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滴滴 下的文章

昨日(8月1日)下午三点半,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昨日(8月1日)下午三点半,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随后,滴滴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不无得意地发朋友圈,“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uber中国“卖身”滴滴,再一次证明,不管多牛的海外互联网公司,从门户到搜索到电商,在中国,无一胜绩。

我们曾经以为,uber中国会是例外。uber进入中国的时候,已汲取之前谷歌、雅虎、亚马逊等兵败中国的教训,专门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uber中国,单独接受百度等本土巨头的投资,给予本土团队强有力的激励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甚至uber创始人还经常督阵中国市场,但最终还是败给了滴滴,签下和约。其中一个核心的原因是,uber中国始终没有找到创始人。

请大家注意,柳甄尽管一直对外代表uber中国,不过其头衔始终是高级副总裁,而不是uber中国总裁或ceo。uber中国ceo由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兼任。

很多人会说,你说uber中国没有本土化的创始人就不行,但uber进入中国后,也打得很猛啊。拜托,那是uber体系的强大。不止一个创始人跟笔者聊过,uber开拓市场的人,总部给予非常强大的“武器”,武装到牙齿。据说,在美国,uber利用谷歌地图,可以让车和人精确匹配,精度惊人。可惜,谷歌没有进入中国。可以说,uber中国是用“残缺的”体系跟滴滴在中国市场拼杀,市场份额从2015年年初的1%上升到35%,实属不易。

创始人们都知道,一个事要成,钱、人、模式缺一不可。uber中国模式领先,钱由总部和中国本土巨头输送,不缺。人的问题,uber中国没解决好。

创始人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7月25日,美国运营商 verizon 宣布以 48.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的核心互联网业务。请注意,该笔交易不包含雅虎日本(估值80多亿美元)和雅虎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等合计价值400亿美元的资产。

雅虎在阿里的权益就是股权,没啥好说的。反而雅虎一直走衰的时候,雅虎日本却并没有沉沦,至今还给软银集团贡献了22%的营业利润。这要感谢孙正义。孙正义于1995年向雅虎出资200万美元,1996年,雅虎与软银合资成立了日本雅虎,现在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还持有雅虎日本36.4%的股份。可以说,雅虎日本是在创始人兼投资人孙正义的推动下才在日本持续成功的。

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当然很拼命,亲自出任uber中国ceo,指挥中国优步大军跟滴滴打补贴战,不过uber毕竟在全球6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他怎么也不可能像滴滴程维和柳青一样,100%的精力都投入在中国市场。钱,滴滴也不缺;模式,滴滴在快速学习和赶超;大数据,滴滴疯狂营销后也积累了上千万用户……此消彼长,胜利的天平慢慢转向滴滴。

分身乏术的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应该特别渴望在中国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的创始人来操盘uber中国。

担任过谷歌亚太区cmo的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前段时间接受创业家&i黑马采访时提到,uber曾有意让他出任uber中国总裁,条件相当吸引人。最后王怀南放弃了。他说,做uber中国尽管让人激动,但当自己一手带大的宝宝树,有机会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时,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继续做大宝宝树。

我相信,uber中国不止找过王怀南一个人,可惜,没等到合适的ceo人选到位,这场跟滴滴的战争就结束了。



此前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直至28日,酝酿了近2年、修改近10个月的网约车新政终于出炉,诸多博弈点尘埃落定。

此前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直至28日,酝酿了近2年、修改近10个月的网约车新政终于出炉,诸多博弈点尘埃落定。

私家车可用作网约车,平台、车辆与驾驶员均需资质,驾驶员需与平台签订合同或协议,补贴策略即将落幕……对于网约车而言,新政的出台宣告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却也是一场全新挑战的开始。

网约车合法了:大家都吃了“定心丸”

网约车队伍鱼龙混杂,监管部门与网约车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司机个人信息、司机乘客数量、平台纳税及营运情况等数据无从掌握。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网约车平台只能兜底;网约车数量无从掌握。

随着新政的出台,这些问题就成了过去,也成了多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最喜上眉梢的应该当属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官方表示,新政“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对我国交通出行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优步官方也表示,新政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网约车新业态的认可和支持”“标志着网约车行业正式踏入了规范健康发展的新征程”。

