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陆金所上市 下的文章

据证券时报消息,已从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处确认,陆金所已正式启动上市安排,拟于明年登陆港交所。

11月7日,据证券时报消息,已从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处确认,陆金所已正式启动上市安排,拟于明年登陆港交所。

日前有媒体报道,陆金所已正式启动上市安排,参与陆金所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团、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已经相继进驻陆金所,开展上市尽调工作,并拟于将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俗称a1的上市申请表。若进展顺利,陆金所预计将于2017年年中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p2p平台。

然而,据柒闻网此前了解,陆金所原本定于在上海上市,而非香港。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于今年1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正考虑在香港或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而他更倾向于在国内上市。

在今年8月,陆金所首席财务官郑锡贵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提到,陆金所正在筹备ipo事宜,或于2017年底前赴港上市。据此前其他媒体报道,陆金所之所以奔赴香港上市,主要是由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最终删除了关于“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

据悉,2015年12月,陆金所敲定了12.16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185亿美元,按人民币计算超过千亿。金枫酒业大股东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参股平安信托而间接持有陆金所股份。

平安集团2016半年报显示,平安旗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公司累计贡献71.42亿元的利润,而去年同期是亏损6.09亿。截至6月底,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342万,上半年总交易量3.2万亿元。普惠金融成立至今,累计借款人总数达到200万,累计贷款量约1595亿元。

此外,在陆金所构建四大板块的“大陆金所”概念,包括陆金所平台,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均是其未来上市的主体。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2016年11月1日,融小妹盘点今天互金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双十一在即,电商大战已打响。银豆网CEO被投资人围困。陆金所要上市了,终于等到了。

2016年11月1日,融小妹盘点今天互金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互金平台银豆网躺枪 金博会遭围堵!ceo自述被围困的24小时

2016年10月30日,有网友爆料称,互金平台银豆网金博会的展台遭众多投资者围堵,投资人手举“国企华信,还血汗钱”的标语聚集在银豆网展台前。

据了解,维权的投资人并非来自银豆网,而是另一家平台“罗斯金融的投资人,银豆网因与罗斯金融有共同的股东而“躺枪”。随后银豆网发表声明称,平台与罗斯金融各自单独运营,没有任何业务关联。【详细】

小妹点评:冤有头、债有主!银豆网背了黑锅?

陆金所上市计划瓜熟蒂落!花旗等四家投行入场尽调

陆金所被传要上市的声音一直都在,如今这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据了解,近日参与陆金所控股ipo(首次公开招股)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团、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已经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事实上,在今年8月中国平安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就曾提到,下半年会启动陆金所分拆上市计划。陆金所首席财务官郑锡贵也在同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陆金所正在筹备ipo事宜,或于2017年底前赴港上市。

但眼下,受监管整治和资本寒冬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声誉和估值都处于历史低点,这家b轮估值已达185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要想在资本市场完成一次华丽的亮相,压力着实不小。【详细】

小妹点评:陆金所上市!吃瓜群众表示终于等到你

双十一将至电商大战打响!白条、花呗、任性付pk 你会选谁?

双11来临之际,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已经开始了备战的布局,而伴随电商的几大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白条、苏宁任性付也没有闲着,他们已经掀起了双11电商大战背后的消费金融战。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次蚂蚁花呗、白条、任性付在双十一各有什么动作。

白条方面,从10月26日起,白条开启临时提额功能,为白条用户提供了200亿元提额包,每个白条用户最高可提额8888元,而在京东商城消费后,对白条额度剩余不足20%的白条用户还将进行二次提额。

花呗方面,相比白条用户的200亿提额包,蚂蚁花呗的总提额包为100亿元,从10月18日起,消费者可以从支付宝或者手机淘宝进入蚂蚁花呗临时额度页面,用户有机会临时提额最高5.5万元。【详细】

小妹点评:双十一电商大战 抓住机会薅羊毛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



陆金所被传要上市的声音一直都在,如今这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陆金所被传要上市的声音一直都在,如今这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据了解,近日参与陆金所控股ipo(首次公开招股)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团、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已经进场开始尽调,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

事实上,在今年8月中国平安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就曾提到,下半年会启动陆金所分拆上市计划。陆金所首席财务官郑锡贵也在同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陆金所正在筹备ipo事宜,或于2017年底前赴港上市。

但眼下,受监管整治和资本寒冬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声誉和估值都处于历史低点,这家b轮估值已达185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要想在资本市场完成一次华丽的亮相,压力着实不小。

据了解,其内部酝酿一年多的kyc2.0(knowyourcustomer),即新的投资者与产品风险适配体系已于九月上线,并注册了一套针对个人投资能力的评分体系“坚果财智分”。

一直力争坐上国内互联网财富管理头把交椅的陆金所试图通过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投资人进行更精确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以期在此基础上实现更精准的资产与资金的适配,进一步提升运营和风控效率,进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所一惠”的新格局

因为起家于p2p业务,陆金所这些年始终难以摆脱与之画上等号的困扰。但事实上,经过最近几年的业务调整和架构整合,陆金所早已转型为一家定位互联网财富管理的综合化平台。

而此次的上市主体陆金所控股除了有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着力于资金端的陆金所外,还包括侧重于b2b机构间交易的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下称,前交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重金所),以及着力于资产端的平安普惠等多个板块。

