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消费金融市场 下的文章

苏宁除了理财中的零钱宝大家比较关注外,在消费金融里面的产品包括零钱贷和任性付。

苏宁任性付额度多少?任性付额度不够怎么办?目前各大电商在消费金融市场打得如火如荼,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的京东白条以及苏宁的任性付都是相类似的“先消费后还款”产品。在苏宁的页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宁金融的栏目,苏宁金融现在包括理财、众筹、消费金融和保险等。除了理财中的零钱宝大家比较关注外,在消费金融里面的产品包括零钱贷和任性付。

如果开通了话,苏宁任性付额度多少?

官网上表示最高额度是20万。首次注册苏宁会员的用户可以申请到2000元额度【但是在逐步开放中,一般没有消费记录基本不能开通;苏宁会员的用户,根据在苏宁的消费情况以及个人的信用情况,一般可申请到10000元的额度,最高20万。

在pc和app客户端都可进行在线申请、消费、提升额度等自助服务。

苏宁任性付额度不够怎么办?

1、组合支付:购买商品时商品价格与任性付额度有一定的差额,那么可以在电脑端操作选择组合支付,也就是可以使用完任性付的额度再用易付宝或者银行卡补足剩下的。

2、提高额度:授信评估越好,享有苏宁任性付额度也就越高。想要提高任性付额度,像使用易付宝购物,使用苏定的零钱宝等理财服务,丰富个人信息等都可以帮助提高额度。

但是提高额度并非任意时候都可以,还是需要系统评估的。



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推出不久后,腾讯征信也高调亮相了,一时间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关注。

从以往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巨头之间一直针锋相对。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推出不久后,腾讯征信也高调亮相了,一时间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关注。腾讯征信想要在大数据征信平台立足,进军消费金融市场,依赖于以下三点优势。

1、数据来源方面

腾讯拥有8亿qq用户、6亿微信用户,可见腾讯征信数据的来源不会小。在金融数据方面,腾讯也拥有财付通、微信支付、理财通等超过3亿的庞大用户数据。腾讯征信优势在于是社交数据,腾讯信用会根据用户的守约、安全、消费、财富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在对个人的等级表现上,分数体现为7颗星星,星星等级越高,表示评级分数越高。

2、数据算法方面

腾讯征信体系将利用其大数据平台tdbank,在不同数据源中,采集处理相关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形成个人征信报告。

3、安全性方面

腾讯征信也做了很多研究与技术投入,核心的技术有两个,一个是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另一个则是反欺诈系统,它能帮助企业识别用户身份,防范涉黑账户或有组织欺诈,避免资金损失。腾讯征信有非常丰富的数据纬度,这在反欺诈的策略上将是多维度的,包括通过方法、探测信号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能够有效地杜绝风险。

腾讯征信在打通消费金融市场方面,也推出了“微粒贷”业务,至于是否能真正的打通消费金融市场,还需加强以下两点。

1、培养用户习惯

微信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逐渐开始与各大消费平台接入,但使用情况还赶不上支付宝。从这点上面看,还需加强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才能更加全面的建设大数据征信平台。

2、提高发展速度

腾讯曾与中信银行联合推出“虚拟信用卡”,但后来遭到了央行的叫停。腾讯征信系的“微粒贷”也处于测试当中,可见腾讯征信在消费金融市场上面的进展还是非常缓慢的。



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消费金融,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的目光,他们正以各自的方式,杀入这片广阔的蓝海,初步形成“四大阵营”。

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消费金融,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的目光,他们正以各自的方式,杀入这片广阔的蓝海,初步形成“四大阵营”。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四大阵营中,最不容忽视的无疑是银行,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他们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资金成本较低,征信数据较完备;另一方面,深厚的资金与技术储备,使得银行系阵营可以迅速开发新产品,或者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涉足消费金融。例如中国银行投资设立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重庆银行参股的马上消费金融。

当然,此类消费金融公司或者产品往往也沿袭了银行的风控模式,将偿债能力作为筛选用户的核心,例如中银消费的现金贷业务,即需要用户提供工作和收入证明,其本质并没有跳脱出信用卡的范畴。

而据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介绍,“中国目前体验过消费信贷服务的人群仅占人口结构20%左右,还有80%的人口从未体会到”,很显然,剩下的80%,需要银行之外的机构去提供服务。

互联网金融平台

有着“去中介化”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确可以为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金融行业提供便利,只不过,作为一个纯粹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受制于运营模式以及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互金平台的资金成本可能偏高,且用户体验、风险控制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垂直平台

垂直平台,指的是那些围绕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产业链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例如依托海尔集团设立的“海融易”。无疑,这些平台对各自垂直领域都较为熟悉,无论是用户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专业性,是消费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金融科技平台

以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与银行相比,可以通过更多种类的有效数据进行用户信用画像,以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与互金平台相比,拥有更加完备的生态,从产品服务到消费场景,从资金来源到风险控制,都有着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至于与垂直平台相比,则更加开放、共享、高效。

共享经济+消费金融=共赢

共享经济与消费金融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信息的共享上,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用户画像;另一方面,更体现在技术的融合上。

