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三方支付 下的文章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频发,第三方支付也成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工作。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频发,第三方支付也成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工作。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8月累计处罚2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后,央行长沙中心支行“接棒”发力,近期对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上海德颐(付临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三家支付机构出具罚单。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查询央行长沙中心支行官网行政处罚一栏得知,上述3家机构皆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规定”被处罚金一万。根据央行官网信息,这3家机构并非首次接到处罚。其中,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此前因违反支付规定、违反收单管理办法等5次被罚,共处罚金79万元;付临门同样五次被罚,共处罚金21万元;海科融通此前两次被罚,共罚6万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每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金额都不大,但其警示意义远大于处罚意义,可以透过这些举措看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的监管日趋严格。

就近两月各地央行出具罚单情况来看,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主要涉及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预付卡业务管理以及相关清算管理等规定。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存在违反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比如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有些甚至出现挪用备付金的情况,导致失去运营资质。此外,还存在部分支付机构未按规定公开披露相关事项,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

央行为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今年以来,已多次出台文件对其行为予以规范。今年1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由央行集中存管。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过去两三年中,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监管逻辑除了严监管之外,还体现为强服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实际上,建立备付金集中存管模式、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上线等,都是监管层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强化服务的体现。董希淼认为,未来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更为充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也一定会出现进一步的调整和洗牌,一些小的支付机构会被市场淘汰,行业的集中度将更高。




网联强势入围似撬动消费金融局面,随着网联股东及管理团队等落地,其业务监管范畴悄然浮出水面。

网联强势入围似撬动消费金融局面,随着网联股东及管理团队等落地,其业务监管范畴悄然浮出水面。相关人士透露,网联方正说服监管部门,由其设定二维码支付的技术标准,并纳入网联监管。

“二维码支付业务到底归属线上(账户支付),还是线下(卡基支付),目前尚未有定论,需要相关部门协商解决。”上述接近网联人士透露。若二维码支付最终归属线上业务,那么支付宝等个别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扫码业务将面临不小挑战。

在多位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人士看来,这势必会改变当前消费金融的竞争格局——此前,支付宝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自身扫码业务的技术与系统优势,将大量线下消费场景纳入其业务版图,建立相当高的竞争壁垒;一旦二维码支付归属线上业务由网联负责管理,众多中小型支付机构能以更低成本投入,通过网联平台接入大量线下商户的扫码支付业务借机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引发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新变局。

借网联建设重塑支付竞争力

上述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早在2010年,央行等相关部门已开始规划网联系统。

最近数年,电商与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令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骤增,以及代扣类与二清(支付公司或银行先将结算款支付给某一家公司,再由这家公司结算给商户)业务不合规操作现象日益增加,也迫使相关部门加速推动网联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最初网联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与支付宝共同发起,后来腾讯财付通加入进来,初步形成两地三中心方案,即两个处理中心——分别在深圳中心(财付通总部所在地)与杭州中心(支付宝总部所在地),央行相关部门则设立一个控制中心。

不过,这份方案遭到不少支付机构的反对。主要原因是不少支付机构担心个别大型支付机构利用自身在网联建设过程的话语权,在技术架构减轻对自身系统和用户体验的影响,从而塑造新的竞争壁垒。

央行相关部门随即综合各方意见,在2016年上半年确定网联秉承“共建、共享、共有”的三大原则,一方面吸收各大支付机构入股,共同参与网联系统建设;一方面将两地三中心方案改成三地六中心方案,即深圳、上海、北京各有两个中心。

为了吸引各家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网联建设,相关部门决定根据2015年各家支付机构市场规模与交易笔数,作为各家支付机构在网联持股比例的主要依据,此外各家支付机构援助网联建设所派遣的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相应的交易笔数,作为支付机构提升持股比例的额外依据。

上述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期间京东金融、平安壹钱包等多家支付机构的参与态度相当积极,平安壹钱包旗下平安付累计派遣十余位技术人才支持网联建设。

