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融 下的文章

毋庸置疑,我们正处在颠覆式创新的新经济时代。随着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余额宝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应用席卷而至,从而拉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序幕。

毋庸置疑,我们正处在颠覆式创新的新经济时代。随着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余额宝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应用席卷而至,从而拉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序幕,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思维下金融理财、贷款和支付创新的三种基本模式:凡是有留存资金就关联货币基金,凡是有供应商就给贷款,凡是有账号就可以做支付。

在互联网思维冲击下,传统金融经营的资本、信息、信用和风险将发生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将让传统高深专业的金融知识和产品,回归普通人都能理解参与的常识和常态,使更多人体验到更好的金融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开拓了小微金融的蓝海,以目前风头正劲的东方融资网为例,该网站年至少帮助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第三方的金融服务平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对称、渠道畅通,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客户亲睐。

凡是社会人都有信用

历史上信用的发展有两次大的飞跃:一是信用方式的进化,即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进化;二是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即从单纯的消费领域向社会再生产领域扩大。与依靠各类证明、担保、记录累计而成的传统信用不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新信用的构成是无处不在的,消费结构、支付场景、购买习惯、社交关系等碎片化的信息都将成为个体信用的组成要素。信用构成要素的变化,使“人人天生有信用”成为现实,让信用真正回归以人为本。

除此之外,过去的信用是在生产和消费的终端,在生产、消费活动中逐步积累,并被挖掘应用。而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信用本身在发生改变,受益于互联网的高效、开放与信息易取等特性,其构成要素更加全面和精细。未来互联网涵盖的范围将更广、更深,随着云平台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将被采集,并且随着信用价值的精准转化,从而实现只要是社会人都会被赋予信用。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用信用消费的人数将会从现在的1亿人左右,跨越到5亿人以上。当然,对于信用违约的惩罚,也会与传统有很大不同。

凡是有风险就有保险

保险源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同时又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科学资料。但传统风险管理却导致保险业产品单一、形式产品多且产品线扩展乏力。互联网时代的早期,保险业也只是简单地通过互联网来销售保险产品,且大多是线下已有的传统产品,毫无新意可言。直到“脱光险”、“赏月险”等奇葩保险产品的出现,体现了保险业对服务、对风险的重新思考和定义。

其实,保险产品的天然特性非常适合互联网,无需生产、无需仓储、无需物流,用户有风险有需求就立刻生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从家庭财产,到外出旅行,再到一次签证能否办理成功,以及去扶倒地老人,每个角落我们都实实在在感受到风险的存在,保险产品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应运而生。未来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信息层面的全面统一,还有技术层面的深化普及,以及模式层面的相互融合,这些要素必将加速保险的变革。随着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升级,保险产品的进一步普及,有风险的地方就会有保险,定价将更加灵活。

凡是有创意就有投资

有人的地方就有创意,但创意往往很少转化为实际产出。先不论创意本身价值的参差不齐,创意者最为缺乏的是引入投资的渠道。即使有引入投资的渠道,往往也会因缺乏投资方所需的材料,如市场销售策略分析、市场前景评估、市场风险评估、细分市场投资机会分析等,而导致创意直接消亡。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交换的便利、高效和低价催生平等与分享。不管创意者做什么工作、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有好的创意,把它展示出来,都将有机会得到融资,网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喜好和实际能力对创意进行投资,这就是众筹模式的价值。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这种模式更为开放,同时能否获得投资也不再是以创意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民喜欢的创意,都可以通过众筹获得启动的第一笔资金,这笔资金将给创意者带来无限的可能与期望。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所整合的产业路径正在不断延伸,混业和跨界打破了原来传统行业各自坚守的明确界限。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所整合的产业路径正在不断延伸,混业和跨界打破了原来传统行业各自坚守的明确界限,原先的企业,其所依赖的固有程式化的运营方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型混搭冲击:互联网金融的联姻、生活服务的地毯式包罗、虚拟身份的高调外露等,都用一种传统管理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硬生生的为各个企业带来了巨量利润。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有其先天的优势,首先受益的便是广大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由于其资金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一直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但如今互联网金融的涌入,逐渐改善了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慢的现象,小微企业客户借助东方融资网这类的在线融资服务平台,直接找到对口的渠道和产品。

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经济体愈加成熟,其经济增长速度便会放缓,债务将会逐渐累积起来,所以成熟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一般要比新兴经济体高。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是按照这种逻辑,我国的债务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据相关人士观点,中国的债务水平不算高,因为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居全球之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高债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如果这种理论是对的,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互联网的发展激情澎湃,而实体经济却啼寒嚎饥,虚拟与实体的不对等发展本身就存在一个前提,即正是由于实体经济的不振才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这种倒逼的结果让人们意外的迎来了互联网当前时代的发展大爆炸,这似乎是市场对当下实体经济不振从而带给人们的另一种意外之喜。

