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僵尸企业 下的文章

近期,温州针对如何处置“僵尸企业”举办了一场僵尸企业处理与破产审判工作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法学界大咖齐聚于此。

近期,温州针对如何处置“僵尸企业”举办了一场僵尸企业处理与破产审判工作专题研讨会,这是温州瑞安首次召开全国性法学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的法学界大咖齐聚瑞安。

破产审判一直是法院商事审判中难啃的“硬骨头”。2012年金融风波后,瑞安破产案频发,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一些企业因受担保风险传导导致厂房被查封、账户被冻结,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问题异常突出。

据统计,2014、2015年温州瑞安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多达57件。银行贷款不良率最高时曾达4.86%。2014年7月瑞安处置办成立以来,共受理94家企业的帮扶申请,涉及银行信贷金额59.78亿元;为455家企业提供2146笔累计147.65亿元应急转贷资金,为60家企业办理67次资产临时启封转贷手续,有效防止了担保圈风险蔓延。截至2015年12月末,瑞安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1.85亿元,不良率3.39%,比温州全市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

在瑞安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因陷入两链风险被诉诸法院的企业,存在当事人选择导致的逆向淘汰。为保证自己的债权利益,债权人在选择承担担保责任时,往往选择担保人中产能最好的企业,甚至会形成多位债权人集中起诉,这种情况下,优先淘汰的将是产能好的企业,最后剩下的反而是僵尸企业。从去产能角度来说,这是非良性的逆向淘汰。

如何改变这种逆向淘汰?

温州中院2015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为全国首批企业破产审理方式改革的试点法院,瑞安法院作为基层法院,积极探索破产审判,并通过创新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走出困境;“清算式”司法重整、破产和解一次性割断担保链;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等四条瑞安解法。

据统计,2012年—2015年,瑞安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162件,裁定受理破产案件107件,已审结破产案件63件,其中,破产重整案件5件,破产和解案件4件,破产清算案件99件。2014年、2015年期间,结案标的额达33.63亿元,盘活资产5.0363亿元,盘活土地面积156.8亩、厂房面积11.05万平方米。

瑞安法院四条经验

1)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走出困境;

2)“清算式”司法重整、破产和解一次性割断担保链;

3)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化解金融风险; 

4)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等。

>>>案例

华泰集团兼并重组案

案情简介:

华泰塑胶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浙江华泰塑胶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华泰塑胶有限公司、瑞安乐泰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因投资过度、管理不善、新产品研发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工厂停工、经营亏损,面临破产。在温州、瑞安14家银行共贷款融资4.09亿元,涉及担保企业5家,分别为华滨集团有限公司、华尔达集团有限公司、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奔腾电器有限公司、瑞安市塑料三厂。同时为6家企业提供对外担保,涉及金额2.84亿元。

经验做法:

2013年10月华泰集团出险后向市政府求助要求帮扶。帮扶小组进驻企业,经多方多次协调,达成重组方案: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奔腾电器有限公司分别主动承担3000万、1500万元担保责任,华泰集团原主要股东“净身”退出,38名小股东给予原投资额的46%补偿后退出,华泰集团股权由华滨集团有限公司、华尔达集团有限公司、瑞安市塑料三厂三家担保企业进行重组。

成效:

原两家生产企业苏州华泰、浙江华泰恢复正常生产,特别是浙江华泰由在外瑞商接盘后4条生产线满负荷开工,产值、利润大幅度上升。

点评:

华泰兼并重组案,是政府主导,采用引进担保企业接盘重组和在外瑞商投资,从担保链关系讲,担保公司与债务公司利益相同,债务公司的复苏即代表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减轻,而对外招商也是表示企业本身具有优质资产,具有运营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另外,由政府收储统一挂牌出让的厂房、土地等,也是对处置资产价值最大化,以此保证银行、担保企业以及自身损失的最小化。

温州三联锻造有限公司破产重整转和解案

案情简介:

2014年6月3日,温州三联锻造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后转和解)。

经验做法:

经全面审查,法院发现三联锻造的主要账面财产包括货币资金、长期股权和固定资产等,合计16302.6112万元,还另有部分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总计债务达1.99亿元,在扣除优先债权后,普通债权的破产和解清偿率为22.19%。可见,三联锻造财产类型丰富,占比最大的债务为对外担保债务,资产状况较好。另一方面,三联锻造的国际和国内客户订单量大。因此,法院认为三联锻造具备优质的核心竞争力,却深陷担保链危机。经和解协议,三联锻造一方面与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签订了续贷合同,盘活资金;另一方面大力抓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效:

三联锻造2015年产值增加25%,销售额达1.2亿元,缴纳税款800多万元。

点评:

三联锻造破产转和解案,具有“重整式”色彩,因为企业本身运营情况良好,债权人的再注资,不仅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还会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需指出的是,三联锻造具有家族企业的特性,例如客户资源等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人身关系是依附在一起的,这使得三联锻造在不引进新的战略投资人的情况下,瘦身和解成为可能。



