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新闻 下的文章

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否则,新金融无从谈起。

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支付宝用户已达5.2亿,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为82%,创下新高。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中国人的新习惯,并成为世界的新时尚。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正在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12月27日,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等通知,央行明确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银联是合法的清算机构,然而作为商业银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大都不走银联转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联银行,如支付宝,或通过接入银行或合法清算机构,实现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规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成立以来,各家支付机构都进入了断直联的过程,但从进度上来讲,并未达到预期。备付金集中人存管进度提速,使得备付金失去了作为存款的谈判价值,也失去了获取通道的筹码。”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

无数据,不金融。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正在凸显,然而,一方面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刻不容缓, 另一 方面,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首批8家试点个人征信机构均未能获取牌照,“信联”的成立或能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毫无疑问,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离开这两点,新金融无从谈起。”中润普达(集团)公司联合创始人称。

银联老否?

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中国银联已与境内外两千多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后起之秀,银联交易量已超过VISA、万事达卡等卡组织,成为全球第一卡组织,并推动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EMVCo QR Code Specification for Payment Systems:Consumer Presented Mode 1.0》),为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打造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具有全球实施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然而,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联已然没有跟上步伐。

受益于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默许,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公开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但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的257亿笔,而且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都是以百位计。    易观智库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8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中,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12%,两者合计占比近93%。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体验良好、支付便捷、服务丰富的移动入口。虽然去年末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但能否再次赢得市场,尚未可知。

网联缓行

虽然央行要求,2018年6月30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但进展缓慢,以至于央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等通知中声明,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网联全称“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29日,有45家股东,大部分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股东中虽也有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等机构,但排除了银行和银联。董事长为蔡洪波,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央行清算总中心和银联都是支付清算协会的会员。央行规定的“合法清算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银联、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等机构。

央行一方面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另一方面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开展清算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如此,网联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联,清算组织将由原来的寡头变成双头,未来甚至是多头。但可以预见的是,银联等竞争性将更加积极。

“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如此表示。

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汉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银联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单一大股东(中国造币总公司)是其直属机构,而“网联”(网联清算)和“信联”(百行征信)分别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部分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而且银联多任董事长和总裁均由央行领导转任和调任,银联的核心地位可见一斑。作为全球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卡组织,负责建设和运营中国银行卡跨行和跨国转接清算系统,银联仍承担着国家金融安全战略性重任。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多任银联董事长由央行副行长转任。如前董事长刘廷焕,曾任央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前董事长苏宁也曾任央行副行长,分管支付结算业务。但现任董事长葛华勇,此前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

信联呼之欲出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更大,在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支付处置能力等也更领先。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美国FinTech 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FICO分虽然明确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信用评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 公司没有大数据可分析,受“公平信贷”条款的约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视嫌疑的数据用于分析信用, 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大学等等。而没有大数据分析做支撑,一些 FinTech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仅限于运营流程或者市场定位。

相对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谨慎地抓取对大数据信息,中国的公司相对大胆。12月28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显示,在历次测评中,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极少,透明度低超过总数的80%,互联网金融类和购物类的占比甚至高于90%。并特别指出,互联网巨头生态圈建设带来用户数据共享安全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巨头不断并购和布局上下游周边业务,势必涉及到与第三方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数据共享。而过程中,企业是否征得用户同意?用户是否充分知情?数据是否去标识化?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同样,如果对数据管制过严,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但如果听任商业机构任意侵犯个人隐私,也会酿成严重后果。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

“信贷领域。其中包括了征信,甚至是说大数据征信,中国现在这块能够有的征信数据不是很多,而且之前是比较隔离的,比如说阿里、京东、腾讯他们之间的征信数据存在一些隔阂,不能够像美国一样无缝隙的互相交换数据。”2017年12月20日,北京财鲸信息技术联合创始人王蓁在中译语通年度峰会上表示,征信能够直接带来的大数据的收益是可见的,降低预期率,个性化利率,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得很好。

正是由于征信市场的“数据孤岛”现象严峻,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变得很有必要。

去年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2017年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协会参与发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简称“信联”)的事项,已经确定名称为“百行征信”,并将于近期正式成立。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具体消息由金融监管机构对外发布,而监管部门反馈目前尚没有最新消息。

