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三方支付 下的文章

支付牌照一直牵动着行业的神经。从去年8月到上月底,央行已经先后公布了四批支付牌照续展决定,24家支付机构“痛失”牌照,续展标准和审查细节等因此成为业内关心的话题。

支付牌照一直牵动着行业的神经。从去年8月到上月底,央行已经先后公布了四批支付牌照续展决定,24家支付机构“痛失”牌照,续展标准和审查细节等因此成为业内关心的话题。

昨日获悉,央行总行营管部科技部副处长刘立安日前在非银行支付机构技术交流会上介绍,出现6种情况,就会在续展中被“一票否决”,支付机构将面临“不予续展”的决定。

这6种情况包括:

存在支付业务核心系统外包,或缺少必要的备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核心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支付业务系统存在较大风险漏洞,造成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造成较大损失或社会影响;

由于支付业务系统原因造成支付服务中断,且造成较大经济或社会影响;

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不及时或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较大经济或社会影响;

现场检查、系统检测、漏洞排查等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或者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的重大安全漏洞未及时修补,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

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支付机构,未按照金融ic卡相关文件和标准开展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提升银行卡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除了这6种有“一票否决权”的情况外,还有一些“失分项”需要警惕。以最新一批被注销牌照的乐富支付为例,此前该机构就曾受过多次处罚。2014年12月,乐富支付福建分公司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央行罚款48万元;2016年3月,央行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乐富支付在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方面存在漏洞,导致虚假商户入网,彼时央行决定责令乐富支付公司对违规行为全面整改;2016年8月,海口分公司又因外包业务疏于管理,被央行罚款3万元。

此外,在央行历次公布的续牌决定中,也不乏业务范围被缩减的机构。据了解,商户培训也成为许多支付机构在续展和分类评级检查中的“失分项”。

开罚单、注销牌照、缩减机构业务范围,央行对支付行业的把关和整治力度持续增强之势早已显现。刘立安还介绍,在续展提交材料中,除了提交此前央行规定的相关材料外,对于拟续展“银行卡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来说,还需要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流程优化改造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本地区的pos终端总量、受理接触式金融ic卡的pos终端数量、受理非接触式ic卡的pos终端数量、完成流程优化改造的pos终端数量以及本地区全量有效商户的活动pos终端明细。需要注意的是,本地区全量有效商户的活动pos终端明细,也是未来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



7月3日,央行营业管理部近日对两家支付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不断升级。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央行营业管理部近日对两家支付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罚,公示显示,北京雅酷时空信息交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酷时空”)以及北京繁星山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繁星支付”)均因未按规定报送业务数据,被央行罚款1万元,做出行政处罚的日期为2017年6月28日。

值得关注的是,两家支付机构的受罚原因均是“未按规定报送业务数据”。据查,此前尚未有支付机构因该事项受到央行处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央行曾发布过《非金融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报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向央行某地中心支行报送的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相关的报告,包括重大事项报告、月报、季报和年报。此外,支付机构发生与客户、商户从事与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或其他犯罪有关的可疑交易或实际交易等重大事项应于事件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向某地中心支行报告。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两家机构可能未按照此《管理办法》上报相关事项。

事实上,刚刚被注销支付牌照的乐富支付就存在未按规定上报监管部门的问题。据监管层人士透露,乐富支付未被续展是因其存在多项违规。该人士表示,乐富支付多次违规变更主要出资人等重大事项,且均未按规定报监管部门核准。其中,乐富公司通过4次违规变更主要出资人,最终变更控股股东,属于变相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

此外,今年5月3日,银联商务河南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被央行郑州中心支行“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

目前,三方支付已处于存量监管时期。经过四批牌照续展,共24家支付机构失去支付牌照,市场上支付牌照的数量还剩下247家。而上述24家支付牌照注销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严重违规(13家)、主动申请注销(1家)、涉及业务合并(10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4月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中曾指出,央行将以续展工作为契机,对机构是否继续具备支付业务经营资质、所从事支付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审查,审慎做出续展决定。



央行网站消息显示,传化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从央行公示信息来看,传化的牌照是因为处置浙江易士风险事件立功而获批的。据悉,此前的2016年8月,央行曾发布相关通知,明确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的支付牌照。

中国支付网从央行网站获悉,传化支付有限公司正式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编号为:z2006633000011。

传化支付获得的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传化支付获牌业内早有传言,传化支付内部人士一直声称已有牌照,只是央行迟迟未予公布。

从央行公示信息来看,传化的牌照是因为处置浙江易士风险事件立功而获批的。公示信息显示,2015年12月起, 传化支付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通过债权债务承接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处置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风险事件,人民银行暂未公告其许可信息。目前,浙江易士公司的风险处置已基本完毕,现按规定予以公告。

因此传化支付的首次获牌时间从2015年12月8日算起,至2020年12月7日前有效。这与之前最后一张支付牌照“广东广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算在了同一年发牌,将有很大可能在同一批续展。

