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资本 下的文章

共享单车战局正酣,共享汽车又成为了新的争夺市场。

共享单车战局正酣,共享汽车又成为了新的争夺市场。

据《时代周报》报道,3月25日,北京首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就此前签署的4000辆纯电动汽车进行交接,并签订2017年首批1万辆“小蚂蚁”车型的采购协议。

首汽集团gofun出行首席执行官魏东表示:“今年首汽集团追加采购1万辆‘小蚂蚁’作为2017年gofun出行车辆投放的主力军,足以说明我们在布局全国共享汽车市场的决心和实力。”

尽管共享单车市场还在跑马圈地之际,但一批国内外汽车企业已经瞄准共享汽车这个未来估值高达千亿元的市场。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15家发展较为迅猛的分时租赁企业,注册相关业务的企业共有350多家,包括汽车制造商、汽车租赁公司、互联网公司在内的多方资本大举进场。

“途歌”“gofun”“evcard”“car2go”“有车”“驾呗”“一步用车”等多个品牌相继出现,让汽车分时租赁这把火彻底燃起来了。但这可能仅仅是这场新游戏的开端,日前途歌遭遇使用非营运车辆从事租赁业务而涉嫌违规,从而被要求停止共享汽车业务,收回涉嫌违规的车辆,并送达整改通知书。这个新行业还有很多需要去面对。

gofun增投布局全国市场

早在2016年,北京首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曾在芜湖就打造“互联网+分时租赁”出行平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采购400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3月25日,首汽集团总经理周红与奇瑞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立忠现身签约仪式进行了新车交接。与此同时,首汽集团gofun出行首席执行官魏东与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现场签署了2017年采购合作协议,并签订首批采购订单1万台。

一年以来,gofun进入了北京、上海、青岛、厦门等城市,据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时下,gofun出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国重点城市的布局,4月底将完成包括武汉、成都、长沙、广州、西安等12个城市的车辆投放工作,同时针对各城市的本土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投放计划和优惠政策。

该人士表示,预计年底,gofun出行投放车辆将破万,届时全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沿海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都将覆盖其服务网点。

根据外媒资料显示,共享汽车最早起源于美国。从1999年zipcar的上线到2008年的德国car2go,共享汽车热潮正在席卷全球。

在开展租车业务的公司中,根据业务背景可分为传统租赁公司背景、整车企业背景、科研项目背景、互联网企业背景四大类。其中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要数整车企业,目前以首汽集团为支撑的gofun,以上汽集团为支撑的evcard两家是目前投入车辆最多的企业。

其次是以互联网、科技企业、动力电池为背景的共享汽车公司也备受关注,目前乐视投资的零派乐享,和用smart打响市场途歌汽车,均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预计在2018年后分时租赁市场逐渐趋于明朗,主流企业会通过并购形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领先地位。未来分时租赁市场也将形成3-4家全国范围内领先的龙头企业。

行业市场面临重重难题

不过,共享汽车与共享单车相比,前面的路还很长。

近期火热的途歌汽车由于投放车辆少,反而增加了租车的难度。在广州,途歌页面上显示的可租车辆仅有19辆。不少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甚至需要搭乘公交,才能去到最近车辆所在地点。同时,“自由取还”模式还存在停车费的问题。当前使用途歌的人数并不多,汽车循环使用的频率偏低。停车场里的途歌汽车往往一停就是两三天,接力用户支付停车费用较高,不少用户被高昂的停车费“吓跑”。

3月10日,分时租赁市场迎来了第一家倒闭企业友友用车,该企业成立不到3年获3次共2000万美元融资,两次布局都赶上了行业风口,却在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时倒下了。值得关注的是,友友用车曾经采用过p2p模式。然而,由于p2p模式使用的并非租赁牌照,标准化服务困难、获取车辆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等无法回避的痛点,友友租车最终成为了共享汽车领域的先烈。

不同于共享单车可以做到迅速扩张,汽车分时租赁还受到诸多限制,比如场站资源、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营运资质等。在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分时租赁的发展还深受汽车营运资质的制约。一度用车ceo王杨就表示,目前新能源分时租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牌照,比如2016年,受制于机动车牌照发放总量控制,北京市仅下发了2000个分时租赁小客车的经营指标,共有5家企业分得该指标。