首先,是新兴消费金融平台之间,他们的风控逻辑是大数据画像,但每家平台之间的画像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一些极度细分、或者刚刚兴起的小公司,并没有资金、技术能力去建立一套抓取、整理、加工用户信息的完备模型,或者说即使每家公司都可以做到,但太多重复的建设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新兴平台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一来,两者的风控逻辑虽然不同,但“偿债能力”与“消费习惯”却也恰好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二来,双方在资金、流量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亦可以相互补充,获得共赢。

据野马财经整理



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下大工夫,其审批速度与利率优惠与其他网贷平台有得一拼。

消费金融.jpg

融小妹曾总结,现在的消费金融市场是银行、互联网巨头和消费金融公司的“三足鼎立”时代。但是你是否有想过,个人消费贷款本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但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为何如今银行频频推出新品,开始青睐个人消费贷款呢?

抢占市场,新的优质盈利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持续乏力,贷款需求仍显不足。同时,企业贷款依然是不良贷款的重要来源。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大中型企业贷款对银行利润贡献有所下降的同时,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业务对银行利润总额的贡献将逐步提高,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伴随多次降息降准,目前资金面宽松的预期渐浓,再加上实体经济依旧存在下行的压力,因此也让不少银行信贷出现了找不到优质客户的情况。银行方面纷纷调整战略,将目光转向个人按揭贷款以及优质客户的个人信用贷款。

消费金融具有抗周期能力强、轻资本效用强等特点,正符合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要求。主要面向工薪阶层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安全性更高,正是银行寻找的更安全优质的盈利来源。

另外,个人消费贷款的推动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派生存款。“因为如果成功办理了消费贷款,以后很多相关业务就会留在同一家银行了,这也是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某股份行信贷经理说。

在各种压力影响下,个人消费贷款成为各家银行奋力角逐的市场。正基于此,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此前将消费金融称为银行业最具潜力、最富开发价值的“新蓝海”。

秒审通过,触网贷款实时到账

目前多家银行在竞相开发“消费贷”新产品,新模式。最为明显的就是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下大工夫,其审批速度与利率优惠与其他网贷平台有得一拼。

去年7月29日,广发银行正式发布“e秒贷”,面对所有个人客户提供线上审批贷款业务,最快3秒就能知道贷款预批额度。

办理招行“闪电贷”的个人客户,同样无须提交任何纸质贷款申请资料,只要客户符合申请资格,通过招行手机银行即可在线申请贷款,系统自动审批,60秒就能完成审批放款,贷款实时到账。

实际上,近两年,银行的个人信贷产品纷纷“触网”,这些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融资需求,客户可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多渠道申请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全程线上办理,简易快捷。

招商银行也引入了这种“大数据”思路。该行一款名为“闪电贷”的产品,就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风控应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通过数据整合和应用,对零售客户进行精准定位,为客户提供线上的全自助贷款。

不过,这种快速网贷的产品,通常对于客户群体有要求。一般要求客户在贷款银行有相应的资产管理或资本证明,比如在贷款银行有房贷、金融资产或者银行的代发客户等。

“传统的个人贷款需要多次往返银行、提交材料,还需等待漫长的审批和放款时间。网络贷款产品为急需用钱的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有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消费金融的市场上有着银行、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公司“三足鼎立”,其他人则“虎视眈眈”的光景。

消费贷款.jpg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已经成为时下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管是买房、买车、装修,还是去买手机、买家电等这些消费“场景”,都可通过消费金融来实现提前消费。

融小妹整理,目前消费金融的市场上有着银行、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公司“三足鼎立”,其他人则“虎视眈眈”的光景。

互联网公司新入局

国家最高层面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巨大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前景,使消费金融成为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高调进入。

电商平台在信贷消费方面推出类似的信用贷款产品,分流了部分原本属于银行的客户群体,“京东白条”、“花呗”、“微粒贷”、“任性付”等各类消费产品层出不穷。据公开数据,蚂蚁“花呗”上线20天用户数即突破1000万;京东“白条”2015年6月交易额同比增6倍。

消费金融公司大举进入

在商业银行和电商巨头争夺正酣之际,消费金融公司也大举进入消费信贷市场。2015年11月20日,第11家获批的“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去年以来已经成立了5家消费金融公司。而首批4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则将业务重点锁定个人消费领域的分期或信用贷款。

p2p公司分一杯羹

目前,消费信贷市场银行、电商和消费金融公司“三足鼎立”,一些p2p公司也在借不同的金融产品分羹消费信贷资源。例如拍拍贷的“网购达人标”,为有信用的网购用户提供专属的小额信贷。人人贷的“工薪贷”是专门为工薪族打造的小额信贷产品。

银行更加注重风控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和电商、互联网平台的消费信贷相比,银行更注重风险防控,对客户的授信门槛可能会高于互联网、p2p等公司,但非银行系的消费金融低门槛,往往也意味着借贷利率相对较高。电商等机构则认为,自己胜算的把握在于大数据及更好的客户体验。

无论如何,市场的一致看法是,2016年将是消费金融爆发元年。“现在消费的市场很大,消费金融就像站在了风口上,市场跟着做大。”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5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将比肩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