传化支付也已通过上市公司传化智联正式对外宣告获得了支付牌照。



日前,易付宝(指江苏易付宝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阿里缘宝支付、财付宝、有付和积木支付5家平台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被点名。

支付行业无证机构挪用商户结算资金或持卡人预付资金、“跑路”的风险事件频发。国内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各大公司都想分一杯羹,但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不断收紧、监管层对于支付行业的强监管,出现了不少无资质或者滥用资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日前,易付宝(指江苏易付宝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阿里缘宝支付、财付宝、有付和积木支付5家平台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被点名,同时某大型ota公司也因为无资质或滥用资质的问题被实名举报,越来越多违法经营的公司陷入无资质或者滥用资质的漩涡。

互金委点名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官网发布公告称,易付宝、阿里缘宝支付、财付宝、有付和积木支付5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根据这份《关于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巡查公告》,5月中旬,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巡查发现,上述互联网平台官网宣传其开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及相关产品经营主体第三方支付资质存疑,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

以互金委公示的企业主体信息为线索,北京商报记者对5家平台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目前,易付宝、财付宝、积木支付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同时在央行“已获许可机构(支付机构)”中未能查询到上述5家平台的运营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旗下也有一家名为“易付宝”的平台,互金委点名让苏宁旗下的“易付宝”躺枪。苏宁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关于某名为易付宝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涉嫌无资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行为,该公司与苏宁无任何业务往来。我司全称为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合法经营”。

被点名的易付宝的运营主体为江苏易付宝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银行卡收单、代收代付服务、储值卡服务。据工商信息显示,其成立于2002年6月2日,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其股东为南京易联宝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葛世斌以及王宇台。北京商报记者登录该公司网站试图寻找联系方式,不过,网站显示“所在的会员组无法查看联系方式”。

其实,不仅是这5家被互金委点名的企业,某大型ota企业也因为“以单用途预付卡行多用途预付卡之实”被律师实名举报。

早在去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答记者问》中,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行为中包括开展商户资金清算,即所谓“二清”行为;多用途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单用途预付卡机构擅自扩大应用范围,实现跨法人商户应用,如一些地方的公交单用途卡跨领域、跨地区拓展使用;还有开立类支付账户的电子钱包,具有充值、消费、提现等支付功能。

欺诈、洗钱、跑路风险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如易付宝其业务主要是银行卡收单、储值卡等功能;积木支付公司业务显示也为收单平台、支付通道、传统pos代收等业务。这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风险?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认为,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容易成为欺诈、洗钱等违法犯罪的工具;另外容易形成资金池,客户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直言,近年来,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违规行为也加大了检查和处置力度,在此背景下,依然有机构选择无照经营,应该属于蓄意违规或违法。明知不可持续还要开展的业务,一般是抱着“捞一票就跑路”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卷款跑路或从事洗钱等非法行为,应该予以坚决取缔。

另一位支付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无资质或者滥用资质的机构很容易危害用户资金安全,截留、挪用商户资金的风险,从而引发局部风险事件。同时,无证机构在商户和客户拓展、技术设施、终端机具、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缺乏安全保障措施,极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账户信息侧录等风险以及伪卡、盗刷等风险事故、案件。一些机构在网上大肆售卖pos机具,对商户和客户未设置任何准入门槛,为黄赌毒、洗钱等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商户和客户提供支付服务,助长犯罪行为。还有一些机构无能力也无意愿持续、主动监控支付业务受理终端的实际使用地区,造成大量商户注册地、经营地与实际业务开展地不符的情况,甚至出现跨境移机,引发境外监管部门质疑。此外,不少无证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常采取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方式,并主要通过变造交易、伪造业务类型以及切机、跳码等违规方式实现,对持证支付机构经营造成压力,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监管效力需增强

有市场人士指出,互金委的监管效应又有多大?据了解,互金委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据其网站介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设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风险监测,推进行业安全技术发展。“互金委的技术能力确实很权威,所以在技术监督的同时,多部门应该互相配合、权责分清,共同打击无资质行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对于无资质开展支付业务应受到的处罚,王德怡进一步指出,“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责令其终止支付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在央行收紧牌照下发闸口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已步入存量洗牌期。2015年7月之后,央行收紧发放新牌照。今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不再批设新的支付机构,市场上存在的支付牌照升级为稀缺资源。央行网站显示,已注销许可的第三方机构已达10家。此外,已有近50家支付机构被处罚。

此外,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确立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机制等,此外,监管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支付市场违规乱象。从监管层面,王德怡认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但目前看来,一些违规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主营业务捆绑性较高(如部分ota平台),容易形成监管真空,须要重点观察和对待。



在第三方支付江湖上,支付宝、财付通堪称两大“教主”,其地位尚无人能够撼动。

在第三方支付江湖上,支付宝、财付通堪称两大“教主”,其地位尚无人能够撼动。

然而,诱人的支付市场的“蛋糕”总会被觊觎。这不,筹划已久的银联就从斜刺里杀出。5月27日,中国银联带领40余家商业银行并拉上京东金融、美团点评,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京东app、京东金融app、美团app可以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

