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货币政策 下的文章

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但较10月份创下的5052亿元新低有所回升。分析人士指出,1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全年信贷投放将在8.2至8.5万亿元之间,明年货币信贷将持续稳健的态势。

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但较10月份创下的5052亿元新低有所回升。分析人士指出,1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全年信贷投放将在8.2至8.5万亿元之间,明年货币信贷将持续稳健的态势。

数据显示,11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经济企稳向好,企业贷款需求有所增加。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信贷运行平稳,主要是银行额度不足,同时年底银行放贷动力明显减弱,即使经济转暖带来企业信贷需求有所好转,也因为银行原因拿不到贷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1月份新增贷款较为平稳,主要是政策维持稳健、银行存贷比压力较大和部分银行放贷较为谨慎等因素所致。受存款大幅增加的影响,12月新增贷款会有所上升,全年约在8.2至8.5万亿元。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亦表示,11月份新增贷款不多,这主要和银行年尾减少贷款等季节性因素有关,他补充说,今年由于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企业通过发债等直接融资的占比有所提高,总体上看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对当前实体经济仍有明显的支撑力度。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总的来看11月份社会融资总规模持续增长、新增贷款符合预期。而一些周期性的因素:年末大部分企业融资需求减弱、银行信贷额度完成等影响,也令新增贷款及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放缓。赵庆明认为,较2009年和2010年的疯狂增长,目前信贷已经进入稳健投放的时期。他预计下个月信贷规模仍然维持在5000至6000亿元区间,而全年将完成信贷投放8.3万亿。他同时表示,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累计来看,今年1至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191亿元。1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6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当月外币贷款增加166亿美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每年第四季度往往是银行信贷投放的低峰期,因此11月份的新增贷款数据符合季节性投放规律;并且,今年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据统计,今年1至1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已约7.75万亿元,而去年全年规模为7.47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结构方面,住户贷款增加24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9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1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8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47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31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69亿元。

记者观察发现,11月份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近四年来首度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降至今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11月份中长期贷款仅增1484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大幅降至28.4%,10月份该占比还在56%的高位。其中,住户部门增加1515亿元,环比多增36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分少增31亿元,是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对于11月份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的原因,业内专家分析称,一方面由于近来市场上企业风险预警事件频发,商业银行风险偏好有所提高,信贷投放趋于谨慎。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加速扩散的趋势,在行业分布上,从船舶、光伏、钢铁等困难行业向其他制造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转移。另一方面,临近年底,银行习惯性收拢资金。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年末两个月中长期贷款占比均呈出现下降。

货币政策方面,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宽松。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建议,未来货币政策方向应该不会再有总量上的宽松刺激,比如说降息和降准现在看来可能性非常低。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调整信贷结构。

此外,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政策传导机制,改变资金运用扭曲状况,从而倒逼企业实现结构调整。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市场化改革今年取得明显进展。回顾今年以来,央行先是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继而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近期又减少了汇市干预,这些政策变化均意在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让市场无形之手发挥更重要作用,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随着经济增速小幅回升,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已大为降低。但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还是有必要的。昨日,人民银行于本周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总额970亿元逆回购操作。

随着经济增速小幅回升,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已大为降低。但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还是有必要的。昨日,人民银行于本周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总额97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其中,7天期逆回购590亿元,中标利率3.35%;14天期逆回购380亿元,中标利率3.45%。有大行交易员表示,临近岁末年底,央行在调控方式上将保持资金面平稳。据称,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昨日仍可同时上报正/逆回购需求,其中逆回购期限仍为7天、14天和28天期三个品种,正回购期限为28天和91天。

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逆回购2530亿元,到期央票量为500亿元,到期资金缺口达2030亿元。据统计,自6月底以来,央行共进行了4729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为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其中7天期的逆回购操作居多,9月份以来开始进行了28天期的逆回购,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12次28天期的逆回购操作。

此前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四周净回笼,其中,上周净回笼量为400亿元。包括10月15日至19日、10月22日至26日、11月5日至9日、11月12日至16日,以及11月19日至22日这五周,央行均通过逆回购进行了资金净回笼。期间,仅10月29日至11月2日这周,受月末因素以及财政存款上缴等因素冲击,央行净投放资金3790亿元,创下单周投放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一改此前资金净投放,由“放”转“收”,既与近期外汇占款增量有所回升、财政存款投放在年末进一步加速有关,也与货币当局无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有关。



一个月内,两次降息,中央银行调控的步伐和手段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一个月内,两次降息,中央银行调控的步伐和手段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在7月5日晚间,当市场还在探讨和预测存款准备金率会在何时下调时,中央银行选择了更为猛烈的降息手段,将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拨了0.25和0.31个百分点,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也进一步下划至0.7倍。

今年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定下的调子为总体稳健、适时微调,从今年货币政策整体运行的情况看,本次降息应属于微调范围之内。

在2011年,为了抑制通胀、防止经济过热,中央银行曾经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收缩银根,这种紧缩的味道直到去年年底才开始有了松动。

在人民银行宣布降息的同时,欧洲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几乎在同一时刻做出如此调整,可以认为是全球央行一次较为默契的行动,以对经济走势进行调整,而并非国内经济形势单一因素造成的。

我们认为,此次降息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于趋势的下降,而在于降息的非对称性。贷款利率相较存款利率多下拨了0.06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的再下滑才是此次降息所需要向市场传递的核心思想。

在过去的一年,由于信贷的紧缩,企业的资金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利润也由此收缩,但依托存贷息差获取收益的银行业则丝毫不受影响,甚至因为信贷资源稀缺带来利润的高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的部分利润通过金融链条转移到了银行上。

第一个层面,此次非对称降息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利差调整后,依存度较高的银行的利润便会受到影响,而贷款利率的更多下调可以使得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信贷资源,从而摊薄成本,促使利润增长。

第二个层面,利差调整后,银行在具体业务中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能够推动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同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的变化,将使银行更多的关注自身的风险定价能力,使银行能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个层面,贷款利差浮动区间调整的背景下,着重指明个人住房贷款不做调整,调整信贷结构的影子依旧如影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