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贷监管 下的文章

经历了一年整治,现在的校园贷市场格局如何?

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在2016年都在接受监管的洗礼,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席卷了网贷、众筹、消费金融等多个行业。而在诸多垂直细分行业中,校园贷市场受到了来自监管的格外“关照”。 

2016年4月,在去年的“两会”结束后不久,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宣布将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随后重庆、深圳等地接连下发监管文件,规范校园贷发展。 

而在去年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校园贷获得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银监会发言人特地给校园贷准备了专门的“处方药”——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 

如今,校园贷监管落地将满一年,这个曾经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万亿蓝海”的行业在经历了负面缠身和最严厉的监管政策之后,有很多地方值得思索和回味,本文中我们想和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经历了一年整治,现在的校园贷市场格局如何?监管如此下猛药,为什么反而孕育出了整个互金行业里上市第一梯队的两家公司?已经被激发的校园金融市场未来会如何发展?前景如何? 

监管“满岁”:47家平台退出 

据网贷之家近日披露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少了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 

从近几年校园贷平台增长趋势来看,2013年校园贷首次进入校园,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2014至2015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5年,开展校园贷业务的互金平台急速增长并达到顶峰,达到了108家。 

和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趋势一样,2016年成为了整个行业由盛转衰的拐点,政策和社会舆论压力下,一些原本市场份额较小、业务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平台开始退场。 

而剩下的市场坚守者们,也默默开启了转型之路。在仅剩的74家平台中,服务对象仅为在校学生占比只有28%,其余72%的平台都开始涉足白领、蓝领等更广阔的年轻人市场,并且不断缩小校园业务的占比。 

其中,曾经这个市场中最有影响力的两家“独角兽”公司——分期乐(现“乐信集团”)与趣分期(现“趣店集团”)也从去年开始启动转型。趣店在9月5日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转而进军非信用卡人群,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而乐信虽然仍在校园分期市场坚守,但也曾公开表示,由于平台上有10万大四学生或研究生走进了职场,成为了白领用户,乐信将取消用户年龄限制,进军白领市场。 

听起来,这个行业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个市场也正在被创业者们所抛弃。 

转型与上市之路 

与“校园贷”市场被不断唱衰相伴而生的,是市场上频频传来的乐信与趣店即将上市的消息。 

2016年底有媒体披露,趣店母公司“快乐时代”正计划赴美ipo。有知情人士透露,快乐时代已与花旗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展开了初步工作,最早预计明年上半年进行ipo,融资规模预计在5亿美元至8亿美元之间。根据该公司投资者国盛集团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快乐时代的估值大约为83亿元。 

而在前不久,乐信集团也传出了计划赴美上市的消息,或将融资约6亿美元,最早2017年在美挂牌。 

这就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恰恰是一度争议最大的校园贷市场孕育出了互金上市第一梯队里的两家公司。 

我问过身边一些业内的朋友这个问题,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站在他们背后的资本的支持。诚然,这两家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长以至于成为现在的“独角兽”,与早期资本的输血密不可分,而且蚂蚁投资趣店带去的流量支持和京东战略投资乐信之后在电商方面的合作也都不是什么秘密。 

资本的助力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知名风投和行业巨头们投资过公司的不占少数,准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要得到公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被认可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可能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我们常说的校园贷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现金贷业务。另一类则是消费分期业务,平台可以自营电商,也可以与线上线下的商家合作,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是由消费分期平台将资金直接打给产品提供方,消费者接触不到现金。 

在此前校园贷出现的一些风险事件中,费用过高、诱导消费、暴利催收、裸条等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更集中于现金贷业务。与此同时,在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中,涉及的限制手段也主要在限制借款用途、规范催收方式以及不得委托学生、工作人员等开展地推和代理活动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无法控制借款流向,针对校园的现金贷业务受到的冲击更大。而消费分期业务的合规整改则主要是撤掉线下地推的营销和代理团队,对于线上的获客和分期业务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这两家冲击ipo的公司来说,完成这个动作并没有多么困难,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线下团队的阶段性使命已经完成。 

尽管消费金融市场一直强调线上场景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线下渠道获客似乎要比线上更加直接有效、成本低廉。而校园贷市场则是从最早就采取线下的方式,在一个目标性很强的市场里,迅速完成了早期的用户积累并转化为线上流量。尤其像乐信有自己的电商,流量和入口都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品牌搭建也已经完成。 

再退一步说,即便在“物理”上退出校园市场,归根结底消费分期业务赚的还是年轻人的钱。相较于许多号称自己面向蓝领市场或者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分期公司,这些从校园市场走出来的公司至少更清楚自己的用户,也从更早开始培养用户习惯。 

校园金融市场前景几何? 