在他看来,支付机构态度积极背后,也有各自的想法。比如京东金融此前联手银联推出白条信用卡、京东闪付等产品,打通了有卡支付的业务布局,但在无卡支付环节,京东的线下扫码布局依然落后于支付宝与财付通,难以支撑线下庞大的消费金融与o2o电商业务发展,因此京东金融打算通过支持网联建设,进一步提高话语权以缩小差距。

壹钱包则打算通过协助网联构建渠道管理系统,为自身b2b2c业务拓展,打通用户、经销商、商户、企业的资金支付转账闭环,挖掘消费端与销售端的金融需求做铺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当前网联主要构建了三大模块,分别是渠道管理模块(对接支付机构和银行,内部权限流量控制等);交易转接模块(交易落地和交易流程分发);清算对账模块(资金交易对账和清分),其中,平安付支持了渠道管理模块建设、财付通支持了交易转接模块建设、支付宝则支持了清算对账建设。

通过参与网联支付技术标准设定与业务模块构建,给这些支付机构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创造了新空间。

消费金融产业变局来临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网联对消费金融竞争格局变化的影响力正悄然显现。

按照网联的规划,9月底将完成9家支付公司和18家银行系统的接入,10月将完成200多家银行对网联的接入,年底,完成40家支付公司的接入。

随着接入网联系统的银行与支付机构日益增多,未来部分支付业务将受到限制,从而对部分消费金融业务的客户体验带来冲击。

比如卡卡转账业务将遭遇限额压力,大额转账将改走银行渠道;此外,相关部门希望网联能负责银行账户到支付账户,支付账户到支付账户的支付清算,因此银行账户到银行账户的资金支付清算业务将逐步还给银行渠道。

“最大的影响,还是网联正在说服监管部门,由其指定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并纳入网联监管。”上述接近网联人士透露,一旦相关政策最终敲定,支付宝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针对存管、支付清算费率的议价筹码将被削弱,加之银行可能因为缺乏备付金沉淀而提高费率,导致支付机构只能将相关增加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由此造成客户体验下降,令部分消费金融业务失去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中小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平台能以更低成本投入,连接众多线下商户的支付业务,某种程度给大型支付机构拓展消费金融业务构成新的竞争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行业第二梯队支付机构纷纷磨拳擦掌,准备在网联时代各显神通。

京东金融消费事业部负责人区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京东金融正将消费场景触角从京东电商延伸到医疗、教育、汽车购买、租房、旅游、留学等。

在他看来,随着网联面世令支付机构的线下商户业务布局差距大幅缩小,未来消费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将体现在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京东金融的做法就是构建高消费频率、贯穿生活主线的众多消费场景。

他承认,今年上半年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00%,主要原因是场景骤增与支付、消费金融服务体验提高带动用户基数与复购率增加所致。

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则指出,网联时代对消费金融的最大变革,在于它进一步打通了金融支付与消费场景的隔阂。其中包括闲钱理财、转账、信用卡还款、消费支付、优惠促销等各个环节。



除了手握支付牌照外,不少支付机构也开始着手进军网络小贷领域。

除了手握支付牌照外,不少支付机构也开始着手进军网络小贷领域。

根据第一消费金融公布的数据,市场上目前有214张网络小贷牌照。其中,186张网络小贷牌照已经完成工商注册,10张获得金融办批复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18张在地方金融办官网公示完毕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

中国支付网对此进行了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9家支付机构或其相关公司已经申请到了网络小贷牌照。其中包括拉卡拉、京东、美的、唯品会等在内的多家机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张或2张以上的网络小贷牌照。

从地域分布来看,重庆是获批网络小贷牌照最多的地区,共有13家支付机构在渝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包括小米、百度等。其次是广州和上海,而北京地区仅有北京拉卡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29家具有支付牌照并已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外,还有5家已获批但尚完成工商注册。

海航易生金服旗下的江西易生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跨境通旗下的山西跨境通宝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虽获得了地方金融办批复但尚未完成注册。

京东金融旗下的江西京恒源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随行付旗下的南昌随行付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苏宁云商旗下的江苏苏宁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虽然已经过了金融办官网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