出租车行业,也对新政评价颇高

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董事长杨国平28日下午3点召集中层干部一起,集体观看新政发布会,研讨新政可能产生的影响。杨国平告诉记者,本次新政“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行业的法制建设,有利于城市出行的优化,有利于驾驶员队伍的规范发展”。

杭州出租汽车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凯告诉媒体,“新政对于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公平竞争是有好处的,目前司机对行业的信心有所提升。”

南京卓迅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创始人、副总裁殷浩,原是一名有19年驾龄的老出租车司机,后来成立公司专门经营网约车。他说,新政出台后,“原来网约车不黑不白的尴尬身份现在明确了,很多司机吃了定心丸,以后更容易监管。”

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协会会长蔡关饶表示,这几年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的冲击非常厉害,出租车司机、企业和协会都在等待这个顶层设计。今天新政出来,靴子落地,对行业是好事情。

安全更有保障:行业加上了“紧箍咒”

对乘客来说,新政的出台,至少给补贴政策判了“死缓”。

新政中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尽管这句话仍有巨大的解释空间,比如成本怎么认定、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怎么判断等,但是大规模补贴至少不再合适。

而且,随着税收、认证等要求的明确,平台的合规成本也将逐渐攀升,早期野蛮生长的红利期也宣告结束。

比如,此前网约车平台和网约车司机收入的纳税问题模糊不清,车辆保险的有效性也存在争议,但是新政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这些开支都将提升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为在不同城市合法拓展业务,其线下布局也要跟上,相关成本也将大幅攀升。因为新政规定,网约车平台要在注册地以外的区域开展业务,除了“有关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结果”,还需向监管部门提交“其他线下服务能力材料”。如今滴滴在全国400座城市开展业务,优步的业务也拓展至60多座城市,“线下服务能力”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这些规定将更好地保障乘客的安全。对网约车车辆、司机的审核将由官方进行。而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规定,更是给平台和司机头上加上了一道“紧箍”。

嘘!融资攻略问答频道与大家正式见面了,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解答你的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提问请戳>>>>我要提问



在交通部表态不能“一棍子打死”之后,“滴滴专车”仍在多地被禁。

融小妹周末回家,听闻滴滴打车司机多次被抓,涉嫌违法,车主几乎都被罚款1.5万,滴滴很难叫到了,面临市场考验!所谓滴滴黑车还被通缉和悬赏!而这些,都起源于出租车主集体在市政府门前闹事,滴滴公司对此倒是做的相当担当,全额赔款给车主。身在上海的融小妹决定对此一探究竟!

 

在交通部表态不能“一棍子打死”之后,“滴滴专车”仍在多地被禁。

为快速拓展“滴滴专车”业务,“滴滴打车”app大量发放电子专车优惠券,在使用优惠券后,和普通出租车相比,部分“专车”价格上也有了优势。消费者还能享受到更高档车型,车上配置矿泉水、餐巾纸、医药包,司机亲自下车开门等更高级服务。在“滴滴专车”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争议随之而来。

去年11月底,南京交管部门查处两辆涉嫌非法营运的“滴滴专车”。交管部门称,“专车”有缺乏牌照、扰乱市场、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除南京外,上海、沈阳、大连等地都发布了禁令。

除“滴滴专车”外,快的打车旗下的“一号专车”,以及一直做租车业务的“易到租车”和舶来品“优步”,都在力求做短租车业务,拉近与出租车市场之间的距离。

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车宣布推出定位于中高端的新业务品牌“滴滴专车”,滴滴打车软件面向出租打车用户群体,而滴滴专车则面向中高端商务专车群体。

为规避法律风险,“滴滴专车”选择“三方合作”,由租赁公司提供车辆、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约车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滴滴打车方面表示,在政府允许政策内,约车平台提供“实时”高端商务出行需求信息,并通过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交易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按照设想,经营出租车的“牌照”是行政控制的稀缺资源,出租车公司依靠审批或者拍卖得到牌照资源,收取带着汽车挂靠的司机高额的“份子钱”。通过“滴滴专车”,驾驶员不用交“份子钱”,实现净收入,打车软件公司不用养车可以获得稳定的抽成,普通乘客则多了选择空间,能享受到更高水准的服务。

