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防骗 下的文章

非法集资行骗,无一不经过画饼、造势、吸金等环节,即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虚假宣传造势等,让投资者一步步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非法集资行骗,无一不经过画饼、造势、吸金等环节,即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虚假宣传造势等,让投资者一步步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近期,“理财平台”接连曝出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几起大案已被公安机关定性为非法集资。当前,大案频发、涉案金额大、参与人数多,已成为非法集资的新特点。非法集资有哪些常见的骗术?投资者为何频落陷阱?非法集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发案比较集中的一些区域进行了追踪调查。

骗术花样翻新

在近期频现的非法集资案件中,违法分子骗术花样翻新,经常根据所谓的投资热点编出形形色色的“优质项目”,高息利诱,骗人没商量。

p2p平台编造项目融资。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络借贷机构野蛮生长,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突出。不久前曝出的“e租宝”案,非法集资达500多亿元,涉及约90万名投资人。此类非法集资案往往通过虚构投资项目,采用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模式,为平台母公司或相关联企业融资。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私设资金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些平台私设资金池,违规自融自担,宣称风险备用金由银行监管,却未充分披露相关监管信息,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

打“养老”旗号诱骗。时下,不少投融资中介打着“养老”旗号非法集资,有的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有的则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2015年,一家名为成吉大易的公司在国内多地借“养老项目”为名进行集资,诱使许多老人参与,最终却“人去楼空”。

号称内购vip实则房企变相融资。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有的甚至是项目还没开发建设,就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等形式,变相进行销售融资,有的还存在“一房多卖”。

房地产领域的非法集资模式还有承诺售后包租或回购、项目融资两种形式。手法是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一些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项目开发等名义,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集资。

以股权众筹、买卖原始股等名义行骗。此类骗术往往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地方交易场所包装理财产品向公众出售。目前有的电子交易场所通过授权服务机构及网络平台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涉嫌非法集资。

假借“互助计划”收取小额捐助费用。一些以“某某互助”“某某联盟”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基于网络平台推出多种与相互保险形式类似的“互助计划”,但这些所谓“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没有经过科学的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不订立保险合同,更不具备合法的保险经营资质,相关承诺履行和资金安全难以保障。

万变不离其宗

尽管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披着各式“马甲”,但万变不离其宗。广州市金融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非法集资行骗,无一不经过画饼、造势、吸金等环节,即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虚假宣传造势等,让投资者一步步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记者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受骗者大多是被“高回报”吸引,这些所谓的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一般在10%到3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40%,极具诱惑性。

先秀“画饼”。以新近查处的上海中晋资产非法集资案为例。2012年7月起,“中晋系”先后注册50余家子公司,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利用虚假业务、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等手段骗取投资人信任,并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其中一款“永久合伙人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高达40%。

再秀“造势”。为显示“雄厚实力”,“中晋系”不仅冠名赞助上海某卫视相亲节目,找来知名人士做形象代言人,而且租赁的办公场所不少是地标性的高档商务楼。

广州市金融局副局长邱亿通介绍,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件看,犯罪团伙实施作案的目标群体多为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等中老年群体。

例如,广东“邦家”案受害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甚至还有孤寡老人。“邦家”打着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的幌子,大搞宣传会、推介会,欺诈中老年投资者。一名受害人告诉记者,“邦家”搞过一个宣传会,6个大厅,特别气派,让人感觉是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没想到会上当。

今年清明节期间,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披露了一起非法集资诈骗案。从去年4月开始,玄武区珠江路一家名为“营口利伟达”的投资公司,雇佣专人在闹市区发放宣传单页,号称在辽宁一县城投资寺庙复建和墓葬项目,给出2%的月回报率吸引投资。南京有50多位老人参与,投资数额高达300多万元,但今年春节后,这家公司便人去楼空了。

玄武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闫雪松说,有一些老人是带着侥幸甚至赌博心态参与的。调查中有一位老人说,自己感觉可能是骗局,但认为能赶在该公司资金链断裂前全身而退,还是能赚到钱的。

防诈骗五项提示

广州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士说,由于受害者涉及面广,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巨大,在造成投资人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

“你惦记人家的高息,人家想吃掉你的本金。”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一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多数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破获前,赃款已被挥霍一空或去向不明,即便法院对案件作出生效判决,许多受害人也难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被骗资金。据南京玄武警方介绍,办案民警在抓获“营口利伟达”投资公司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冯某时,发现他已没钱了,骗来的钱都已用于支付团队雇佣费、利息和还过往欠债。

2014年4月出台的《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

为此,公安部门提示广大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全面了解产品信息,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如果一时无法判断,可向有关部门咨询,并可参考以下提示:

一是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利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是投资陷阱。

二是通过查询工商、税务等相关资料,看主体身份是否合法、真实。

三是如遇到推销所谓即将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股票,可通过政府网站查阅是否已经批准发行等。

四是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

五是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要审慎决策,防止自己成为“下线”。



节假日即将来临,各类诈骗也抬头,仅去年一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达59.9万起,被骗走222亿元,网络和街头骗术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不少“升级版”。