经济学告诉我们,金融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系统性风险方面效果显著,互联网公司在金融方面的发力便不难理解:互联网具有的轻资产的性质几乎与金融本身具有的属性如出一辙,两种形式的链接似乎在边界的整合方面实现了无缝联合。金融体系本身就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手段在实体身上的附着从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互联网和金融体系的无缝对接,其展现的状态如此完美,恐怕是实体经济望尘莫及的。所以互联网金融业态当前发展的如此卓越,从中或可看出一二。

但是金融创新手段迭出、金融衍生品的层出不穷,产品的结构和潜藏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监控;虽说大数据的监控手段到目前为止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但是大数据的运用手段仍然不很成熟,所以无法感知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而互联网本身在技术、法律、操作方面从来不会止步,其试错的动态脚步一直将会进行下去,所以期间存在的风险因子随时可能放大。

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商品和土地的标的都是实物要素,交易过程易于监控,所以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即使有风险,这种风险也会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反观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存在二元维度的延伸:互联网具有无限延伸的触角,金融的延伸触角也相当发达,所以二者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风险的共生。而应对这种共生的风险,其可控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互联网所拥有的天然属性之一,就是将产品尽量做到适合用户的体验,这种个性化的体验迎合方式在网络的各个端口上聚集了大量的应用人群。强调个性化的自媒体其实就是个体体验的外化形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当前运用这种个性化的经营方式来运营公司,本质上就是将产品来做成自媒体的形式吸引客户,社交的意味浓重。这种带有个性化运营理念,国家在监管方面的政策制定就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实体经济运行机制可以用政策加以规范、监管或者指导,毕竟其运营的传统模式已经成型,但是这种成型的模式化运作方式在遭遇到个体情感或者情绪跌宕的个性化运营时,政策的指定就显得无所适从。

互联网金融当前带给我们的最大改变,就是个人理财逐渐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而不是时尚。个人理财从传统意义上而言,乃是一种财富的额外生发方式,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的个人理财,P2P的发展乃是一种社交意义上的个人金融。在没有产业合理规范的规则下,其中蕴藏的风险对于个人而言如何防控和消弭,这是每个理财者都应注意到的问题。

实体经济的严重不振,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两个极端的走向提醒着每个深处其中的人都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深处繁荣,还是身在困境?从历史上来看,每一种疲弱的经济状况都蕴藏着新兴的种子,如果我们将这种背景看成是新型经济崛起的前夜,自然对于种种过渡阶段的危险应有所防备,并警醒自己时刻注意其中的泡沫,而不是一味盲目乐观的予以乌合的狂欢。



除了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外,多家银行也在布局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例如,2013年9月,招行也推出了类似P2P贷款的投融资撮合服务,在业内引发热议。

除了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外,多家银行也在布局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例如,2013年9月,招行也推出了类似P2P贷款的投融资撮合服务,在业内引发热议。招行“e+稳健融资项目”P2P网贷项目自9月17日开始上线,与普通的P2P平台不一样,招行的P2P融资项目都是针对企业客户放贷,规模也相对较大。

同样是在2013年9月,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公布了战略合作的方案,其中直销银行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在直销银行业务方面,民生银行主要依托的平台将是淘宝网站,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系统还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实现互通,提供实用并符合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客户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而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渠道与资源,大力促进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

此外,2014年1月12日,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正式上线。这个项目早在2013年5月10日就开始启动,酝酿了整整7个月。据悉,在工商银行的规划中,未来融e购将成为工商银行转型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当然,目前银行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型只能算是“第一季”刚刚启动,路还很长,银行们能否将概念转化为业绩和市场估值还需要更长时间来检验。



据报道,小米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与北京银行签订移动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将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扩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据报道,小米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与北京银行签订移动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将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扩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基于小米公司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双方将探索包括NFC、理财和保险(放心保)标准化产品销售、货币基金销售平台以及个贷产品在手机或者互联网终端申请等。

此外,北京银行还将为小米公司股东和员工提供个人信贷融资服务以及个人财富、投资服务,小米将作为北京银行产品扩展渠道和产品开发的合作伙伴,支持北京银行员工提供零售金融服务。

小米涉水互联网金融的野心不断显现,小米于2013年12月26日注册成立了“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这家新公司的经营项目包括:电子支付技术、支付结算技术及清算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在当下,互联网思维五个字,似乎有一种魔力,从余额宝、百度理财到理财通,从微信支付到020,立竿见影的改变着传统行业。

在当下,互联网思维五个字,似乎有一种魔力,从余额宝、百度理财到理财通,从微信支付到020,立竿见影的改变着传统行业。

1元起购,随时赎回,快速提现的“百度理财”,4小时内就募得10亿资金。互联网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长尾定律取代了“20-80”定律,原来那些在边际之外的,极低的需求与供给,都被聚集起来,进入了边际之内。穷人们的钱汇聚起来,也变为滔滔洪流。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类理财产品,从互联网角度解决了银行所不能及的那一部分资金的聚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传统金融行业力所不及的那一部分资金的发放,互联网思维也可以提供一个精彩的解决方案,这就是P2P金融。相比较于发展时间较长,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B2B金融,P2P显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比如去年10月开始,一大批P2P网贷平台发生倒闭潮现象。专家建议,中小企业要想借助互联网金融力量融资,目前最好去类似东方融资网这类的专业B2B融资服务平台。相反,P2P网贷平台,多面向资金基础较为薄弱的个人客户。