据此前消息,“信联”的组建参与机构,包括了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具有强大数据源的机构,具有非常丰富、稳定并可持续获得数据的入口,通过这些丰富的数据,“信联”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一旦形成这种定位,就会对用户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一步控制“老赖”行为的发生。

“欧美的数据有70%是结构化数据,金融数据与结构化数据联系非常紧密,而中国金融市场中70%的风控数据来自于非结构化数据,这成为整个金融大数据和金融人工智能方面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突破这个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机构的成功。”杜小军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否则,新金融无从谈起。



甘薇通过个人微博表示,将负责贾跃亭在国内债务。

元旦假期过后第一天,乐视很忙。

一周前,北京证监局发函责令贾跃亭12月31日前回国履责,事实证明,这又是一次“下周回国”。

不过,贾跃亭在今日对他长期未回国的事情做出了解释,而且表示,“会尽责到底”...

另一方面,被融创接盘的乐视今日晚间连续发布多部公告,公布一系列动作,“如何推动债务问题解决,乐视商城拟以资抵债方式注入上市公司体系”等。

贾跃亭解释为何一直没回国

今日(1月2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公开回应了北京证监局的喊话,解释了其经久未归的原因,“美国ff公司融资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有好多工作需要我来推动”。针对债务问题,贾跃亭表示“会尽责到底”。

贾跃亭称接到通告后,已紧急制定详细反馈函,与乐视上市公司形成债务解决意向,并委托贾跃民(贾跃亭兄长,乐视副董事长)2017年12月29日与北京证监局当面沟通和汇报。

回应函中,贾跃亭回顾了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乐视体系资金危机,并表示对所造成的影响深感自责,将尽全力解决债务问题,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弥补负面影响和损失。截至2017年底,乐视公开欠款数超过20亿元。

甘薇为贾跃亭发声,称将负责国内债务

贾跃亭回应证监局回国函后,甘薇也通过个人微博表示,将负责贾跃亭在国内债务。同时,她澄清贾跃亭减持股票的钱(减持所得97亿,缴税20亿)和质押股票的贷款(质押贷款余额69亿,2014年至今利息支出17.4亿),股权投资约16亿,经营投入约152亿,并没用于个人及家用,还替公司担保100多亿,致使最后两套房产和资产被冻结,负债累累。

乐视网称与贾跃亭尚未达成债务解决方案

乐视网1月2日晚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存在大量非上市体系关联方对公司的债务,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对上游供应商形成大量欠款无法支付,出现大量债务违约和诉讼情形,危及上市公司信用体系,现金流极度紧张,日常经营出现问题。上市公司一直持续推动与非上市体系的债务问题处理,以解决公司目前面临的资金问题,恢复上市公司正常经营。但截至目前,双方尚未就解决意向形成可执行的实质性书面整体债务解决方案。上市公司将继续全力推动贾跃亭及非上市体系关联方债务问题的实质解决。

乐视网证券事务代表辞职

乐视网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刘文娟提交的书面辞职申请。刘文娟由于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证券事务代表职务,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同时乐视网表示,公司将尽快聘任符合任职资格的相关人士担任证券事务代表,在此期间,由董事会秘书负责证券事务代表相关工作。

新乐视智家拟融资30亿

乐视网2日晚公告,经公司与各方投资者初步沟通、商定,新乐视智家确定了增资方案,拟按照120亿以上估值融资30亿元:其中拟由新增投资者和原有投资者以现金增资15亿元;拟由新乐视智家现有债权人以所持债权作价投入15亿元。

目前已确定乐视网以现有债权作价投入人民币3亿元,其中人民币781.1317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增资人民币3亿元,其中人民币781.1317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深圳市金锐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现有债权作价14,622.860481万元及现金377.139519万元投入合计人民币1.5亿元,其中人民币390.56589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本次增资完成后,乐视网持有新乐视智家股份占比有所下降,乐视 网放弃对本次增资同比例优先认购权。