借新还旧”类贷款所占比重上升,以及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金形成资金沉淀,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流动性相对宽松是一个总体感觉,资金有的沉淀到设备厂房,有的绕在三角债中,不少被一些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冻住了,没有流动起来,周转率低。”一位银行系统内部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目前,这样的现象在经济下行期间越来越普遍。一方面,从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以及新增贷款等数据来看,进入到实体中的资金量并不少;另一方面,由于“借新还旧”类贷款所占比重上升,以及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金形成资金沉淀,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背后可能引发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关注:在对实体经济更为谨慎的同时,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更为明显。

“借新还旧”贷款难撑实体扩张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13.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15.2%,均比2014年年底有明显增加。与此同时,2015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4年多增1.5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3.1%,比2014年高11.7个百分点。

这种态势在今年也有所延续。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达到2.51万亿元,创下单月最高纪录,随后2月降低到7266亿元。尽管流入到实体中的资金量并不少,实体经济却一直复苏乏力。能源局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这也与近日发布的工业运行数据相吻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部分资金没在实体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有的企业从银行贷了款,但面临还款困难,不论从监管的导向还是银行的实践来看,银行对这样的企业都不好贸然抽贷,操作很多都以“展期”为主,但是这种用于“借新还旧”用途的贷款虽然也形成银行的新增贷款,但和实体经济的扩张实际关系并不大。

虽然难以确切地统计数据,但业内人士表示,“借新还旧”类在新增贷款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尤其是经济形势不好,一些依靠“借新还旧”维生的企业会更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借新还旧”类的贷款背后掩藏着巨大的风险。倘若是这个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就不行了,那么即使银行今年给它续贷,但是这个企业明年极有可能还是无法还款。



​在今日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称,工信部正在与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处置“僵尸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在今日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称,工信部正在与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处置“僵尸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去产能核心僵尸企业退出

2015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去产能”的核心就是“僵尸企业”的退出。

和苗圩一同出席发布会的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国务院已经确定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主要在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推进,这两个行业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市场化退出障碍更加明显。

哪些是僵尸企业

对于什么是“僵尸企业”,冯飞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中央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2月4日和5日,国务院连续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这是上述两个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了化解过剩产能的总量和时间表,以及相关财政、税收、金融、人力资源和土地等相关扶持政策。

即将出台的“僵尸企业”退出政策将是一个更有针对性的“去产能”政策。冯飞介绍,该项政策将要求地方政府停止输血,银行要停止续贷,依法依规倒逼“僵尸企业”加快退出。

企业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政策将鼓励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并主要着眼企业退出中的两个困难——职工安置和资产处置,保证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不造成大规模的下岗潮。



融小妹写过“有干爹有背景又如何?“僵尸企业”照样贷不到款”的文章,近期随着人行发布新政,“僵尸企业”在劫难逃。

融小妹写过“有干爹有背景又如何?“僵尸企业”照样贷不到款”的文章,近期随着人行发布新政,“僵尸企业”在劫难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由于“僵尸企业”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与经济数据不同步,出现“货币热、经济冷”的现象。如2015年m2增速高达13.3%,但是经济增速只有6.9%,学术界也将这一现象称为“货币空转”。

背后的原因在于,煤炭、钢铁等“僵尸企业”大多是地方支持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不断向“僵尸企业“发放贷款,但“僵尸企业”并未将贷款投向实体经营,而是用于“借新还旧”,由此导致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借助于银行放贷和政府支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的僵尸企业一直无法退出,正是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而产能过剩是我国现在面临最大的结构问题。

随着钢铁行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为保市场份额,大多数钢企仍坚持生产,这就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撑。目前一系列措施已经明确,“僵尸企业”的退出将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靠政府来决定,坚决压缩退出贷款就是要让“僵尸企业”金融断奶,淘汰出局。

业内分析认为,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本身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压缩贷款有可能使“僵尸企业”关门倒闭,甚至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收回此前已发放的贷款,从而使金融机构的不良率相应上升。

在《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和效率,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分析人士表示,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可能是监管层放松不良核销条件,银行加快核销不良贷款或是银行将不良资产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



大量的“僵尸企业”长不大、死不了,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度日,这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不利于维持市场秩序。

面对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大量的“僵尸企业”长不大、死不了,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度日,这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不利于维持市场秩序。

所以政府要求加大淘汰僵尸企业,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僵尸企业是什么?

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这类企业在业内也被称为“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造成货币空转

由于“僵尸企业”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与经济数据不同步,出现“货币热、经济冷”的现象。如2015年m2增速高达13.3%,但是经济增速只有6.9%,学术界也将这一现象称为“货币空转”。

背后的原因在于,煤炭、钢铁等“僵尸企业”大多是地方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大量贷款流向“僵尸企业”,而有大批优质的企业却拿不到贷款,还需要面对高额的融资成本。并且金融机构不断向“僵尸企业”发放的贷款,“僵尸企业”并未将贷款投向实体经营,而是用于“借新还旧”,由此导致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仍在增长。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2014年末回落2.4个百分点,但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

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

从201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最高层关于‘僵尸企业’退出供应侧的表态越来越严厉,而落实到地方银行层面,应该就是最直接的杀手锏。

2016年河南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对债务规模较大、有3家以上债权银行的风险客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对于‘僵尸企业’,要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银行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和内控水平,统筹把握提高风险容忍度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平衡点,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达到既能有效消化吸收风险又能有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