有数据显示,北京备案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有1200多家公司,但拥有车辆数量超过100辆的公司凤毛麟角。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可能又是资本裹挟下的一次狂欢。

虽然共享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仍有质疑认为,这场狂欢只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补贴政策共同追捧形成的政策市场,而非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开辟的市场。独立汽车咨询顾问张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早期新能源汽车在补贴过后几乎不用花钱就可以买到一辆,而新能源汽车产能已经过剩,为消化新能源产能,不少车企才开始纷纷布局分时租赁。

事实上,该领域对于非车企的公司而言,有一定门槛。因为前期购置车辆、铺设网点的费用高,且订单规模不足,从而会导致绝大多数参与的企业为巨额亏损状态。此外,这类企业还需面临车辆折旧与维修费用、停车费等难题。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近2年来,我们的生活时越来越好,很多有条件的家庭纷纷让子女出国留学,所以留学市场规模巨大。

近2年来,我们的生活时越来越好,很多有条件的家庭纷纷让子女出国留学,所以留学市场规模巨大。这个2500亿规模的市场,资本早已瞄上了,资本逐鹿战早已开启。

两年时间,一级市场近50起融资事件,上市公司并购频起,新三板市场上,学美留学、威久留学、柳橙网、世纪明德等纷纷挂牌或拟挂牌新三板。

留学市场有多大

从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出国留学数据报告看: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54.4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9.82万人,2016年相比2015年增长3.9%。按照广义留学产业包含的语言培训、中介服务、出国游学和国外教育四个子领域,2500亿规模的留学市场,留学前市场占据整个留学市场的15%,其中语言培训约310亿,中介服务约50亿,游学占据80亿规模,留学后环节的境外消费占据85%份额。

2015年到2016年两年留学领域的融资与并购情况:47起融资事件中,2016年22起,2015年25起。就融资次数来看,两年基本持平。从融资轮次看,2015年的25起融资事件中,种子天使占据19起,相比2015年,2016年早期融资减少,融资轮次偏后,说明资本普遍对早期项目持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从2016年开始,上市公司在留学领域的布局可谓打的火热,出现多起并购事件,其中以好未来、新东方、立思辰占主导。立思辰收购360留学100%股权、好未来收购顺顺留学,新东方收购艺术留学斯芬克、勤上光电收购爱迪教育...一定程度上为留学机构的资本逐鹿战提供了参考。

纵观上市公司的并购布局不难发现:新东方和好未来作为老牌公司,一直着力打造自己的留学生态。

透过新东方投资异乡好居、成立海威时代、并购斯芬克等动作来看,打通留学产业链上下游,不放过留学生态中的任何细小分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是新东方的战略布局,85%份额的巨大留学后市场,以及国内海归人数逐渐与留学人数持平,使得新东方在外部投资异乡好居,内部成立海威时代。

好未来在留学领域、国际教育领域的目标已经足够明显,cfo罗戎2016年7月表示,好未来将继续寻找k12领域项目,并开始在国际教育领域探索,收购顺顺留学、励步英语、唯佳英语后又成立国际教育事业部,意味着好未来正在k12、国际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互联网教育方面进行全面布局。

未来留学市场

根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16年留学市场报告,2016年的留学市场关键词为:留学后需求,2017年留学关键词:超低龄、服务延伸。天天投认为,未来的留学市场,低龄化留学市场、留学后服务赛道、打通产业链的一站式留学服务、艺术留学市场将会成为资本布局的重点。

留学后服务赛道

很多人单纯的将留学后市场限制在出国留学,但这个赛道其实包含了出国留学与海归回国两个场景下的服务赛道,留学生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拐点大概在5年内出现,意味着,留学毕业生对于国内求职的需求会逐渐增大。之前提到的新东方在留学后市场上外部投资异乡好居,内部成立海威时代,就是留学后领域的布局动作。而整条产业链条上的海外房租分期、房贷分期等留学后金融服不容小觑。

低龄化留学市场“低龄留学”概念热度不减,2016年12月,精锐教育宣布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低龄留学机构“睿励人生”,投资估值超过一亿人民币。勤上光电29亿并购爱迪国际教育,哒哒英语拓品类,开设托福雅思口语课程等布局,都显示出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都在布局低龄化留学市场。

