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险 下的文章

总数量144家、总资产9.98万亿元——这是2011年银行业协会年报统计的城商行家族规模。《投资者报》从32家公布2011年年报的城商行中统计发现,有18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

总数量144家、总资产9.98万亿元——这是2011年银行业协会年报统计的城商行家族规模。

《投资者报》从32家公布2011年年报的城商行中统计发现,有18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其中上海银行与江苏银行等营业收入超百亿。按净利润增速,前三家分别为广西北部湾银行、包商银行和汉口银行,各为78.23%、48.52%、48.37%。

在千亿规模城商行中,核心资本充足率最高的三家银行为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为13.35%、12.47%、12.17%,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为重庆银行0.35%、包商银行0.43%、徽商银行0.48%。

而在千亿资产以下级别城商行中,厦门与九江银行2011年都保持了强劲的利润增速,分别为178%和185%。核心资本充足率最高的三家银行,分别是内蒙古银行、晋商银行和九江银行,达到19.88%、16.43%、15.54%,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九江银行仅为0.12%。

在《投资者报》评选中,盛京银行、贵阳银行、重庆银行成为2012“最佳盈利能力城商行”;宁波银行成为2012“最佳风险管理城商行”。

资产规模9年增6.8倍

在重组改造中,近几年城商行总数不断减少。根据银监会数据,2003年以来,约800家城市信用社先后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或实现市场退出,通过改革重组、增资扩股、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处置了超过1700亿元历史不良资产,行业风险逐渐得到化解。

2011年底,城商行9.98万亿元总资产是2003年末的6.8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8.8%。不过,城商行内部分化情况非常严重。截至2011年末,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总资产超过1万亿,而一部分城商行资产规模仅有几十亿。

一批增速较快的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实现较快的迈进。如在2011年,吉林银行、成都银行等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800亿元,锦州银行等也开始达到千亿资产。

总体来看,城商行利润增速较快,2011年增幅达到40.42%,超过整个银行业36%的增速。分析来看,这主要得益于净息差回升及快速增长的中间业务收入。在盈利水平上,2011年底,城商行平均权益与资产比率为6.7%,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6.3%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9%。

不过,这种盈利面临着明显的短板,可以说利息收入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低,基本是城商行的盈利特征。

在2011年,城商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5.2%,高于大型商业银行76.9%的比重。这也意味着,未来城商行在调整业务模式方面的压力非常严峻。

城商行风险压力加大

从2008年开始的信贷扩张政策,让包括城商行在内的银行业资本消耗较快,加上城商行上市未能在2011年取得突破,多城商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缓解扩张压力。

在2011年,城商行还出现了多起风控案件。从齐鲁银行票据案,到烟台银行4.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案,汉口银行担保纠纷等,都暴露出风控体系存在的漏洞。




标普日前在北京发布了《中国50大银行》和《中国100大企业》信用观察报告专辑,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放贷热潮、较低的信贷拨备成本和手续费收入的爆炸式增长提升了银行的利润。

标普日前在北京发布了《中国50大银行》和《中国100大企业》信用观察报告专辑,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放贷热潮、较低的信贷拨备成本和手续费收入的爆炸式增长提升了银行的利润。到2011年,50大银行净利润总额增长5倍至9551.2亿元,占到银行业利润总额的76.3%。标普在报告中指出,利润飙升的代价是银行累积了大量潜在信用风险。

据报告显示,与5年前相比,中国50大银行名单除去前五名后其余名次排名变动很大。其中,17家银行从50大银行名单中消失,沿海地区的农商行取代部分总部在内陆省会城市的城商行。

此外,标普在报告中详细列示了50大银行的业务与财务风险状况。业务与财务风险较大的多为城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等8家银行处于两项指标均为最差的区间。报告也显示,上市银行财务状况整体要好于非上市银行,而光大银行与华夏银行则是仅有的两家低于平均水平的上市银行。




风险存款仍“冲时点”每月下旬“冲刺”贷款投放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监管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银行存款和贷款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风险存款仍“冲时点”每月下旬“冲刺”贷款投放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监管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银行存款和贷款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又到季末,《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存、贷款较大幅度波动主要表现在高成本主动型负债扰动存款增长,以及银行出现月末集中放贷。

