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货币政策 下的文章

央行近日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为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

央行近日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为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

央行表示,针对货币政策,主要着力于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继续完善民生金融,努力支持就业、扶贫、助学等民生工程。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央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取向,促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不逾越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2年第四季度例会强调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2年第四季度例会强调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全球经济仍较为疲弱,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勇、胡晓炼、易纲、尚福林、郭树清、项俊波、姜建清、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出席了会议,尤权、朱之鑫、杜金富、马建堂因公务请假。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成都分行和西安分行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降息年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并启用了大规模逆回购,这种模式让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更为精准。与此同时,在信贷之外,央行亦日益看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降息年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并启用了大规模逆回购,这种模式让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更为精准。与此同时,在信贷之外,央行亦日益看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而直接融资和影子银行攻势发力,加上央行在2012年对利率市场化的再次推进,或将进一步蚕食银行的利差空间。此外,2012年在全国多地兴起的地方金改,或许也会如星星之火,进一步削弱现有银行势力。

2013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定调?社会融资规模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又将上演怎样的博弈?在一系列金融变革之中,又蕴藏着怎样的机会?《每日经济新闻》将为您一一解读。

2012年货币政策调控以 “稳健”为主基调,而实际上伴随着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阴影,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感受到了实际上的“宽松”。在这一年中,不仅利率与准备金率有所放松,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的调控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做法,也逐渐为市场所适应。

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宏观政策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仅就货币政策来说,这已是连续第三年要求“稳健”,但其题中之义较往年又有不同。

随着年末临近,对2012年的整体经济与金融运行成效已无太大悬念,但对2013年的展望,才刚刚开始。

2012年货币调控屡出新意

2012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稳健总体思路已由年初的控物价、防通胀,逐步过渡到“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1年,在经过央行的三次加息,六次上调存准率和一次下调之后,2012年的货币政策显得更为“淡定”。

2012年,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准率,并分别于6月8日和7月6日实施降息,同时在两次降息中均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从2012年2月24日起,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向金融系统释放了约4000亿元资金。

当时,1月份金融机构信贷增长仅7381亿元,远逊往年同期水平,并未出现以往年初集中放贷的现象,市场多认为是银行资金紧张,准备金率过高的原因。

而央行第二次下调存准率,则更多体现出央行在“稳增长”政策下的决心。5月12日,央行宣布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出人意料的是,央行随即于6月8日便开始降息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两次调控动作之间间隔不到1个月,这样的调控频率并不常见。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央行紧接着在7月初再度降息。至此,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25%降至3.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31%调降至6.0%。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实际上,前两个季度的经济数据疲弱,且欧元区持续面临困境,对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多有拖累。央行两度降息除再次释放刺激经济的信号外,对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起到了一定直接的作用。

2012年上半年,央行的调控较为集中,为下半年实体经济增长的回暖打下了基础。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接近底部并逐渐回升,制造业PMI数值也出现连续数月回升的势头。正因如此,央行下半年的货币放松显得较为谨慎,虽然自8月开始,市场一直预期降准降息,但央行迟迟未见行动,转而开展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央行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约2.3万亿元。

2013年融资结构或生变

纵观2012年的金融活动,债券融资等非银行渠道的融资规模占比逐渐上升,央行按月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的指导意义也越来越明显。月度信贷规模相对平稳的增长背后,是债券、信托贷款、票据融资的日益活跃。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强调“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货币政策有放松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3年的货币政策放松有一定实施条件。

首先,明年的通胀压力不会太大。国内的通胀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联系紧密,现在来看,明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需求影响不会大幅上涨。

此外,内需不太景气,出口增速降低。目前,消费也仅是维持稳定,不算太高,投资则要靠政府支持。对宏观决策层来说,通胀的压力不大,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或更大一些。

中国银行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预计2013年央行货币政策将较2012年微松,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次将是逆回购、汇率、准备金率和利率,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201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约8.5万亿元;直接融资进一步发展,社会融资总量约16万亿元。

“逆回购是种阶段性的过渡。并且此次经济工作会议能否统领2013年全年的政策还有待观察,考虑到2013年的两会和政府换届及金融主管部门的领导更替,可能会有新的政策变化。”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



人民银行27日上午召开会议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人民银行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人民银行27日上午召开会议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人民银行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会议明确,人民银行将高度重视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推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和支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改进外汇管理,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发挥金融业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民生保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2日发布最新报告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影响到了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2013年货币政策将较2012年微松。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2日发布最新报告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影响到了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2013年货币政策将较2012年微松。

同时指出,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约8.5万亿元;M2增速14%左右,社会融资总量约16万亿元,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次将是逆回购、汇率、准备金率和利率,其中存准或调降1-2次,利率调降空间不大。

2012年全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依然维持着预调微调的基调。报告认为,政策调整明显不及市场预期,反映出政府减少干预、更希望市场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经济的倾向。与此同时,“逆回购”代替“降息”和“降准”,成为央行调控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展望2013年,报告预计稳健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将保持不变,但较2012年微松,货币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继续加强,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将逐渐发生深刻变革,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依次将是逆回购、汇率、准备金率和利率。

回顾2012年可发现,央行通过对冲外汇占款发放货币的渠道已经逐渐关闭。报告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萎缩;第二,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边波动渠道;第三,我国企业、居民持汇意愿明显提高。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导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大幅缩水,央行通过对冲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渠道几近关闭。

在此条件下,逆回购成为过渡时期央行补充流动性的主要选择。但逆回购市场容量有限,相对于社会融资总量来说规模过小,调节力度值得商榷。况且,目前执行逆回购利率缺乏弹性,未来操作的执行力堪忧。长期来看,央行货币投放渠道依然面临变革压力。

在此背景下,报告预计不排除未来央行长期趋势性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具体到2013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预调微调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适度放松,视外汇占款增减情况调降1-2次存准率。

但由于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不断减小,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也渐行渐微,报告预计2013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降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