以资抵债,新乐视智家受让乐视电子商务部分资产

乐视网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乐视智家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拟以9,290.00万元价格受让乐视电子商务经营的网站(乐视商城)及相关资源、知识产权等资产。

乐视商城等资产注入上市体系的同时,可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有效解决上 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应收账款问题。乐视电子商务第一大股东乐荣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贾跃亭。

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乐视网公告称,因乐视影业有限公司目前拟在股权方面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停牌。

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对乐视影业增资,增资完成后,天津嘉睿持有乐视影业40.750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乐视控股(北京)有限 公司持有标的公司 16.3592%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相对于网络注意力更集中于“贾跃亭何时回国”的消息,融创重组乐视的各种动作就显得低调很多。



在未能获得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后,速汇金(MoneyGram)与蚂蚁金服同意放弃合并计划。

在未能获得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后,速汇金(moneygram)与蚂蚁金服同意放弃合并计划。

moneygram首席执行官alex holmes在声明中表示:“自从我们在近一年前首次宣布与蚂蚁金服的交易以来,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与美国政府合作,但现在已经很清楚,cfius不会批准这个合并。”

moneygram今日盘后跌超8%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蚂蚁金服于去年4月完成对速汇金的收购,该公司当时的出价较竞争对手euronet worldwide高出三分之一。

速汇金的全球汇款渠道可以对蚂蚁金服形成帮助。在亚洲展开了一系列收购后,蚂蚁金服便可构建一个跨境网络。

但是,包括共和党参议员pat roberts和jerry moran在内的部分美国国会议员都曾致信兼任cfius主席的美国财政部长steven mnuchin,表达对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的担忧。

他们认为,此举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包括军方人员在内的美国公民信息可能因此泄露。

蚂蚁金服曾经表示,速汇金的数据基础设施仍将留在美国,个人信息都将加密,并保存在美国本土的安全设施内。该公司还指出,目前的美国监管政策要求他们采取这类保护措施。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在年终总结、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有一个行业可能顾不得这个,便是催收业。12月初,现金贷新规出台,平台蜂拥逃离,交给催收机构来清理战场。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在年终总结、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有一个行业可能顾不得这个,便是催收业。12月初,现金贷新规出台,平台蜂拥逃离,交给催收机构来清理战场。据一些催收从业者称,近期他们忙得只能接熟人的单子了,大幅涨价也拦不住焦虑的机构,拒接了不少大单子。

只是,繁忙的表象之下,大家也迷茫,现金贷的战场打扫干净后,行业的未来在哪里?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发布现金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将不良资产催收等职责委托外包给合作平台完成”,嗯,算得上雪上加霜了。 

不招人待见的催收

辱母案后,严打之下,催收行业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现金贷新规后,很多平台迎来退出前的“疯狂”,命都快没了,也顾不得合规了。催收力度再次加强,爆通讯录、呼死你等这类早被禁止的暴力催收手段才又再次上演。

时间先回到几个月前。

裸条事件及辱母案后,催收的恶名空前。2017年5月4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催收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著名的十条禁令,包括一天内联系借款人次数不得超过3次、严禁损害借款人名誉(如在亲属或同学群中公布借款人逾期信息)、严禁侮辱借款人(如张贴大字报或条幅)、严禁向借款人和担保人之外的第三方进行催收、严禁在8:00-21:00之外的非正常时段进行催收等。

2017年5月8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中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等词语做了明确界定,进一步强调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随后不久,催收公司发现,上门、催收、法院等词语成为催收短信中的敏感词,已经发不出去了,且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封号。一些催收公司也开始进行紧急培训,要求催收人员“一定要稳,骂不还口,绝不能带脏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赖有了“维权”意识,开始用短信截屏、电话录音、监管投诉等手段对付正规的催收公司;网上也开始出现大量的帖子教老赖如何应对催收。比如针对短信和电话催收,一些所谓的反催收大神教大家“短信截图留证,通话内容最好录音,可攒足证据去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复”。