校园贷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里最具传奇性的细分领域之一,这个市场用最快的速度孕育出了两家独角兽公司,如今双双上市在即。可是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能够得以存活并且进入互金上市第一梯队的原因,正是在恰当的时候,褪去了“校园贷”的身份。 

某个角度来看,这好像是上一次校园贷市场兴旺之后又衰落的翻版。2002年商业银行也曾较大力度推行大学生信用卡,后来因为高额的坏账、监管等原因退出市场。 

可是事情好像又不太一样。 

有数据统计,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2013年为11.5亿元,到2016年达到801亿元,4年增长了近80倍,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以往。新生代的90后、00后们对于消费和借贷的观念已经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需求总要有一个出口,曾经的信用卡,近两年的p2p都是最好的例子。

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去优化满足需求的方式而非彻底阻断渠道。 

眼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整治或许是一个机会,在整个行业洗牌之后,如果其中一些校园金融平台能够走向阳光化和合规化,或许将成为兼顾市场平衡需求的最佳方案。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校园贷的整顿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对于各家校园贷平台的监管虽然变的严格,但是却没办法堵住大学生对于贷款的需求,真正解决校园贷的需要的是疏而不是堵!

校园贷的整顿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对于各家校园贷平台的监管虽然变的严格,但是却没办法堵住大学生对于贷款的需求,真正解决校园贷的需要的是疏而不是堵!

继校园贷起家的趣分期9月份宣布从校园市场向全社会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转移后,10月12日晚间,校园贷平台我来贷发布消息称,于2016年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并于10月16日正式关闭已授信用户的提款服务。

据了解,今年以来,校园贷风险逐渐显现,有关校园贷过度消费、冒名借贷、暴力催收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校园贷的乱象令人担忧。为此,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培养学生勤俭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

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从8楼跳下,留给父母的是无尽的痛苦和60多万元债务。从去年2月开始,郑德幸冒用或者借用同学身份信息进行网贷,生前他也曾希望用打工的方式还钱,但是对于一个在读大学生来说,60万元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

年初,《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的新闻就将“校园贷”推至了风口浪尖。不久前,媒体曾集中曝光女大学生“裸贷”的问题。一些网贷平台上,女大学生被要求拍摄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作为贷款担保,如果逾期不还款,裸照则将被公布。不少女大学生因此陷入“裸贷风波”。而像郑德幸一样冒用或者借用他人名义网贷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据记者统计,仅半年来,被媒体曝光的“校园贷”案件就多达13起,涉及大学生人数500余人,涉案金额超千余万元。

贷款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社会上贷款买房、买车变得稀松平常。大学生当然也有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尝试超前消费的冲动,或者用于购买高价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或者支付其超支的生活费,或者用于交友、娱乐、旅游等。缺乏风险意识和理财能力,过度消费,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是导致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风波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网贷风险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校园贷”风波不断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但大学生频陷“校园贷”风波,关键还在于一些“校园贷”平台缺乏风险把控、生长野蛮。大学生也是人,也有消费的欲望,而一些“校园贷”平台则放大了人性的缺点,利用和释放了这种欲望。部分大学生因此失去理性,陷入透支陷阱和信用危机,最终背负无法承受之重。结果轻者家庭失和,被迫放弃学业、打工还债,重者违法犯罪甚至轻生。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死了。他以决绝的方式,从8楼跳下。他欠下60多万巨款,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死了。他以决绝的方式,从8楼跳下。他欠下60多万巨款,而父亲一生的积蓄只有7万。生前,他试图通过打工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临死前,他只有38.5块钱。一个缺乏约束和自制力的男孩,遭遇野蛮生长的贷款网络,“合谋”之下,走向毁灭。

校园贷恶性事件太多了

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自去年2月赌球,冒用或借用同学身份信息网贷,欠下60多万巨款。

无独有偶,近期被爆出的由于“校园贷”无力偿还的自杀自残或被骗的大学生层出不穷。

小郑说,他之前惹祸,家里就花了不少钱,所以这次才没向家里求助。

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在网页与新闻客户端中搜索有关“大学生”“校园信贷”“被骗”等字眼发现,前3页中有关于大学生借贷问题的案件就达13起,涉及大学生人数500余人,涉案金额达1032.5万元。

据报道,6月份,校园贷曝出“裸条”借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

京华时报曾报道,今年7月,北京化工大学一名95后女大学生以刷单、得绝症等为由,欺骗80多名同学和朋友,共计近70万元。

时隔两个多月,10月初,湖南文理学院大四学生黄帅借用18名大学生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事发,“校园贷”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同月10日,洛阳理工学院大三学生王旭(化名)告诉京华时报记者,该校学生张某借用60余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百余万后休学。