打通产业链的一站式留学服务

培训+中介+留学后服务的一站式留学服务成为企业关键战略,看2016年到2017年的企业布局,睿励人生发布“智赢vip成长计划”和“落地安心服务”,将服务链条向前后延伸;金吉列留学与小站教育达成战略合作,打造留学+语陪产业链;启德教育发布全新升级的美英澳加留学产品,提出从咨询到规划、从境内到境外口号...一站式”的战场将在2017年变得愈发激烈。

艺术留学市场

新东方投资斯芬克,新通、天道、启德等一线留学中介独立于原有业务,开办艺术留学子品牌(小麦艺术、睿艺空间),艺术留学市场开始变得拥挤。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全国实际开展艺术留学培训服务的机构总数在150家左右,行业整体营收规模预计在30亿人民币。

此外,随着大公司渠道下沉布局三四线城市,一些中小型机构面临激烈竞争。如何在留学产业链条中走出差异化路线,将是破局点。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春节过后,共享单车之战如约进入第二回合。不出所料,资本依旧打了头阵。

春节过后,共享单车之战如约进入第二回合。不出所料,资本依旧打了头阵。

2月20日,先是摩拜单车宣布获得亿元及以上d轮后新融资;接着3月1日,ofo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创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最大融资记录。与此同时,被视为第二阵营的小蓝单车、永安行,也在2月24日、2月28日先后宣布获得融资。

仅计算以上数字,近一个月以来共享单车领域的总融资额就已接近40亿元人民币。

资本的涌入,令这个行业陷入空前的躁动。据报道,目前市面上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总数约15-20家,粗略统计,全国就已有30多个城市被纳入共享单车版图,单车投放总量已过百万。

而这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腾讯科技此前根据公开信息估算,2017年摩拜ofo两家投放总量将发生“井喷”,极有可能接近2000万辆,而单车产能甚至将达到3000万。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文件,在中国每年8000万辆的产量中,出口是大头,内需则在2500万辆左右。其中,在2014年,全年自行车内需仅为2039.7万辆。这意味着,仅摩拜单车、ofo两家巨头2017年的产能就超过了往年全国内需总量。

这会是疯狂的一年。在这个尚未被最终论证的未成熟领域,如此大规模的产能挺进,与资本的助推难以切分开。

台前的疯狂,往往是幕后的焦虑。事实上,作为幕后推手,资方在这场大战中也并未稳坐泰山—相反,硬件购置带来的重模式、工程浩大的圈地运动以及最终的盈利和退出,都已埋下地雷。

但是,在这场没有回头路的殊死搏斗中,除了不断加码,各路投资方也许并没有太多选择,每个利益方都被尚不明朗的未来逐渐绑架,问题是,最终的赢家真的能收割胜利果实吗?

昂贵的资本游戏

比起专车之战中的补贴竞赛,共享单车对资金的需求愈加复杂,在资金用途上,腾讯科技整理总结,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车生产制造。目前摩拜ofo每家2017年生产投放总数都在1000万辆以上,以保守的1000万辆来计算,即便每辆单车的成本为300元,仅单车制造一项就至少需要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共享单车涉及冗长的硬件供应链,企业往往需要在最终组装出厂之前,将资金用于前期开模、购置元件。这同样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有着同样庞大的现金流。

二、补贴。为了吸引新用户,摩拜单车和ofo自春节始就陆续打响了补贴战:摩拜充值100送110,ofo充100得200。由于共享单车之战愈演愈烈,补贴大战暂时并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

三、人力成本。除了公司的研发、行政人员之外,随着投放量的快速上涨,后端运营人员的数字也在快速增长。这与专车大战存在较大区别,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人员不仅需要在线上运营、负责调配,其调配的执行还需要人力在线下进行。ofo由于大量采用了非智能的机械锁,还需要大量负责片区运营的“编外”人员;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向腾讯科技表示,这部分人员当前已超过了1000人。

单纯从数字上看,在所有开支中,单车制造成本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由于使用费低廉,各家企业均表示,补贴所需资金在总融资额中占比并不大。而在运营人员层面,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向腾讯科技表示,其开支也没有让企业不堪重负,“ofo已经开始与一些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运营师傅的工资并不会对ofo公司产生较大影响”。

但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加大,资金问题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一位业内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还有两块开支会在后期愈加明显:

一是车辆后期维修成本。目前共享单车企业普遍对车辆损毁率讳莫如深,往往表示损毁率在5%以下。

永安行ceo陶安平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披露,从永安行投放的无桩共享单车看,其损毁率其实达到了惊人的10%。这部分维修费用,随着车辆投放时间越久,可能会有所累加。此外,共享单车往往存在三年报废期,一旦进入报废节点,成本压力也会有所增加。

二是营销教育成本。共享单车拥有的第一批用户往往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拥有较深认知;但随着共享单车渠道下沉策略的实行,尤其将战线拉入三四线城市时,越来越多互联网非核心用户也会被纳入范畴。目前ofo已经投放了地铁、楼宇广告进行推广,在后期,面对用户增长压力,其他企业也有可能跟进。

可以看出,即便在尚未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上述硬性开支都已让共享单车企业大为头疼。共享单车对资金需求的迫切,决定了如若没有资本及时进入,共享单车的发展很有可能陷入停滞。

资本双刃剑:老股东抢筹,融资开始变味了?

成本高昂,这也是共享单车近半年来快速融资的重要原因。

根据腾讯创业对公开资料的梳理,摩拜目前已进入e轮融资,总融资额约为3.55亿美元(约24.5亿元人民币);ofo已进入d轮,总融资额为5.8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

这些融资虽然看似高额,但仅对照单车制造成本一项,就显得捉襟见肘。

除此之外,国内还没有其它共享单车公司获得c轮及以上融资。这意味着在资本上,摩拜与ofo已形成了双寡头局面。事实上,多位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资金问题是发展共享单车的第一道坎;在当前阶段,如若划分该领域的阵营,完全可以以获得融资额的多少来一刀切。

然而,资本之于企业,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共享单车走向繁荣的同时,争相涌入的资本也令共享单车领域可能滋生泡沫。

一个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在经历去年年底的资本站队后,摩拜与ofo身后的资方已经开始抱团取暖,并频繁跟投。

根据公开资料,摩拜身后的投资方主要包括高瓴资本、腾讯、华平投资、携程、富士康、华住、红杉资本中国、创新工场等。其中,高瓴资本先后参与其c、c+、d轮后融资,腾讯参与其c、d轮融资,创新工场参与其b、b+、d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参与其c、c+、d轮融资。

ofo的情况也类似:滴滴参与其b+、c、d轮融资,经纬中国参与其b、c、d轮融资;此外,不止一次出现在投资名单的还包括东方弘道、天使投资人王刚、唯猎资本、金沙江创投、中信产业基金、coatue management等。

一般来讲,老股东持续跟投,意味着对企业的持续看好。但短期内如此频繁密集的跟投,则显得不一般。

在当前共享单车形势还不甚明了的现在,摩拜ofo双巨头各自阵营的资本谁都不希望己方落败;由于共享单车平台目前均未盈利,这就使得资本方都不愿意停止对项目进行输血。

而一旦形成阵营,擦枪走火也变得不可避免,双方针对融资额的矛盾便公开化。

在ofo宣布完成d轮融资时,摩拜投资人祥峰基金投资人就在朋友圈直言,ofo基本都是老股东在投,融资额也严重夸大宣传。而与此同时,ofo资方新华联的一篇“乌龙”推送,则不小心将此次4.5亿美元的融资说成3亿美元,ofo则后来回应称还包括债权融资。

一家曾与双方都有过接触的机构投资经理向腾讯科技表示,摩拜指责ofo,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双方其实都有老股东哄抬估值的嫌疑,现在无论是摩拜还是ofo,除了每轮的领投方可能是新晋投资方,剩下的大多是老股东们在抢筹。

资本不计代价进入的前提,是从单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商业模型上找到支撑,但在当下市场乱局之中,资本是否会被竞争绑架、企业是否会被资本绑架,已经成为行业参与方必须重视的泡沫风险。

大合并时代会来吗?