上海某院长认为,在出租车行业垄断和严格监管之下,很多交通出行的市场需求可能被大量压抑了。“滴滴专车”等手机打车软件推出的服务项目,虽然价格偏高,但是由于车型高档、服务细致、早晚高峰叫车更快等特点,仍颇受市场青睐,这反映出交通出行市场上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是在手机打车软件这个平台上,市场自发进行供需调节出现的一个结果。

交通部正面表态:

11月27日,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总体上看来移动互联网预约用车的服务对于满足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推动市场资源的配置,缓解打车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交通运输部将进行调研。

交通部“不能一棍子打死”的表态带来乐观信号,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程维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在开放的指导思维下,正在将“开放”的主题灌入一直封闭的租车行业。

“滴滴专车”并非特例。广州的“约租车”提议也已经通过听证,获得交通部鼓励。“约租车”的命名,来自交通部一份文件,其含义正是不沿街揽客、只接受预约的“商务租车”,在纽约,约租车的数量大概是出租车的3倍。

傅蔚冈认为,手机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作为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新事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多元化的交通出行市场需求,不宜采取立即叫停等“一刀切”式的处理方式,而应给新事物一定的生长和发展空间,观察其市场影响和效果后再采取适宜的管理政策。

地方叫停:

交通部表态后不足一周,南京就查处首辆非法营运“滴滴专车”。按照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的解释,江苏省交通厅拟定的对“专车服务”相关问题的解释中表示,私家车、挂靠车不可以加入专车服务,信息平台不得为私家车、挂靠车等非租赁企业所属车辆提供信息服务。

在此之前,上海也曾发布叫停令。按照上海市交通委运管处的说法,所有上路运营车辆的行驶证上,都必须注明为“营运车辆”,否则就是非法运营,即“黑车”。

非法运营之争:

交管部门以“专车”有安全隐患为叫停理由,傅蔚冈认为不成立。他表示,长期以来,“黑车”问题在市场上一直难以被彻底杜绝,很大的原因是由于“黑车”信息不透明,难以统计。手机打车软件的出现,通过技术手段,使消费者和司机的姓名、手机号、车牌号和乘车起终点位置等能够互相公开,且能够得到第三方实时监控。因此,如果市场管理者能够对此有效利用,实际上对于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消除“黑车”造成的乘客安全隐患是很有用的。

“专车”背后的牌照利益之争被认为是争议的源头。傅蔚冈指出,目前我国的出租车行业管理仍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牌照。每个城市出租车的运营牌照由政府控制总数量发放,普通私车不能申请,市场准入缺乏自由;第二,管价格。出租车的计费标准也由管理部门统一划定,不能根据市场供需自发调节。“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出租车行业,市场对于资源配置是完全不起作用的,仍具有计划配置资源的特色。”傅蔚冈表示。

“滴滴专车”引发出租车行业的普遍不满,优惠后价格便宜,服务高级,使得“专车”业务量快速上升,出租车司机感受到威胁。“这不就是把黑车合法化了吗?那还要经营牌照干什么?我们就没必要给公司交份子钱了,我们都去开专车得了。”出租车司机于师傅表示,大量出租车司机对此不满,并向出租车公司反映了意见。

任何新生事物如果触及原有生态链的平衡,都是饱受争议的,舆论之外,还有市场的考验,历史的长河总是有着自己的法则和规律,出租车市场能否经受竞争转型发展?滴滴能否通过定位和适应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丰富出行形式,方便民众,征途都还很长……



滴滴优步投资朋友圈阵容豪华,但大佬们不专一,脚踏两只船的不少。

滴滴、uber争做大佬,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融资份额,两大平台大战已经打响,谁是全球出行平台老大?不妨拭目以待。

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apple、中国人寿以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以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似乎不是那么专一,今年一月份披露的中国优步(uber)的中方投资者名单中,中国人寿赫然在列,投完优步不久,人寿再砸钱给滴滴,难道中国人寿真的迷上打车了?