14日,吉林动画学院的学生反映称,从去年12月至今,一个叫申季阳的人以做兼职刷单为名,让学生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借贷,今年8月申季阳失联。警方表示,此案共涉及7所大学、50余名学生,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15日,河北邢台一高校学生郭丽(化名)反映,今年5月,有人以做兼职刷单为由让学生注册校园贷款平台,通过学生贷款平台办理贷款,向学生保证不用他们偿还贷款,每单向学生返现20至50元。几个月后,该人失联。据了解,邢台多所高校超过20人受骗,涉及贷款金额近100万元。

资料显示,“被借贷”人数最少、总金额最低的一起,为广州两名大学生兼职时被骗借贷,对方以方便日后工作为由,要求两人下载指定app进行贷款,二人共计被骗4万元。涉案总金额最高的一起,大学生共计50多名,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其中,涉案人数最多的一起,被骗大学生达百余名。其中,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广西大学生陆宗愉二人因无力偿还欠款,分别于今年3月9日、10月9日自杀身亡。

是谁在用“校园贷”?

据了解,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调查显示,借贷的学生主要是二本、三本院校,其次是大专(高职);且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2000元的学生为借贷的最主要群体。

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呢?调查显示:贷款的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占33.1%;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占18.0%;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杂费,占16.1%;第四是交友的支出,占7.10%;第五是娱乐的支出,占5.8%。

双变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女性购买服装、包袋的支出超过男性4个百分点;月生活费在1001元至2000元的受访者借贷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超过4成。显然,这个群体的受访者有购买手机的欲望,且自己感觉通过分期付款能够承受;在读研究生的借贷用于超支的生活费的受访者超过平均值7个百分点;借贷用于支付学杂费最多的是月生活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

大多数学生借贷以后如何归还呢?

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是主要由自己打工归还,其中女性受访者超过男性受访者5个百分点;其次是临时借贷,等到家里给生活费再逐步归还;第三是一旦遇到归还困难,就借新贷还旧贷;还有近2成的受访者表示,等到奖学金发放归还;还有近1成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家里会兜底的。

受访者朱先生表示:“学生借贷,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借新贷还旧贷。还有就是借贷以后,长期不归还。目前出现的极端案例基本与此有关。”

那么,借贷的学生还贷逾期的情况如何?调查显示,回答“您或您的同学好友有没有拖延还贷的现象”这一问题时,有3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熟悉的人有逾期还贷现象,甚至因此导致利息超过本金的情况发生;有32.6%的受访者表示,不是很清楚;表示自己和熟悉的人当中没有逾期还贷现象的为30.2%。

对于逾期还贷的现象,受访者有两种解释。受访者陈小姐表示:“逾期还贷表明,有些借贷者的‘财商’有问题,借贷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到期手头没有钱,只能逾期。”

受访者张同学则有不同看法,他说:“其实,大部分同学的逾期并不是有意的,有的是忘记了,特别是男同学。有的则是一时手头紧,过几天也是正常的。特别是有些借贷公司开通了手机提醒功能以后,逾期的现象应该大大减少了。”

“校园贷”蓬勃生长的理由

不管是按期还贷,还是偶尔逾期,或者久拖不还,受访者对于借贷的利息和违约金等费用普遍感觉太高了。认为违约金太高的达56.4%;认为合理的为18.9%;表示没有比较过的为24.7%。认为利息太高的为55.7%,认为服务费过高的为38.0%。只有手续费一项,认为合理的受访者超过了认为手续费过高的受访者。

问题是,尽管受访者认为利息和违约金太高,为什么还要借贷呢?

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表示,网上的校园贷门槛低,手续方便;其次,是直接可以贷到现金;第三是到款速度快,有受访者表示,最快的只要几个小时,贷款就能到账。另外,有关公司通过在学校设摊,由高年级学生“地推”,也得到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的信赖。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校园贷市场正在瓦解

随着监管之声的临近,校园贷市场的重负越来越大。不少平台直接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也有平台虽未放弃,但转型、升级比比皆是。近日,分期乐宣布升级为乐信集团,保留了“年轻人互联网消费金融品牌”分期乐。这个从校园贷起家的分期平台,在继续校园贷业务的同时,更将着力发展白领、蓝领群体。

一位校园贷业内人士认为,做校园贷风控系统尤为重要。“重点大学并不意味着坏账率更低。”该业内人士介绍,在核准合理额度的同时,也要防范商户套现等骗贷问题,“很多平台因诈骗而垮台。”