乱局之中的圈地运动,已经被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截至发稿,去年4月上线的摩拜已将服务扩展至29座城市,总单车量80万;ofo覆盖城市为35座,平台车辆总数达100万。而在今年,双方向市场投放的单车极有可能均超过1000万辆,而按照腾讯科技此前的测算,这意味着双方今年很有可能覆盖到四线城市,ofo方面表示今年要覆盖200座城市。

然而,一家分析机构向腾讯科技表示,根据他们此前的调研,中国400多个城市中,用气候、地形因素排除后,真正适合投放共享单车的很可能只有100多个。

不仅是投放城市上的大跃进,在投放模式上,陶安平向腾讯科技表示:“正常的投放模式应该是先小规模投放,然后根据运营数据逐渐变多;但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普遍将这个探索过程大为缩短。”

“尤其在一些供需模型尚未摸索清晰的中小城市,投放节奏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小蓝当前主要集中在模型相对清晰的中大型城市的原因。”小蓝单车cso陈怀远也向腾讯科技表示。

事实上,在腾讯科技联系的多家企业、机构中,大多对一二线城市的状况颇为了解;但一旦涉及到三四线城市,无论是主观认知还是客观数据,都了解甚少。在这种状况下,依旧贸然炒作三四线城市,也许反映了共享单车企业及背后资本的高度焦虑。

尤其是一些资方赌的是三到六个月短期内共享单车大战结束,这种短周期下,如何快速占领完成圈地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三四线城市互联网基础较差、城市较小等原因,往往还需要企业做诸多探索才能做到真正做到“占领”,“大跃进”有可能会让企业陷入盲目扩张的死结。

这种焦虑确实事出有因。

在此前的专车大战后期,由于补贴战愈演愈烈,看不到盈利及退出希望的部分投资人开始试图阻止大规模补贴;包括后来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都有幕后投资人出于获利考虑的积极运作。

然而,在专车大战中,即便是资方押注的企业在竞争中落败,最终还有收购退出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共享单车的大并购可能会困难很多。

上述机构内部人士向腾讯科技解释,共享单车企业的最核心资产在于单车硬件,企业之间的并购几乎显得毫无必要,“直接拿并购的钱采购一批车,和收购同行,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如果发生大并购,则更多是投资方之间的妥协。

单车平台用户资源,也被一些从业人士看衰。事实上,当前共享单车能否获取用户的第一关键点在于是否有车骑,用户忠诚度会比想象中更低。相对于专车的高流动性,单车在一定区域内的覆盖率就可以决定用户数,尤其在各家硬件体验日益趋同的现在,这一现象愈加明显。

“共享单车的大合并期不会到来”,陶安平则向腾讯科技直言。而对此,摩拜、ofo在多次采访中均未做回应。

但现在给一切下断言,依旧显得为时过早。唯一确定的是,在这个与资本深度绑定的新兴领域,如何处理好市场扩张与资本的关系,很有可能关乎全行业的发展;而企业如何尽快练好运营能力等内功,已经刻不容缓。毕竟,在这件事上,有钱还远远不够。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2015年初就开始酝酿的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了集中爆发。

2015年初就开始酝酿的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了集中爆发。2017年,在投资人举杯欢呼中又打响了争夺的第一枪,转身开始在国内外“攻城略地”。

轮子上的资本狂热

解决最后三公里问题的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几乎同时出现,熊猫资本梁维弘在摩拜b轮投资时,用“忐忑押注”形容当时的心情。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更多的机构是观望看戏。瞬间席卷了互联网的共享单车,现在已很难跟进,还有很多人在等第一个倒下的公司。

单车共享本质上是公共服务,高度依赖政府资源和输血,最现实的做法是通过“政府+市场”的方式运作。很多人会用滴滴和uber来看“橙黄大战”,但其量级却不可同日而语。据统计,中国会选择“最后一公里”骑行人口大约0.85亿,而对于想站住脚的互联网平台来讲,1亿用户量仅仅是刚起步,更不要说不清晰的盈利模式。

ofo、摩拜入局较早,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直逼独角兽。据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激战,这30多家累计城市单车投放量已超30万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其中仅广州就有10多万辆。

表格来源:投资界

1.据公开信息整理,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共11家。其中,仅2016下半年融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

2.巨大资金入局。半年内,ofo完成了5次融资,摩拜完成了4轮融资;后来者小鸣单车在短短24天内完成3轮融资;优拜单车也在3个月内获得3轮融资。而在2017年第一周内,摩拜单车重磅宣布获得2.15亿美元d轮融资,ofo 随即发表声明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

3.除了一般投资机构外,摩拜投资方出现了一批pe机构,比如高瓴、华平,同时站队腾讯等;同比ofo投资方,则是抱上了“滴滴系”大腿,小米也入局;