P2P金融的意思,简单说,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借款者发布金额、利息、还款方式、时间等信息,借出者则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双方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确立借贷关系,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实现自助式借贷。

P2P小额金融特点,在于利用网络的长尾特性,社区强弱关系等特点,有效降低双方搜寻、发现信用、风险等信息的成本,合理配置资源,不但利用了闲散资金,也使借款人低成本的获得资金,相对于信用卡、银行小额贷款,这种方式成本更低,更容易获得。目前,P2P金融涉及金额很小,有些仅数千元,多的也不过一、二十万元。

在风险控制方面,平台会对借贷双方进行初步的信息审核,比如身份证、学历、职业、或者一些固定资产证明,把一些不能显示自己具备基本信用能力的人剔除。比如,拍拍贷的信用体系里,常用方法是与全国十来家数据公司合作,这其中包括身份证查询、学历查询,及工商注册查询。

在这种方式下,P2P金融,实际针对的是有一定文化、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借款者,对这种类型的借款者,信用制约是有效的。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淘宝卖家,以及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型企业,在P2P借款人中占到相当比例,出借人也比较偏爱此类借款者。比如,一个典型的大额借款通常来自一个优质淘宝商户,20万元的借款需求通常能吸引200到300个出借人投标,每人借出50到5000元。

除了借款人的身份,在平台中,信用积累也是有效的。滚动起来的信用本身就意味着价值。对于一个P2P网络中建立了很高信誉的人,他的账户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就如同一个不断按时还款的信用卡用户,额度会逐步提升。另一个较好的例子是淘宝的皇冠店——显然,一个3皇冠的店主不会为了一笔5000块的买卖被淘宝封掉价值6万的店。当然,与此同时,也必须面对刷信誉的挑战,必须做好监管。

在风险管控方面,目前国内P2P领域出现的一个分歧就是,P2P平台是否应该对出借人的资金安全进行兜底保障。目前,许多P2P金融公司纷纷放弃独立的获客渠道、信审风控、促成交易、放款的全部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纯线上第三方平台模式,转向为线上、线下结合、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或资金兜底保障的模式。

不仅要求每位出借人将资金分成多份,也将每笔借款拆分成多份。比如出借人一笔5万元的资金,通常被建议分成100笔贷出,平均每笔500元;借款人一笔5万元的贷款,分成100份,平均向每位出借人借500元。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用户无法还款时,出借人承受的损失会比较小,以降低出借人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P2P网贷平台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用创新的方式,让借款者提供信用信息,让投资者利用自己的分散知识进行判断,进行有效的信用识别和风险管理,并利用社会关系形成制约。如果这段话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无担保、无垫付、无连带责任、坏账率与平台无关。虽然,着看似不负责任,实际却更加稳妥。

因为如果平台进行兜底赔付,会造成投资者的道德风险,这个时候,平台实际变成了银行的信用贷款。但平台的能力并不足以完成这种银行的常规信用控制。兜底支付的方式,表面看起来解决了风险,但实际把风险都积累在平台。更重要的是,在高估值,然后出售的模式下,这往往会导致经营者短期的道德风险,为做大规模而忽略风险。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平台要有一定赔付,或者说,有一定的投入、绑定,才能在平台责任范围内的审核部分避免道德风险。某种意义上,拍拍贷现在的有条件本金保障赔付方式,实际上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为符合P2P精髓的那一部分投资进行兜底担保。实际上,当符合P2P金融的精神时,坏账率反而更低。

可以预期的是,引入更强的关系链接,甚至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连接,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利用强关系增加制约,乃至扩大潜在客户数量,都是当下P2P金融领域极有前景的方向。

但平台企业始终只是企业,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政府信用体系的介入,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如何提供有效的信用保证,纳入国家的信用体系,这是最大的扶持。某网贷平台CEO施俊曾表示:依托于美国成熟的信用体系,一个机构凭借个人的社会安全号,就可以调用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因此,美国P2P网站对于借款人偿还能力的评估准确性相对较高,也更利于纯线上的P2P金融。

国家信用体系提供支持,其理由则在于P2P金融的公益性。目前的机制,实际上已经剔除了信用能力低下的一部分人,这虽然减少了风险,但却不利于社会底层群体用自己的劳动去结合资本,进而提升自己收益的能力。

劳动力与资本结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最初的小额启动资金,往往制约着穷人改变自己的意愿。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在1983年就创建了格莱珉银行,通过开展无抵押的小额信贷业务和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机制,不仅创造了利润,而且还使成千上万的穷人摆脱了贫困,使扶贫者与被扶贫者达到双赢。实际上,这正是P2P金融的最初启示。在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开展的小额贷款,也帮助了很多穷人摆脱贫穷。从这个角度看,P2P金融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