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村被贷款 下的文章

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屡上演“被贷款”事件,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屡上演“被贷款”事件,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被贷款是什么?被贷款”是指被他人假冒自己的名义在银行办理了贷款。一些人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往往认为自己“斗不过”银行,所以会认栽忍气吞声。

融小妹很气愤,办理贷款不是要很多材料的吗,为啥还能被贷款?!“被贷款”究竟是如何逃过层层监管的?粗暴的“被贷款”背后隐藏了些啥?

细数被贷款典型的案例

我们先来看下被贷款的案例。

案例一

2015年,网络曝出山西大同市天镇县数十农民莫名背上了“被贷款”且逾期未还,其中一名村民“被贷款”达5次。据统计,在该事件中,反映“被贷款”的人数过百,“被贷款”数额从2000至80万不等,贷款总额超过1000万元。

案例二

今年4月,聊城市阳谷县的农民王先生,由于要为朋友做房贷担保人去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征信查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王先生的个人征信中显示:2002年至2007年期间,王先生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曾贷款20余次,甚至一天内贷款4次,一次性贷款最多的一次是500万元。这6年下来,共计贷款金额1160多万元。

案例三

近日,湖南桃源县牯牛山乡政府曾在过去十多年里,使用数十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进行贷款,涉及资金达8000万,贷款主要用于乡镇政府日常经费开支。桃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汪涛向南都记者证实,桃源县共有450多名乡镇干部个人信息被用于贷款,是因为早年上交农业税期间,各乡镇不能按时完成收取任务,就用一些乡镇干部身份信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填缺。

遭遇“被贷款” 当事人将受到哪些影响?

无故被冒名贷款,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多数农民“债”从天降,令他们意想不到。对这些被蒙在鼓里的农民而言,麻烦就在眼前,因为贷款逾期未还, 他们已经被列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黑名单”,“被贷款人”名下的银行存款也有可能被划转抵扣。

随着征信系统的推行越来越普遍,还会留下不良信用记录,继而影响他们贷款、办理信用卡、外出、就业等。而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农民还将陷入被银行或信用联社追债的境地。

“被贷款”事件为何多集中在农村?

可以说,如此大范围大金额的“被贷款”,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这是因为,农民群体很少会涉及借贷业务,同时其金融信用意识也相对薄弱,用其身份或资料冒名贷款,事发败露的概率要小得多。

除此之外,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对大客户过于依赖,利用一些农民对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较为淡薄的机会进行暗箱操作,“被贷款”的农民却不能及时获知、了解相关违规情况。

“被贷款”事件折射出农村金融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操作不规范。金融机构有一套自己的运行流程和监管制度,从贷款申请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贷款收回等过程,需要贷款人多次到场方能办理。如果都能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不可能有人轻易蒙混过关。金融机构有规不依、把关不严,在农民“被贷款”事件中难辞其咎。

问题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天镇县事发后,当地银监部门负责人称监管局办事处所能做的,也只是制定一些政策和规范,在具体操作中若发现有基层银行出现违法违规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处理。

事实上,无论是银监系统还是人民银行系统,都有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责任和具体规定,不仅仅限于制定相关政策。即便地方基层情况复杂,但是涉及到违法违规就只等着公安机关来处理的说法,显然不符合金融监管系统的职能定位。

问题三:农村信用体系和个人隐私数据缺乏保护。相关部门能够轻易拿到农民身份信息,可能主要是两种途径,一种是掌握相关信息的部门和机构,对于这种途径必须严厉打击;第二种是在农村通过各种有奖活动诱导或骗取农民身份信息,因此也需要提醒农民朋友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份信息。

遭遇“被贷款”该怎么办?

首先,应当立即报案

遇到“被贷款”,一定要第一时间报案。被冒名贷款,手续上的签名一定不是被贷款人的。

其次,积极与银行或信用社沟通协商

第一件事,就是有权要求银行认定该合同无效。遭遇被贷款,合同上的签字一定不是自己的,保留证据,可以做笔迹认定。如该合同是银行与贷款人串通签订的合同,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认定被贷款人不知情的贷款合同无效。不仅如此,如果被贷款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存款被银行抵扣,有权要求银行退还被扣本息。如果因银行拒不返还而引发诉讼,则应按照侵权之诉处理。

最后,可以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

不良信用记录是对公民个人品德、信誉的综合评价,涉及公民的名誉。如果因为身份证遗失,实际贷款人与银行人员串通、弄虚做假等原因导致被贷款,且产生不良信用,被贷款人有权要求银行消除不良记录。

针对当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人们金融知识薄弱的现状,地方的金融机构或各类监管机构应加大对民众金融知识的普及,以上措施毕竟只能作为被贷款后的补救措施,而且维权道路也可能面临各种波折。要想远离被贷款,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不让他人有机可乘。同时,村民在借贷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信息被泄露时要有及时的维权意识。

整理自:微金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