本报记者同时获得的华东地区某银监局相关报告资料称,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增大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以贷转存”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改变往年“早投放、早受益”、“月初迅速用完规模、月末收紧信贷闸门”的信贷工作思路,转而出现在每月下旬“冲刺”贷款投放的情况。

“有时候确实会比较刻意地在月底投放贷款,”一家国有大行沪上某支行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直言,“如果月初放贷,到月底资金可能基本已被客户取完;但如果月底放贷,则月末时点上仍会有大部分资金留存在银行。”

该客户经理说,这主要与今年银行存款压力太大有关,“信贷需求也相对较弱,好企业不需要贷款,反过来,在经济下行中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银行也害怕风险。”

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上述银监局材料指出,银行存在“以贷转存”的倾向。今年以来,存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揽存成为各家银行的首要任务。月末放贷可以最大可能地将存款资金留在银行,特别是在受托支付环节下,月末当天放贷基本可以实现全额留存,帮助银行完成存款的时点考核。

材料数据显示,今年1~6月,银行月末集中放贷现象非常突出,该银监局所在辖区72家法人银行下旬贷款增量占比为77.4%、53.4%、74.8%、63.9%、23.18%、71.08%,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趋势性。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月末集中放贷也适应了降低日均贷存比的需求,贷款在月初发放,会拉高贷款余额的平均数,提高日均贷存比;如果在月末发放,则会减少对日均贷存比的影响。这也是降低日均贷存比的简单的“数字游戏”。

“总行一般在月初下达当月信贷规模,在时点上对支行或信贷人员团队考核贷存比,如果当月额度不能用满,或者贷存比考核不达标,则会在下月收紧信贷规模计划,所以我们会尽量在月内占满规模。”上述客户经理说。

据了解,到了月末,一些银行即使当月信贷需求不足,也会通过月末集中购买票据的方式来占满信贷规模,由此表现为月末贷款增量大。

监管层则提醒,连续月末集中放贷的情况,不仅降低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客户的资金管理难度;更重要的是,月末集中大量放贷可能带来客户选择不审慎、降低信贷审查条件等问题。




即时了解国家政策。远离高利贷。事实应变。谨防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节约成本。团结互助。加强自身财务管理。将闲置资金活用起来。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

企业应及时确定风险预防目标,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必须对市场融资环境和自身的融资能力进行判断,保证融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健康发展。企业应结合风险预警目标和风险管理队伍水平,合理选择风险评估方式,对风险程度、结果等进行分析,便于及时做出融资对策。

1、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

企业的融资数量和资金投放使用时间都是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及其使用时间决定的。不管企业通过何种融资方式、融资途径,都必须首先确定融资量,资金量对企业选择一个合理的融资方式有重大意义,确定一个融资限度也有利企业控制融资,降低风险。如果融资量不够,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融资过剩,又会增加企业的融资资本,降低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因此,在融资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融资量计划,根据现有资金的使用情况,确定筹资的数量。

2、认真选择融资模式,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整个中国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资金市场的完善,让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广泛,融资方式越来越多,但不管通过哪种方法进行融资,企业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代价就是企业会出现不同的资金成本。融资过程中,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融资政策、方针和法律规范,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并注意融资成本的占用。综合考察各种融资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从不同的资金需求和企业的经营条件出发,寻找一种最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真正减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健全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通过融资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但在此过程中需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考虑可能会引发风险危机的各种因素,完善企业内部的融资机制,加强融资监督,将融资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在企业生产发展的各环节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勇往直前。企业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力追究其责任。

4、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变得难以生存。为了缓解现状,企业必须提升自身条件,充实自己的实力,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例如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设等;保证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预防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假账的问题;合法经营,保证资金保值和增值,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机构相信企业的实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5、防止骗贷,落入陷阱

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查,以便预防受骗,并签订临时合同,首先约定好违约责任,预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通过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需要在初始股权的结构设置上保证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同时也要考虑到失去控股权的风险。

6、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一种手段,但我国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有节奏、有效率地完善担保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7、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

我国的各种法律制度、规范陆续出台,企业融资也在法律的规范下显得井然有序,企业的融资空间在法律的监控下有所缩小,而那些违反法律的融资行为必定会受到制裁。企业管理者应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遵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