自3月份有学生因欠款60多万校园贷而自杀后,教育部、银监会等部委多次发文提示风险,多地地方金融局也下发配套细则。在上周银监会等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校园贷更是与房地产行业并行,列入了重点排查领域。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秘书长张国栋称,校园贷从2014年开始兴起。该产品之所以能出现,还是因为有市场需求。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是小额分散的形式,很多都是信用贷,如贷款者未能如期还款,逾期的利息将越滚越大。他认为,贷款平台在严格审核人证合一、核实贷款汇入贷款人账户的同时,更要尽到风险提醒的义务,让大学生明白不能如期还款的后果,“让他们明白风险所在”。

张国栋称,“很多平台在做大学生校园贷的时候只注重把量做大,把市场铺开,但对借款人的风险提示做得不够”。

专家建议:最好别用!

中山大学金融系黄教授表示,从行业角度说,大学生的确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生要从网络平台借款?与传统银行给予大学生的信用贷款相比较,网络平台贷款的利息和手续费都要高,且信息不透明。”黄老师说,“不太赞成大学生为了提前消费或者做生意,甚至借钱炒股来贷款。这种贷款不但给自己增加压力,产生违约的话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偿失。”

广东财经大学张老师建议,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财商”。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才能理性借贷,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随着校园贷监管的出台,专做校园借贷的平台们不得不退出转型。

随着校园贷监管的出台,专做校园借贷的平台们不得不退出转型。9月底,又一家校园贷平台宣布进军消费金融领域。问题频发的校园贷为求生存正在忙着转型,而消费金融成了首选。

“转型也不是容易的事,当前标准化、通用模式的消费金融市场已变成红海。”业内人士如是说。现在的校园贷平台正处于死胡同里:一边是他们了然于胸的学生市场;另一边则是监管和舆论的双重压力。是去还是留?对于平台来说是个纠结的问题。

平台退出不断

从最初的“恶意注册”、“高额罚息”到后面的“暴力催收”、“裸条借贷”,极端事件频发,校园贷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最终的结果便是引来监管层面出手整治,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相关政策不断,使得校园贷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

继9月5日,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之后;9月27日,名校贷也宣布进军白领市场。

名校贷ceo曾庆辉表示,目前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再加上资本大量入场后造成很多学生过度借贷,因此这一市场需要冷却。并称目前名校贷没有停止校园业务,但未来会逐步降低校园内群体的比例,更多地服务白领人群。“如果监管层有要求,甚至会停止校园贷业务”。

一张疑似《佰仟金融关于全面下线学生分期产品的通知》截图流出,通知称自9月14日起佰仟金融将正式下线所有分期产品,重新开放的时间另行通知。对此,佰仟金融对新浪科技回应道,“我们没有校园分期,我们是消费金融服务公司。”

在这之前,分期乐、优分期等平台都有相关举措。

其中,优分期于8月份成立了和创金服集团,聚焦小额信贷平台主业务。在此之前,优分期曾计划曲线上市,但最终因股权购买方提出终止而折戟。

分期乐则于今年上半年宣布将开展白领和蓝领业务;针对后续地方出台的通知、规范,分期乐表示平台目前在做合规调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学生贷款以消费分期为主,存在着利率过高、多重负债严重、暴力催收等问题。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关注、监管的趋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落地,校园贷的平台数量会减少,也会迫使一些平台进行转型。

转型亦难自救

摆在校园贷平台面前的路非常窄,转型是其中一条。“但转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小微信贷机构管理及风控专家嵇少峰对新浪科技表示。“因为能转的方向少之又少,无非是消费信贷,但消费信贷市场饱和度也很高、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转型也是很难实现的。”

曾经以校园业务切入分期市场的趣店也已告别校园分期市场,转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校园市场份额较大的分期乐则把服务人群扩大到了白领、蓝领;名校贷亦进军白领市场。

不难发现,曾经在校园分期业务上争得你死我活的平台,现在则将战火引向到了其他消费金融领域。正如嵇少峰所说,消费信贷市场的饱和度非常之高,转型能否完成自救尚不得而知。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校园贷本身是一种金融工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前提是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而且国家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对平台更加规范化的约束。因此,平台大可不必急于转型,做好现有的业务,规范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校园贷平台适合转型的方向,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规定恐成“空文”

今年以来,校园贷风险逐渐显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也加强了对校园贷市场的监管和风险规范。

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8月,银监会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对校园贷进行整治。

上述规定和办法发布至今,校园贷极端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此,新华社近日发文,称校园贷之乱已经不是要求“公示相关利率收费”、“加强贷款资格审查”就够的。解决乱象,不仅要针对现有的相关办法和乱象,出台更加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配套细则,还要严格执行,让举措办法落实到位,防止管理规定沦为“一纸空文”。