节假日即将来临,各类诈骗也抬头,仅去年一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达59.9万起,被骗走222亿元……

网络和街头骗术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不少“升级版”。这些骗术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招招骗人于无形之中。骗子布下了哪些陷阱?我们该怎样识别,如何预防?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1.先引你刷卡套现,再取消交易

诈骗案例:

"刷卡套现"赚手续费?小心!这个过程也会被骗子盯上。便利店主吴某接待了一个中年男子,对方提出要用吴某店里的pos机帮他"刷卡套现",并许诺支付1.5%的好处费。吴某没有抵挡住好处费的诱惑,遂同意了中年男子的方案。吴某用中年男子的信用卡刷卡25375元,然后将自己的25000元现金交付给该男子。交易完成后,中年男子将该pos机偷走,并将之前的刷卡交易取消。至此,吴某损失了近25000元。

专家支招:

此类骗局是利用pos机信用卡刷卡取消交易时间差进行的。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对银行的业务流程研究比较透彻。

信用卡套现是银行明令禁止的行为,监管机构也基于大数据的模型来分析pos机的异常行为。即便是侥幸没有被骗子骗走钱财,监管机构追查到此类行为,也会封禁pos机对应商家的收款帐户。因此,切勿贪图小便宜,经商赚钱要有合法经营才是。

2.互动式语音应答骗取个人信息

诈骗案例:

在俄罗斯,一种以互动式语音应答方式盗取客户银行卡余额的诈骗手段日渐风行。给客户打电话的并不是骗子本人,而是程序机器人,他们能够冒充银行的工作人员,套取客户的重要信息。从2015年4月起,到2016年4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诈骗团伙用这种方式共盗取信用卡金额约六百万卢布。

在国内,我们有时也会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银行可以把钱转回去,但是需要告知验证码,还要核对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信用额度、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受骗者觉得对方对自身的个人信息掌握很准确,容易放下防心,导致银行账户的钱被转走……

专家支招:

在与打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的时候,用户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所谓的工作人员套出,比如信用卡的有效期,信用卡背后的数字等等。

2).在atm机器上不要使用英文界面,使用自己熟悉的界面去操作账户,不要听信对话终端“指示”,将账户的钱款转向其他账号。

3).最有效的验证方式就是挂断电话,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信息是否准确,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拨打骗子提供的所谓官方客服号码。

3.病毒短信、验证码、不明链接——手机中木马病毒

诈骗案例:

“朋友”发来带链接的短信,点击后银行卡被盗刷……嫌疑人通过受骗者点击短信网址链接,将病毒程序植入手机,以盗取受骗者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网站购物消费、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套现获利。

受骗者接到类似短信后,一旦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自动安装木马病毒,并获取通讯录信息,自动发短信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由于短信显示的是熟人,就会有更多的人相信,并且点击链接。这样,被泄露的联系方式就呈现指数级增长。

专家支招:

用户不要随意点击短信的链接,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短信链接可能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装木马或者病毒软件,此类软件可以获得手机或者其他终端的最高权限。这时,用户的手机发送和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骗子拿到。用户在支付过程中账号、密码等等信息都被泄露,导致更多的人被骗。

4.“刮刮卡”中奖?别信!

诈骗案例:

地上捡的一张刮刮卡,刮开后发现竟然中了22万。在兑奖的过程中,逐步被引入圈套,被骗钱财。

专家支招:

天上不会掉馅饼,彩票中奖的概率要比雷劈的几率多不了多少。更何况是捡到一个已经中奖并且未兑奖的概率。面对此类骗局要谨记:别信!

5.“领导叫你去办公室?”原来是骗子!

诈骗案例:

“某某吗?明天到我办公室一趟,有事找你。”接到类似的陌生电话,对方不仅能叫出当事人的名字,还声称是其领导。但这位“领导”却一直不肯透露名字,还一直反问“你听不出我的声音吗?”这样的“领导”来电可能就是诈骗电话,让你汇钱才是骗子的最终目的。除了领导的口吻,还有同事、亲戚、朋友等类似的方式。

专家支招:

工作的事情依据工作的流程,切勿因为是熟人而忽视了规章制度。单位的财会人员,要特别注意防范此类诈骗类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骗子对财会人员会重点“照顾”,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诱导财会人员按非正常流程走账,进入诈骗者的圈套。

6.“手机变号”?专门骗熟人!