4.中国模式出海。在强大资本的催促下,2016年下半年,摩拜、ofo开始出海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摩拜宣布进军新加坡,ofo随后也宣布在伦敦、新加坡和硅谷提供共享单车服务。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投资方是腾讯。作为滴滴的重要战略投资人,在这次“单车大战”中,腾讯并没有与滴滴站在同一阵线,而是选择了ofo的竞争对手摩拜,背后颇耐人寻味。似乎在摩拜看来ofo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了,“真正的对手是滴滴”。

到底是什么点燃了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火热,确实出人意料,可为什么偏偏是这个领域?随着滴滴合并uber,国内网约车的局面告一段落,格局基本已定。但出行仍需解决诸如“最后一公里”问题,投资人也希望寻找下一个“滴滴”。摩拜、ofo共享单车的出现,可谓正合时宜。

自行车租赁本身是个很好的生意,但没法跨区域管理和同质化竞争严重,传统租赁自行车很难赚钱。创新工场孙培麟是摩拜单车项目较早的发掘者,作为一名资深骑行爱好者,他之前看过很多类似的项目。在他看来,一般的共享单车损耗率较高,且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摩拜对车进行重新设计,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相比一般自行车,摩拜算是智能共享单车。除了五幅轮毂、全铝身、gps定位,光智能锁就做了八代。甚至还出现了第三职业“摩拜猎人”,用户自发的帮助摩拜管理、举报,获得奖励。在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看来,摩拜等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科技其实是中性的,科技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人性的折射。它可以放大人性善的一面,也可以放大人性恶的一面,这取决于你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摩拜单车可能是想要用科技的力量来无限的放大人性善的一面,以及城市责任感的一面。”

“我当时创业时想的是,如果自行车足够多,人人都可以很方便的骑到自行车的时候,他不会想要占有它。除非是非常恶意的。”在胡玮炜看来,摩拜单车更像是一项城市运动。有城市的英雄主义、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有城市的复兴、有每个人的参与感。最后甚至每个人可以通过骑行的方式来改变这个城市。“自行车可以让城市更加有活力,你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变迁,回归简单本质的生活。”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非常认可摩拜的技术,他坚持认可技术改变出行。“共享单车可以有很合理的商业模式。为什么uber、滴滴盈利这么困难,因为人力成本高。共享单车相对互联网化,没有司机,产生对用户的价值,成本与收费能达成合适的比例,规模化后能产生价值。”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智勇一开始对共享单车模式是持怀疑态度,他感慨:“半个月之前我开始用ofo、摩拜,第一次体验后,就觉得这个模式一定成立,而且我一定会成为高黏性用户。我特别在乎走路、健身,共享单车很方便,这个市场是刚需的。”

只参与ofo一轮投资的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也明确表达非常看好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毫无疑问,一定会彻底改变中国城市短途交通的现状,未来中国的车一定会有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相当于把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市场化,把民营企业资产公共化。民营企业、市场、公众利益、投资人利益都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是伟大的中国创造。”他认为,未来共享单车会出现几大巨头,但绝不会是一个两个,肯定会有三五个。

资本总是不断地向头部公司靠拢。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则持怀疑态度:“共享单车已迅速变成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完全要靠资本来投入,拼资本和线下的执行力。对于天使投资来说,窗口期太短。在天使投资行业有很多小波浪,可能一年的时间过去之后就没有机会了,共享单车就是这种类型。虽然非常火,但不能追热点。共享单车是有一定的需求,但是能不能成为一个大的产业还需要观察。”

当下的单车大战就像此前的千团大战、百播大战,虽然已是红海,但仍有创业者不断进入。在问及一名成都的创业为何选择共享单车时,他的回答十分耿直:“因为很多投资人再看,所以就进来了,不知道有什么盈利模式。”去年10月,摩拜的投资方之一祥峰投资就表示,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上亿美元级别的入门门槛,这对于新进入的小团队来说,在成本考量上挑战较大。

下一站,合并?