除此之外,地方上的自律性法规也相继颁布。

8月5日,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牵头发起成立“上海校园贷绿色联盟”,并提出“五要五不”规则;8月21日,重庆市金融办、银监局、教委联合发布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对校园网贷列出“八个不得”的负面清单;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对校园贷进行规范;9月初,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关于校园贷的“八项不得”。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规定约束,校园贷的风波还是不断。近一段时间,“裸贷”愈演愈烈,多地高校多达百名女生深陷其中,有的学生甚至被迫卖身还债。

“目前盲目做消费贷,特别是高息的消费贷,本质上是一种欺诈。利用学生对信贷产品的不了解,诱导学生从事高消费活动。绝大部分信贷机构都是没有道德感的。因此,短期内对校园贷业务还是要严格管制的。”嵇少峰对新浪科技表示。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银监会以及各地金融办加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广州、重庆等地相继出台了校园贷的整改措施,凸显监管整治的决心。

据京华时报报道,自从信用卡告别校园七年之后,以“校园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重新进入大学校园。在经历一轮发展后行业鱼龙混杂,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间借贷公司在校园提供的“现金借贷”因其利率不透明、风控不严,导致裸条、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负面频发,成为监管层打击的对象。

背景

各地加强校园贷监管

近日,银监会以及各地金融办加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广州、重庆等地相继出台了校园贷的整改措施,凸显监管整治的决心。

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未经家长书面同意贷款平台不得放款。

9月7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提出“不得放松对借款学生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审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手续费、服务费、利息、逾期罚息等所有费用情况”等关于校园贷业务的“八项不得”。

在此前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明确对校园贷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对行业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分类处置的思路,肯定了合规经营公司的合法性,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校园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京东校园白条、蚂蚁花呗等有消费场景业务的公司,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业务。

聚焦

校园贷不等于高利贷

据了解,早在2009年之前,商业银行信用卡就率先进入了校园市场,但是这部分业务坏账率较高,且对商业银行来说教育成本大于盈利,因此不少银行的发卡热情逐步降低。

一位从事消费金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校园贷基本上是信用卡的延伸,由于学生贷款数额比较低,基本都是小额的,行业门槛较低,外加上营销成本低,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公司从事这部分业务,但是行业一直没有明确的规范,不少从事校园贷的公司龙蛇混杂,"裸条"、"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不断涌现。”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京华时报记者,由于一些小的平台缺乏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在个人征信数据不完善的背景下无法实现数据互通,一些个别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借款额度超过几十万,加上逾期利息,还款很困难。到了催收环节,这些平台并没有专业的催收公司,而是把业务进行外包,这也导致了“暴力催收”的蔓延。相比之下一些大的平台自身数据模型比较完善,风控把关较严格。

有从事校园分期业务的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直接现金借贷与有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是两个概念,目前负面频出同时监管严打的是中小民间借贷公司在校园提供的大额现金借贷,因为准入门槛低,大额,资金用途不可控导致风控不好做,但是电商+金融的平台本身消费者是在电商消费,资金流向可控,小额分散,同时具备金融背景运营相关的丰富专业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蚂蚁花呗的使用群体中,校园人群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对于具体的校园人群占比,蚂蚁花呗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在蚂蚁花呗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有一份数据体现了年轻人使用花呗的热情:超40%的数码3c用品购买者是90后。京东金融虽然推出校园白条有一段时间了,不过京东金融内部校园白条占比非常非常小,有京东金融人士告诉记者,白条的重点并非校园,而且这块业务与校园贷有着本质区别。

建议

大学生需增加信用意识

道口贷ceo罗川认为,从学生时代学习利用金融工具,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本是件好事,但无良企业利用金融弱势设置陷阱,就得非常警惕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群体需要增加信用意识,通过分期购物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提升自己,还可以通过规划财务来提升财商,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

挖财理财分析师认为,校园贷乱象与学生自身消费观不成熟、财商教育缺失有关。大学生群体本身消费娱乐需求旺盛、信用消费理念强烈,他们对信用消费的接受度很高,也容易冲动消费。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现在已经年满18岁,生理上已经成熟,但仍然很难做到经济独立。在种种诱惑之下,校园贷就成了满足这些诱惑最直接的方式。此外,便是大学生对财商教育的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导致。

马上消费金融的相关负责人说,大学生还款能力有限,学生不会做太理性的判断,更容易受非实际需求的蛊惑,需要不断增加信用意识,针对本身教育、旅游等实际需求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非理性消费。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