纵观,滴滴优步的投资朋友圈,阵容豪华不说,似乎脚踏两只船的不止中国人寿一家。

投资朋友圈阵容豪华

移动出行平台融资犹如拉朋友圈,无论滴滴还是uber,朋友圈里已满是大佬,不乏央企、中字头的投资公司。

有人甚至调侃滴滴快要成为国企了,中国人寿只是最新一员而已。早在年初,多家国企蜂拥入股滴滴,其中包括中金甲子、中信资本、中投、招商银行、中信产业基金、赛领资本、春华资本等等。中金甲子可是中金下属的pe基金管理平台,赛领资本属于上海国资委,国企已经占到滴滴出行股东的半壁江山。而滴滴本轮投资方还包括苹果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等。

再来看看uber,也是大佬、土豪云集。2014年百度以6亿美元入股uber,据统计,uber融资从种子轮至今已先后完成11轮,投资者还覆盖谷歌、黑石、丰田、广汽、海航、京东等机构。

海航透露,其投资优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双方业务具有互补性,比如乘坐海航飞机,加入会员可收到uber优惠券。

脚踏两船的大佬不少

仔细研究移动出行平台的投资者颇为有趣,一些投资者不仅投了滴滴,也投了uber。

在投资滴滴之前,中国人寿已经投资了uber全球,可谓是横跨两个平台的投资者。对于移动出行平台的看好,中国人寿溢于言表:“中国人寿战略投资滴滴,除了资本层面之外,双方还将在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开发、企业用车等方面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打造更安全与多元的移动出行金融生态。”

脚踏两条船的投资者还不止中国人寿一家,高瓴资本和老虎基金据说也在两个平台都有投资,京东拥有腾讯的背景,而其加入了uber的投资阵营。尽管阿里正在推动新一轮对滴滴的投资,但支付宝也在与uber展开合作。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更可能是看中了全球打车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而这个市场可以容纳多个玩家。uber的确至今没有在全球市场彻底打败过一个本土服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企对于滴滴和uber的投资都在增加,可谓非常热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政府意识到了其中的重要关切,所以鼓励国资进入,避免完全由外资或者民营资本主导。

嘘!融资攻略问答频道与大家正式见面了,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解答你的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提问请戳>>>>我要提问



滴滴出行今天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未来还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合作。

滴滴出行今天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同时,双方未来还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合作。

除资本层面之外,滴滴出行还将和中国人寿在保险、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开发、企业用车等方面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打造更安全与多元的移动出行金融生态。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境内外移动出行及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保险集团,此次投资由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完成。而在此前uber的融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中国人寿的身影。

今年年初,uber在国内运营主体中国优步宣布b轮融资完成,但并未透露本轮融资的整体融资额。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对媒体表示,可以对外公布的中国投资者名单包括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广汽集团等。

金钱大战

华尔街见闻本月初提及,在竞争对手uber得到沙特基金35亿美元投资后,两周前获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的滴滴出行又传出,正进行35亿美元以上的新一轮融资。中外两家打车软件公司为拓展市场争相充实“金库”,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金钱大战。

《财富》当时的报道援引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讲话称:“我们的行业正在初期阶段,所以引进的资金越多,成长越快。”

报道提到,滴滴出行目前日均1400万订单,是美国出行市场的五倍。但据柳青介绍,滴滴出行的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仅有1%,由于该司为部分订单提供补贴,当地市场的用户还未“了解这点”,在现有业务的400个城市里,只有200个城市的业务能获利。柳青说:“如果你想赢得市场,其实就是要赢得用户的心,那就是我们专注的。”

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则表示,优步在中国专车的市场份额从起步阶段的1%增长到现在的约三分之一,希望明年可以超越滴滴。目前,优步中国业务覆盖60个城市,计划今年扩大到100个城市。

此外,滴滴和优步还将打响全球市场争夺战。优步已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9个国家15个城市运营,且投资达到2.5亿美元。而滴滴则在去年投资了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随后投资uber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lyft并展开战略合作,滴滴还投资了印度最大搭车服务公司ola,正逐步扩张全球“版图”。

嘘!融资攻略问答频道与大家正式见面了,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解答你的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提问请戳>>>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