以下为“29张具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已经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名单”:





近日,支付宝对平台服务协议进行了修改,按照新规,连续12个月未登录的支付宝会员号或账户将被注销。

随着用户对自身数据安全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支付机构在用户隐私政策方面陆续做出调整。近日,支付宝对平台服务协议进行了修改,按照新规,连续12个月未登录的支付宝会员号或账户将被注销。此举引发热议。随后,支付宝在上周末又进一步做出解释,如果关联了余额宝、集分宝,不管多久没登录都不会被注销,花呗借呗有欠款的也不会被注销。

对“僵尸账号”进行清理,最先是在8月23日支付宝发布《变更支付宝服务协议的公告》中提出的,公告称,如果用户连续12个月未使用自己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新规将于今年9月22日生效。

支付宝在更改的注册协议中解释称,这是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有不少用户都有不止一个支付宝账户,早前支付宝允许利用自己不同的邮箱、电话号码等进行注册。用户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用身份证号在支付宝客服查询发现,自己名下有3个账户,分别利用2个邮箱和1个手机号注册,但是当前她日常使用的只有一个账户,对于另外两个已经没有印象,更不记得密码。“我担心另外两个账户的信息可能会被泄露,长期不用即使别人登录了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因为想不起密码所以也不能主动注销。”高女士说道。

像高女士这样的用户并不在少数。支付宝的客服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注册新规也是出于账户安全考虑。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央行曾经下发过《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为有效遏制买卖账户和假冒开户的行为,自2016年12月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个人开立支付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ⅲ类账户(全功能支付账户)。支付机构应当于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存量支付账户清理工作,联系开户人确认需保留的账户,其余账户降低类别管理或予以撤并;开户人未按规定时间确认的,支付机构应当保留其使用频率较高和金额较大的账户,后续可根据其申请进行变更。

但在8月23日新规发布后,也有用户想出“坏招”,称准备12个月不登录账户,这样就不用还花呗中的借款了。对此,支付宝又来“堵墙”。8月25日,支付宝发布补充声明称,只要支付宝账户里还有余额,或者关联了余额宝、集分宝,不管多久没登录,都不会被注销。支付宝还特别回应上述用户的想法称,“花呗借呗有欠款的朋友,你们的账号不管多久没操作,也都不会被注销的,卸载也没用”。

此外,对于一些可能被“误伤”的用户,支付宝也表示,如果账户被注销,用户需要再次使用,可以重新申请注册即可。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不断突出,第三方支付也成为央行监管洗钱违规行为的重点工作。近日,易联支付等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业务违规均被处罚。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不断突出,第三方支付也成为央行监管洗钱违规行为的重点工作。近日,易联支付等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业务违规均被处罚。可以看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愈发趋紧。

在此次公布的四张罚单中,易联支付机构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央行广州分行罚款超过60万元。其他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分别处罚2万元、6万元、4万元。

近年来,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罚的频率和力度已逐渐增加。自2016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之后,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现象已经开出多张罚单,其中有部分罚单高达百万级至千万级。2016年8月,易宝支付被央行营业管理部开出千万级罚单,罚款金额共计5295万元,这是目前为止对第三方支付开出的最高单笔罚单。


在众多的违规原因中,违反反洗钱规定是重灾区之一。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团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和洗钱案件的频繁发生,导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被屡屡处罚。据不完全统计,自央行发牌以来,对于反洗钱违规行为开出的罚单已有不下20张,翼支付、杉德支付、嘉联支付和盛付通支付等机构都曾因此吃罚。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涉及虚假商户入网、收单业务违规、“二清”等受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例如2016年通联支付、银联商务就因为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而被央行开出千万罚单;被央行开出最高罚单的易宝支付则是因为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此次被罚和“二清”乱象密切相关。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不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草莽时代的旧习气没有彻底清除,导致二清、虚假商户等情况延续至今;二是银行卡收单利润正在逐渐降低,机构为追求利润而“顶风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