一位共享单车ceo曾向媒体透露,现在全国80%的自行车生产线上出产的都是共享单车。

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平台出现的频率,有限的资源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传统自行车生产的产能一开始是冗余的,因为共享单车大量资本入局,上游供应链的成本也在上升,如果没有稳定的订单和资金作为靠山,很多公司上游成本降不下来,对团队扩张有影响,而这对于后入局的玩家来说,十分危险。因为拿不到订单或者成本过高,就会被逐渐清出场。

1月16日,ofo对外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锁,并首批投放在北京部分地区。同时披露的还有一组数据:ofo连接单车近100万辆,覆盖全国33座城市,拥有用户超1000万,提供出行服务1亿次。还有消息称,个人闲置车辆也可纳入小黄车的体系中。

摩拜方表示公司目标是每个城市投放10万辆,粗略估算,马上将进入第12个城市的摩拜需要上百万辆车。可以想象,后面一段时间内,大街小巷可能会停满颜色各异的共享车。

在投资人孙培麟眼中,他不认为摩拜、ofo会出现类似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情况。“首先,本身产品、解决思路是不一样的;第二,一个城市里投放多少辆自行车是由团队决定的,市场上有无限的单车和空间。未来会有更多vc去追逐这个市场。”

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此前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做出了行业判断:共享单车的竞争壁垒,来自对行业发展阶段的判断,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数量壁垒,即要让用户方便地看到、感受到和使用到共享单车。他表示,目前ofo已控制了全球40%的产业链,第一阶段的竞争今年年底要有终局,会分出胜负,结果基本上是二八原则。

目前来说,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很简单:用户一小时一元钱的收入;用户交付99-299元押金带来的现金流和资本沉淀;规模足够大后的广告收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并非只有自行车,在人性、资源等条件的约束下并不易革命。共享单车场景也有很多,如旅游、上下班、健身、社交等,随着微信小程序的逐步完善,玩法上还需要探索。

几乎毫无疑问,共享单车行业会在今年洗牌,剩下的可能会在资本的主导下合并。规模、资金、运营是大战胜出的关键。虽然共享单车创业门槛低,但毕竟燃烧了自己,拯救了日渐衰败的自行车行业。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资本的大风吹得如此强劲,我国当下的二次元产业究竟发展的如何呢?

近日,快看漫画完成2.5亿人民币c轮融资,基本上可以称作是新年伊始二次元领域公司获得的首笔大额融资。

成立不足两年,快看漫画已完成3轮融资,总金额接近4亿人民币,其发展速度着实令人咂舌。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也表示:“团队在核心90后00后以及泛二次元人群中拥有广泛的渗透率,潜力无限。”

其实,不只是快看漫画如此受资本青睐,近年来,我国二次元产业一直都是热的。据了解,我国二次元用户已逾两亿,二次元市场当前规模已达2500亿元,从2015年开始,二次元产业就已经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腾讯、阿里等纷纷投身其中,光线传媒甚至成立了动漫集团“彩条屋影业”,专门寻找优质的动漫公司进行投资。

然而,资本的大风吹得如此强劲,我国当下的二次元产业究竟发展的如何呢?

二次元市场虽已开启,但尚未成熟

二次元市场的开启首先要归功于二次元文化的渗透,伴随着“残念”、“大丈夫”、“鬼畜”、“傲娇”、“抖s”、“腐女”、“cp”等二次元词汇在三次元世界的日益普及,二次元文化渐渐从“小众”走向了大众,金融世界里一扇新的大门也随之打开。

1、二次元受众主要为90、00后,整体消费能力不足

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90%以上的二次元用户均为90后和00后。目前,消费能力最强的80后和85后已经渐渐的背起了家庭的重担,在二次元产品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少。刚刚进入社会的90后与零花钱极多的00后在二次元产品上的消费能力其实是不分伯仲的,90后有着极强的ip情怀,00后更是愿意为正版产品付费。但是毕竟人数有限,人均2000元以上的年消费还不足以催熟这个市场的大爆发。

因此,二次元市场当下需要一方面不断扩展二次元文化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深入的研究00后的受众特点,毕竟他们才是未来二次元产业消费的绝对主力军。

2、二次元整体的产业链不够成熟

首先,上游成本高和风险大,一旦内容的生产不能保证持续性,规模化就很难形成。目前伴随着政府的补贴和资本的助力,局势有好转,但是依然耗时费力。

第二,中游的ip版权聚合能力不强。其实这部分还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很多公司选择以社交手段切入二次元市场,用户粘性维持得不错,但是在ip的生产和运营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推出的二次元产品常常高开低走。