诈骗案例:

嫌疑人利用软件来改变来电号码,对事主的朋友进行诈骗。接到手机运营商的电话、短信,都未必是手机运营商打来的。比如有的短信内容写到:为了兑换积分,需要下载一个软件。但该软件可能就是一个木马程序,会盗取个人信息,甚至拦截该手机的短信或者电话。

专家支招:

对付此类诈骗,最根本的方法是接到电话或者短信后,不要轻易按其要求进行操作,待通过官方核实后再加以操作。比如,可以直接拨打手机运营商的官方电话确认。若不幸已经点击链接或是下载了软件,要将手机恢复至出厂设置,更改所有与手机关联的密码。

7.淘宝卖家防范“发红包”,新型诈骗手法

诈骗案例:

犯罪团伙成员冒充淘宝网站的客服以虚假开通“消费者保证金”、“假一赔三”、“7天退换”、“闪电发货”等服务为名,要求店主发红包、点链接、提供真实身份、银行卡号或打开“远程协助”等方式,进而骗取钱财。

专家支招:

发红包只是表象,其背后的行为才是判断是否为诈骗的依据。电商平台的新卖家或者买家都需要辨别官方的客服是否是李鬼。及时升级电商平台提供的沟通软件,加装防病毒软件。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骗术层出不穷,很多古老的骗术穿上了“互联网+”的外衣,我们的信息安全、防诈骗的领域也在与时俱进,尽最大的努力协助大家避免上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受得住“诱惑”,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如今贷款渠道多种多样,一般到银行贷款审批严格且复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也许贷款压根就不是一个事儿,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不少难题,但也滋生了很大的风险。尤其是网络贷款骗子更是很多,骗子们抓住了借款人求款心切的心理,往往成功率会很高,小编想要提醒大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到时融资不成,自己的财产反倒不翼而飞。

如今贷款渠道多种多样,一般到银行贷款审批严格且复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也许贷款压根就不是一个事儿,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不少难题,但也滋生了很大的风险。

糖衣炮弹:摧垮借款人防范底限

借款人卢先生显然是网络受骗人群的典型代表,本想贷款8万元创业的,但他两次前往银行贷款均遭到拒绝。心灰意冷的卢先生将希望寄托于互联网,经过搜索之后,查找到了一家所谓的贷款公司,交涉之后得知,只要汇款一个月利息就能实现贷款。

当真有如此好事?一开始,卢先生带着些许怀疑,但对方殷切的“服务态度”着实令他感动,对方自称是正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均有办事处,故而能够提供上门签约放款服务。渐渐放松警惕的卢先生,将800元利息汇至对方帐下。没有想到的是,噩梦就此一轮轮展开……

糖衣炮弹之下,卢先生又先后支付了3000元“身份证审核金”、3000元“上门放款安全费”,至此,共计6800元付诸东流。然而噩梦还在继续,对方最后居然狮子大开口,让卢先生一次性缴纳半年利息,需补缴4000元。此时的卢先生已经察觉到事有蹊跷,遂提出退款,但对方早已飘然远离。

这只是借款人网络受骗的一个缩影。有关部门每日都能接到借款人及时举报的各类贷款骗局,有人幸而遁逃,有人不幸被骗。网络贷款骗局,如同行用卡骗局、中奖骗局、电信催帐骗局一样,已经成为影响互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诟病之余却让不少受骗者无可奈何。

网络贷款骗子很多,骗子们抓住了借款人求款心切的心理,往往成功率会很高,小编想要提醒大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到时融资不成,自己的财产反倒不翼而飞。



比较一下,如果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建议不要与其联系,要慎重!

比较一下,如果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建议不要与其联系,要慎重!

1、是否会在放贷前收取费用,如果拿到贷款前就要求收取各类费用,基本都是骗人的。

2、是否会计收复利,也就是利息还会在后面的月份生息,俗称“利滚利”,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

3、利息高出国家规定,央行放贷人条例中规定民间借贷利息不能够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

个人觉得数银在线是挺不错的融资平台,最主要的是,他们在银行正式放款给用户前,是不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附加费用的(这点是和一般普通的民间借贷机构最大不同)。



“无抵押贷款”诈骗案件的作案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大,加之此类案件作案手法新颖,欺骗性大,在发布信息时一般以所谓的“诚信集团”、“XX贷款集团”、“XX贷款集团公司”等大公司的名义发布,其实这类公司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工商部门不允许以此类名称注册公司。

1、“无抵押贷款”诈骗案件的作案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大,加之此类案件作案手法新颖,欺骗性大,在发布信息时一般以所谓的“诚信集团”、“XX贷款集团”、“XX贷款集团公司”等大公司的名义发布,其实这类公司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工商部门不允许以此类名称注册公司。

2、不了解银行业务及网络知识的群众容易上当受骗。受害人都是一些缺乏电脑知识、又急需资金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发布的“无抵押贷款”广告信息中一般只提供手机号及联系人姓氏或者QQ号等,没有具体的办公地址,也无法提供真实的公司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通过手机号码查询可看出发布者大多集中在国内少数几个省份。

4、放贷条件极其容易,不需抵押也不需要看收入情况,基本上是有一个身份证就可以贷款,这与正规银行贷款条件相差悬殊。

5、当求贷者动心后,骗子们会利用各种理由要求先收取费用,比如“利息、律师费、核实费、保险费、手续费、保证金”等等,当求贷者先付费后,就会发现骗子再也无法联络。正规的贷款流程在放贷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而是在进入贷款周期后则要按期归还贷款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