去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以19.538亿美元将平安普惠与前交所打包出售给陆金所,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整合。后者是一家定位b2b机构间交易的平台,同时也在开拓跨境业务。

另一家重金所主要着力于地方政府融资业务。今年3月开始,平安集信开始陆续收购重金所股权。8月中旬,重金所成为平安集信全资子公司,法人代表也变更为陆金所新任董事长李仁杰,但目前还未完成并入陆金所控股的全部流程。

相比上述两家刚刚整合进陆金所控股的交易所,平安普惠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以及稳定的贷款增速和息差收入则为陆金所控股的估值贡献了不少。

公开信息显示,平安普惠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793.61亿,相比2015年末的417.96亿增长90%。根据互联网投研平台爱分析的估算,平安普惠年末贷款余额有望突破1,000亿。

目前,平安普惠主要有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部分业务,爱分析根据其贷款增速、贷款质量、净息差等数据,对标贷款余额相近且同在香港上市的锦州银行预测平安普惠部分的估值约为400亿元。

此外,作为陆金所控股版图中交易规模最大、最为互联网化的一块,主要服务个人投资者、定位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的陆金所则撑起了185亿美金中的大部分估值。

根据平安集团最近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16年9月30日,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550万,较年初增长39.3%,活跃投资用户数655万,较年初增长80.4%。

从运营角度来看,陆金所活跃投资用户的占比约为25.6%,远高于业内普遍的水平。可以对比的是,已经上市的p2p平台宜人贷,根据其披露的数据,2015年全年活跃投资用户为33万,占注册用户的比例约5.5%。

而从交易量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陆金所平台零售端交易量10,772.20亿元,同比增长239.3%;期末零售端aum达3,909.21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55.8%;机构端交易量32,205.83亿元,同比增长428.8%。

酝酿一年的“秘密武器”

不过,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日趋严苛的监管环境,仅仅是业务规模和用户数量的增长并不足以让陆金所在资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10月初,央行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了《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整治方案》),这也是监管部门第一次针对互联网资管市场发布监管意见。

在《整治方案》中,包括“将线下私募发行的金融产品通过线上向非特定公众销售、未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标准、未揭示投资风险或揭示不充分、跨界开展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等都成为了整治重点。

这也揭示出了当下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的乱象:在资产端,平台为了找寻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资产,不惜“曲线”拆分了一些具有较高风险和投资门槛的金融产品;在资金端,并未对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

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之一,陆金所已覆盖标准产品(基金、保险等)、非标(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后产品)、p2p(底层是个人消费贷款)、现金管理和二级市场(期限短、二级市场允许投资人互相交易)、海外资产等。

既要更好地适应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又要创造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这是它在上市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今年九月,kyc2.0系统在经过两个月内测后正式开始在陆金所平台上应用,这个被内部成为“秘密武器”的体系除了包括利用大数据对投资者的作出了更精确的“画像”外,还有对于资产端风险的动态评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以及更透明的信息披露等内容。

牵头该项目的陆金所副总经理杨峻近日在一个论坛上披露了部分“实验”的数据,例如最基本的资产情况一项,“60%以上的客户对自己收入水平的描述,与大数据做出来的结果有明显差距。”

他说到,不少高收入人群会隐瞒真实的收入,例如,平台筛选了140个在陆金所平台上投资过百万的用户,但在自己填写的问卷中,家庭年收入一项却小于5万;而另外还有不少人则会为了买到高收益的产品刻意夸大自己的收入情况。”

“既是从风控角度考虑,也有提升效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朝更合规化方向靠拢。”据陆金所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由马明哲直接推动,上线后因效果不错还推向了平安集团内其它子公司。

据了解,陆金所内部正在全力推进,甚至不惜牺牲部分交易额。例如,因为“要让合适的人买合适的产品”,kyc2.0采用“向下兼容”原则,即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购买同级或风险等级更低的产品,反之将会被严格限制。

笔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从2015年底kyc1.0上线至今,这套系统完成了近万亿产品与投资者的销售匹配,累计对150多万笔交易进行风险超配提示、拦截,涉及近3000亿元。当然被拦截后,有些人就此放弃了购买,有些人则转而购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与建立个人征信体系一样,对于财富管理行业而言,一个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投资能力评估体系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不过相比已经初具规模的个人征信市场,对于个人投资能力的判断仍没有一个相对权威的评判体系。

除了有合规性的考虑,陆金所也试图用这套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坚果财智分现在已在平安内部推广,未来同样有可能走到体系之外。对于一家筹谋上市的公司而言,合规和商业价值这两点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事实上,作为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亟待突破的重要一环,不少公司都在尝试利用大数据来做“千人千面”的画像,进而进行资产和资金匹配。例如,背靠互联网科技巨头的百度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都曾表示在进行相关的尝试。

但与目前市场上各类信用分一样,一套投资能力评估体系的效果也要通过应用在具体的业务和场景中加以检验,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和足够大的交易规模才能得到足够有说服力的结果。

如今上市在即,这个关于互联网财富管理的前沿实践不知能加分多少?

如果有融资方面的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随时提问,请戳>>>我要提问,有专业的信贷经理随时为您解答!

如果你有贷款需求,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或点击文章右侧一键委托模块,有专业融资顾问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