银联的这次高调亮相被市场解读为,向阿里腾讯发起的正面进攻,意图夺回失去的二维码支付半壁江山。实际上,加盟银联二维码支付首批机构的最大看点是京东金融,京东的2.4亿活跃用户正是银联看中的重要砝码。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场景是个基础建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创新服务而非盘踞场景,京东金融肯定不会加入到线下支付圈地大战。银联标准二维码的 发布,通过跨支付机构的联网通用,全面实现了所有场景进入,我们只要专心做产品、专心做技术、专心做用户服务,就会是取胜之道。”

艾瑞分析师李超认为,银联此举意在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与用户搭建支付基础设施,京东金融的支持会进一步促进二维码支付的联网通用,降低行业成本,增强用户服务体验,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引擎。

银联的举动似乎并未激起阿里腾讯的回响,后者还在做“壁上观”,毕竟要挑战阿里腾讯的霸主地位不会一蹴而就。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支付格局的变化或就在三年间,特别是银联占据跨境支付的优势,未来,如果阿里腾讯加盟银联大家庭,也并不让人惊奇。

银联杀进二维码支付 阿里腾讯暂做“壁上观”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2亿元,环比增长46.78%。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二者合计高达93.21%。而此前银联力推的、以apple pay为代表的银联云闪付,则已不见踪影。

实际上,前几年银联执着于nfc近场支付应用,然而市场数据表明,不仅银联的nfc支付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让支付宝和财付通趁机抢了二维码支付市场,坐稳老大老二的席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才是银联发力二维码支付的重要原因。

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京东金融、美团点评成为首批战略合作商户。

据悉,截至目前,交易发起方面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已经超过了40家,另外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以京东、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已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上亿的活跃用户将通过app进行扫码支付。在交易受理方面,60多家机构已经支持银联标准二维码,约有266万商户技术开通银联标准二维码业务。

与此同时,促销活动紧随而至。6月2日至6月8日,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用户使用“云闪付”、“银联钱包”等创新支付产品,可在全国100多个知名品牌的近十万家商户,享受全场6.2折或满额立减等优惠回馈,覆盖餐饮、购物、出行、娱乐、文化健康等六大场景。

线下支付场景通道打开 对接京东2.4亿活跃用户

今年年初,京东金融和中国银联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开放生态,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服务。因此,京东金融入选银联首批合作伙伴水到渠成。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这是银联不断推动中国支付行业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随着银联标准二维码的推出,可以预见二维码支付也将进入到联网通用的新时代,更加开放、更加规范。

事实上,目前二维码支付的市场现状与15年前银行卡刚刚进入市场时极为相似。15年前,每家银行都是各发各的银行卡、信用卡,然后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铺自己银行的pos机,一些商户往往摆放着5个以上的pos机。这时银联介入,打通所有银行卡之间的受理壁垒,实现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

许凌认为,现在二维码支付的市场状态和多年前银行卡面对的情况并无二致。每一家机构想进入这个市场,都要去铺自己的二维码,在寡头垄断的背景下,进入的门槛和投入的物力人力成本都太高。“下一阶段应该从场景之争变成产品之争、技术之争、服务品质之争。所以,银联一旦把二维码的标准统一,更多支付机构就会进来了。”

许凌对本报记者表示,估计nfc最快半年左右会迎来一个大爆发。很快支付格局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变得更开放和规范以后,参与者会变多;二是无论是二维码、nfc,还是各种生物识别支付,产品形态会更多;三是受理的终端会更多。

目前京东已拥有近2.4亿活跃用户。京东金融的支付业务通过本次合作借助银联线下渠道优势,迅速覆盖全国线下交易场景。此外,京东金融借此实现了二维码支付和nfc闪付的双重布局。

下一个战场:跨境支付战悄然打响

国内移动支付格局几乎定格,跨境支付将成为巨头们争夺的新战场,而银联的优势不言而喻。

在银联二维码产品发布会上,银联也着重强调了其跨境布局。银联有关人士表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境内境外通用,银联国际正积极推动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计划率先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闪付二维码业务受理。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的全球通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支付服务与支付标准“走出去”。

支付宝、财付通布局跨境支付的步伐越来越快。据媒体报道,支付宝已经登陆欧美、日韩、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境外货币结算,并接入了10万多家线下商户门店。微信支付已经登陆1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2种外币直接结算。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认为,考虑到监管等各方面因素,支付宝更愿意选择并购入股的方式与本地支付工具合作。整体上,是一种“推广自身app+并购本土支付工具”双线推进的模式。微信支付则围绕“微信生态”展开,其目的可看作是为了给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从策略上看,更多地也是跟随内用户跨境游来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

支付宝、财付通、银联三巨头的较量已棋至中局,未来如何演绎还需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