一些平台开始呼吁,要账越来越难了,赖账却越来越容易。此时,出借人开始着急了。站在出借人的角度,投出去的钱收得回来才是第一要务,对老赖份子,有什么客气好讲。网贷之家一篇帖子下面,一个网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有些人就是矫情,一边反对暴力催债,一边反对逾期和坏账。就好像唐僧,一边要取经,一边要对妖精“仁慈”,一边要反对“暴力杀生”。而可笑的是,他的仁慈换来的是自己屡屡陷入危险之中。唐僧取得真经,一路上驱魔捉怪的,从来不是依靠他自己对妖怪的仁慈劝说和教育,而是依靠孙悟空的暴力驱逐。……投资人的敌人就是老赖,老赖的存在让多少投资人家破人亡和血本无归,当你同情敌人的时候,代价就是:自己本金损失。不要一口一个“法律”,如果这个能解决赖账问题,我们早就生活在安详而河蟹的社会之中”。

也对,前端的放贷赢来了普惠金融的美誉,后端的催收则主要负责收获骂名,但前端与后端又缺一不可。没了催收,还有人敢放贷么? 

规范催收很难么?

没错,也可以规范催收啊。

催收行业中一直存在两类机构:一类追求短期盈利,夸张而放肆,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赚取暴利,却只能隐于阳光之下;一类追求长期发展,通过对利润的克制实现流程的规范化,赢得主流金融机构的认可,只是盈利水平很差。

催收外包可以有效隔离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于2002年前后随着信用卡业务发展而兴起,逐步被各类信用类金融机构接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国内从事催收业务的机构数量约为1200-1500家,专职从事催收的人员不足2万人。

不过,真正具备一般行业资质要求(如员工符合从业条件、操作流程符合安全标准、部门设置符合甲方要求等)的机构不足100家,多数机构打着催收的旗号做着不专业的事情,使得整个催收行业变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在不少人眼中,似乎艾滋病、暴力、油漆、黄色信封等才是催收的代名词,催收人员不符合“光头、身高180cm、体重200斤、身上有纹身或者疤痕、脖子带大金链”等特征似乎就催不来债。

而事实上,对真正规范的催收机构而言,催收是催债,更是服务。不妨以2015年意欲挂牌新三板的一诺银华为例,看看相对规范的催收公司是怎样运作的。

一诺银华成立于2009年,主业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逾期催收,“通过电催及外访两个团队对所有案件实施细致处理,配合催收信函,公检法协调,各类信息查询渠道,并依托公司的应收帐款管理系统对委托案件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

截止2015年6月末,共有分支机构37家,员工人数504人。与大家想象的暴利行业不同,规范的催收需要克制,克制的结果便是低毛利和前期的亏损,一诺银行的毛利率仅为20%左右,连续多年亏损,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解释为“公司因业务承揽需要大力拓展经营规模,在各行政区域布设经营网点并招聘配套的业务团队,前期投入较大,从而导致公司持续亏损且净资产持续减少”。

一诺银华的用户以银行为主,注定其在催收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当催收带来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以免丢掉银行客户。《公开转让说明书》中便明确提示:

“如果未来由于公司或者一线业务人员个人违反法律、法规或客户指定的服务标准,将可能因受访对象直接投诉到客户,或因未能通过客户定期抽查,导致公司品牌及信誉受损、双方合作终止,更严重的情况则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被监管机关采取监管措施,从而使公司遭受更大的财务损失、面临信誉受损的风险”。

所以,与一般的催收机构强调“没有催不回来的债”不同,一诺银华的管理理念为“明确目标、周缜计划、有力执行、严谨控制”,既强调“有力执行”,也强调“严谨控制”,在催收人员“业绩考核中加入风险防范指标,将风险防范水平同收入挂钩,以确保作业合规有序”。

从其内部催收流程看,各业务节点相对规范,尤其是对于操作风险隐患较大的外访环节,进行了相对严格的控制,同时强调“催告过程全部录音,并将电话、上门及信函等多种催收方式完整记录,形成完整的记录留底”。

不过,相对规范又如何,毕竟涉及到敏感领域,潜在声誉风险巨大,一样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2015年底,新三板曾发出了同意一诺银华挂牌的公告,但直至现在也未挂牌成功。

互联网+催收,靠谱吗?

