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