第三、下游的衍生品是当下进攻二次元领域的公司做得最多的,因为其具有高增长和高盈利的特点。但是下游的关键在于ip的粉丝基础,目前我国二次元衍生品市场初具规模、种类多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不论你是做平台、做社区、做周边还是做社交,也不论你的主营方向是游戏、动漫还是小说,ip和内容才是二次元产业的核心,努力的让ip的转化可以与受众的需求达到高度的契合、同时保持内容的持续产出和超强的生命力都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群体数量和粘性,最终实现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的反哺,延伸产业价值,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生态环境。

千亿蓝海诱惑巨大,资本持续助力加持

2015年被称作“二次元元年”,因为巨头们大多是从那时开始着手布局二次元产业的。在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宠爱下,原力动画、juju、青青树、a站、b站等一批二次元内容公司或平台得以茁壮成长。

到了2016年,资本虽然由疯狂转为慎重,但是对于二次元产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依然频频出手。有数据分析,2020年“二次元”产业将迎来6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足见其潜力之大。

在众多被投企业中,多数公司都仍处于天使或者a轮的早期阶段,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二次元的爆发的确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在二次元领域,有两家公司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a站和b站,二次元市场的绝对先驱者,也都是投资人的心头好。

a站成立于2007年,立足于90后、00后泛二次元亚文化群体,从弹幕视频起步,逐渐发展成一家综合性弹幕视频网站。b站创立时间比a站晚了两年,但是后来居上,就现状而言,似乎已稳坐行业头把座椅。

截至目前,a站和b站均已完成4轮融资。截止最新一轮融资完成之后,a站估值达18.5 亿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b站的情况貌似不错,有传言称其已实现盈利,估值或超10亿美元。

a站的b轮投资方,中文在线执行总裁戴和忠说:“二次元并不代表非主流,事实上,随着90后、00后未来的崛起和将成为社会主力,acg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文化的重要一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a站的a轮投资方合一集团已被阿里巴巴收购,而b站的d轮融资领投方正是腾讯,由此可见,at在二次元领域再次相遇,大家对于内容的收割脚步在不断加快,对于90后消费市场这块肥肉也早垂涎欲滴,一场激战已经拉开了帷幕。

90、00后的钱好赚吗?

随着时光的流逝,70、80后渐渐成熟,90后渐渐长大,不算不觉得,1990年出生的人,如今已经26岁了,多个市场报告反应,90后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于是,资本涌向项目,项目聚焦90后和00后,投资人也不得不开始研究90后、00后的消费心理了。

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就说过,如今“90后,甚至00后开始登上文创产业的舞台,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需求。”需要提供新的供给侧的热点来迎合,他十分认可,“像视频上的综艺节目、短视频、网剧、还有弹幕、二次元等不同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得到的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喜爱和热捧。”

然而90后的钱真的好赚吗?我们暂且先不提一直亏损的a站,眼前就有一个血淋淋的例子——神奇百货。

主打二次元周边产品的神奇百货曾经风光无限,创始人王凯歆更是在某综艺节目中公开放出豪言“我要赚够95后的钱”,可结果呢,先是搬家、裁员事件引来舆论质疑,而后又曝出运营数据造假的丑闻,负面不断让神奇少女身心饱受摧残,最终,只听平地一声雷,神奇百货以及神奇少女的人设一同轰然倒下。

我们暂且不管这场风波到底是因为创始人太年轻经验不足还是投资人真的挖了坑让王凯歆背锅,至少可以证明一点,90后的钱没有王凯歆说的那么好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90后和00后真的是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经济基础并不稳定,消费观也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下与60后、70后、80后大不相同。他们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在进行消费时,“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我才会消费。

原b站旅游事业部负责人傅京南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表态,如果当初没有进入二次元产业,没有试图去赚90后的钱,“肯定能挣更多”,他介绍,“在日本,二次元真的是穷爱好”。但是,“因为我喜欢,我这辈子一直做我喜欢的事,把我的钱也花在了我喜欢的事上。”

自我意识的觉醒在90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诚然,如果没有为喜欢买单的90后和00后,二次元产业的爆发也应该会遥遥无期吧!这种消费观或许不够理智,但并非不明智,反而可以促使市场开发出更加切合人们需求,更多足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的好产品。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