暴力的催收见不得光,传统的规范催收经营困难。在“活下去”的诉求下,催收有没有第三条路呢?

互联网+曾席卷一切,也给催收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些依托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新兴催收机构也乘势而起,意欲借模式创新和大数据在规范化催收领域谋得可持续发展之路。

滴滴风行时,催收行业诞生了一批催收版滴滴平台,平台一边对接不良资产包,一边连接众多催客,催客在平台上抢单拿提成。所谓“繁琐催债,一步到位”,看上去,模式轻了很多,只不过,将风险和责任全部交给了催客而已。

催客在催收过程中涉嫌违规怎么办?平台的答案是“注销账户”。如催催宝在其用户协议中明确规定:

“包括债权人和催客在内相关人员保证在债权发布和债务催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以及地方的法律法规,不得采取任何涉及侵害他人以及可能引起社会恶劣影响和评价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辱骂、诽谤、殴打、故意伤害、性骚扰、严重影响或扰乱他人生活或工作等),否则一旦被投诉或为平台发现,催催宝有权立即终止用户的注册身份,并拒绝用户在目前和将来对服务以任何形式使用”。

只是,催收行业的问题,从来不是法律层面的。借助事前的协议安排,平台可以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但声誉风险如何免责呢?所以,这种模式,小打小闹可以,真正要得到持牌放贷机构的认可,模式还要更重一些。

一些平台开始自建催收队伍,走上“电催+全国布点”的传统催收之路。然后,在管理上力争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借助ai的力量,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据悉,一些ai 催收机器人会根据你的回答推出下一步的话术,从音色、情感、语速等已经完全判断不出来是个机器人,当然,仅限于最初级的层面。

再加上对利润的克制,风险还是基本可控的。真正的暴力催收,高发于企业贷款催收领域,几十上百万的债权,才“值得”催收人员铤而走险。现金贷平台几千块钱的单子,没有催客会去拼命,也容易催收。不合规但有效的做法就是爆通讯录,也有合规而有效的做法,就是线下外访,只要催收人员露面,互联网贷款从线上来到线下,多数借款人的侥幸心理就破了。

那些拒不还款的“老赖”份子,就由他们去吗?也不必忿忿不平,把他们交给诚信社会吧。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诚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失信的人,正在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当一个人为了几千或几万块钱算戴上“老赖”的帽子而放弃诚信社会体系下的其他权益时,不也是一种惩罚吗? 

催收的明天,会更好吗?

2017将逝,2018会更好吗?

探讨催收行业的明天,首先不能否认的便是,催收要面对人性的阴暗面,本就是脏活累活,这一点要正视而不是回避;其次不能否认,催收是放贷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取缔催收等同于摧毁整个放贷生态。在此共识之下,才有讨论的前提。

一个城市生态中,下水道必不可少。衡量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完善的排污体系某种程度上比光洁的路面更重要。

而催收,扮演的是相似的角色。催收好,放贷生态才会好,普惠金融才会好。所以,我们的目标,当然不能是干掉催收业。



共享单车车身的空间到底属于公共空间,还是单车厂商可以用作盈利的私有空间?

如今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共享单车都被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有时一眼望去竟很难找到一辆“清白之身”。

每经小编在某城市人流量较大的核心商圈附近看到,摆放在集中停放点的共享单车有大半以上都被贴上了“牛皮癣”,车筐、车座、车身甚至车把手等地方都无一幸免。

给共享单车贴上自家小广告这件事,对投放广告的一方可能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但对社会公众和单车使用者来说,这种行为既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用车体验,又会产生虚假广告致人上当等风险。

每经小编注意到,大多数网友对在共享单车私自贴小广告的行为也表示反对。

现在,针对共享单车身上的“牛皮癣”,摩拜终于出手了! 

12月14日,摩拜单车起诉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在摩拜单车上擅自安装和发布车座套小广告的侵权行为,并公开发布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摩拜单车要求这家公司赔偿100万。

不过每经小编注意到,在共享单车身上投放“流动小广告”的设想并非没有先例。

今年5月19日,当时尚在运营的小蓝单车推出搭载“智能中控屏幕”的bluegogo pro2单车。根据小蓝单车的设想,车头新增的一块屏幕可以给用户导航、提供当地生活资讯,也可以播放广告实现变现。

共享单车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二三梯队小品牌纷纷倒闭,但烧钱颇多的共享单车行业,至今还在摸索稳定的盈利模式。小蓝单车ceo李刚曾笑言,哪家厂商要是想靠五毛一块的骑车租金盈利,那只是“自己开心就好”的天真想法。

如今,被广告商盯上的车身空间,未来是否会成为共享单车盈利的增长点,还需时间来回答。

摩拜状告广告公司,索赔百万

12月14日,摩拜单车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摩拜单车要求这家公司赔偿100万元,并立即停止在摩拜单车上擅自安装和发布车座套小广告的侵权行为,同时公开发布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

摩拜方面表示,他们最近发现包括摩拜单车在内的共享单车的座椅,都被套上了白色的座椅套,这些座椅套上布满了广告信息。

摩拜方面透露,被告方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大量共享单车座椅上,安装了印有其平台宣传信息的车座套小广告,并称覆盖达20万辆。 

每经小编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上海会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14日在上海自贸区登记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汤新满。

律师观点:小广告具有明显违法性

摩拜方面对媒体表示,共享单车被贴上了五花八门的广告,产生了大量“城市牛皮癣”,侵害摩拜单车等企业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文明。小广告不但影响用户体验,其掺杂的虚假信息也给公众利益埋下安全隐患。

摩拜单车法务总监孙可青表示:

“被告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摩拜单车的形象,也使我们为清理这类车身小广告付出了成本。 

摩拜将持续通过民事诉讼、行政举报等法律行动,严厉打击在摩拜单车车身上张贴小广告的违法行为,并在对方行为涉嫌犯罪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

天册(上海)律师事务所谢涛律师表示:“在街头散发小广告的不文明行为,本身具有明显的违法性,破坏了市容环境,同时涉嫌不正当竞争,也对摩拜单车的正常运营和使用造成了妨害。”

据谢涛律师介绍,这并非是全国第一例针对非法私加车身小广告的维权案件。

2016年10月,福建泉州某公司未经许可在泉州市公共自行车上张贴小广告,随后被公共自行车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予以禁止。最终被告承诺立即停止张贴车身小广告,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

每经小编注意到,摩拜单车还推出了新的措施,以求根治车身“牛皮癣”小广告。

摩拜单车将在本周五(12月15日)推出共享单车行业首个“小广告举报专线”,用户拨打摩拜单车400客服电话后按7,即可进入专线,人工客服将引导用户完成举报流程。此外,摩拜单车将建立“共享单车违法小广告信息库”,后续将对违法企业采取多种措施。

小蓝单车曾构想车身广告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能否从简单的租金收益向其他方面扩展?这个问题在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盈利困境的当下,格外具有意义。 

现在被广告公司盯上的单车车身的空间,其实之前就被“行业老三”小蓝单车盯上过。 

今年5月19日,小蓝单车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正式推出新一代搭载“智能中控”的bluegogo pro2智能共享单车。与硬件升级配套的是,小蓝单车提出“麒麟计划”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构想,通过智能共享单车,构建精准广告媒体广告,形成新的广告载体。

ceo李刚在会上表示,“如果哪家共享单车还想靠1元的租金赚钱,那么我想说,你开心就好!”

据报道,bluegogo pro2 搭载了智能中控设备,屏幕为7.9英寸,采用太阳电池板供电。在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可提供精准导航外,还能将骑行过程中产生的速度、距离等数据实时体现在屏幕上。

同时,该屏幕还将成为其他生活服务的入口。小蓝宣布已启动蓝海开放平台,将联合百家app,打造线上线下流量入口。

可惜的是,小蓝单车通过车载屏幕导入流量,并实现广告精准投放的构想还未实现,自己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而今年9月,北京出台的“共享单车新政”中首次明确提出不得设置商业广告。

共享单车车身的空间到底属于公共空间,还是单车厂商可以用作盈利的私有空间?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立法和监管的加强,这类问题应该在日后能得到逐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